上篇文章我們說要建立“以終為始”的內訓師體系,究其根本還是要從“選”“育”“用”“留”四個方面下手:
在選拔的階段,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進行內訓師數量的規劃,按照解決不同問題的場景,設定選拔標準,比如經驗,意愿,還有相應的參與知識內化各個環節需要的分層分類的標準。可以通過自愿報名,內部推薦,內部選定等各種方式進行選拔。
在培養階段,根據業務的需求,比如績效差距、業務痛點、工作難點等,對內訓師進行盤點,找出適合的內訓師,進行能力評估,做出培育與使用規劃,基于不同的場景,分層、分類、遞進培養,滿足業務對內訓師的核心能力需求。在培養形式上也是可以線上線下,社群工作坊,實戰演練,工作輔導等多種形式。
在任用方面,側重分類管理,針對性匹配,建立相應的認證機制和檔案管理。
在激勵方面, 主要根據內訓師的不同需求,從物質激勵,氛圍營造和榮譽激勵多維度上下功夫,物質激勵比如課酬、學習津貼、崗位晉升機會等,氛圍營造和榮譽激勵主要是打造文化墻,優秀講師榮譽,打造個人影響力等等。
總結一下就是:第一,基于業務需求的內訓師數量規劃和針對性的選拔;第二,基于不同場景的分層分類遞進式多形式的培養;第三,在使用上側重側重分類管理建立機制;第四,在激勵上針對個人的需求層次進行多樣化的激勵。通過以上“選育用留”的四個方面,建立以終為始的內訓師體系。
當然,這個體系在過程中也會逐步迭代,所以我們需要考慮1-N的“自我增值型”內訓師體系如何精進,才能讓這個體系有生命力。
這里的迭代主要從對現有體系的全面盤點, 然后在選育用留各個環節的體系優化,再到具體的數量結構、培養策略等工作層面的規劃,接著確保精準實施,再做新的PDCA,最終實現增值迭代。
關于內訓師的具體如何培養以及內訓師體系的管理運營,我們下期為大家介紹!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