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時激動,培訓后一動不動”是很多培訓管理者內心的隱痛,也常常是業務部門詬病培訓部門的關鍵點。為了促進培訓效果的落地轉化,大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設計學習體驗感、游戲化運營項目、跟進落地過程等,但結果往往可能并不那么如意。那么,企業培訓如何才能做到有用呢?下面,分享幾點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1、培訓前,設計解讀培訓目標及意義激發動力
培訓開始前,除了業務收益和培訓目標的界定之外,還需要從學員個人職業發展的角度來梳理本次培訓的意義,并在培訓中傳導,使學員清晰地認識到所學內容對個人發展的價值。也就是說,在制定和宣導培訓目標時,除了告訴員工他能夠學會什么技能,更應該告訴員工這項技能對他個人發展的價值。對培訓目標及其意義的解讀,不僅僅只在培訓前宣傳,在培訓中也需要有相應的設計。
比如,做后備干部能力提升的培訓時,除了告知學員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獲得哪些能力的提升,更建議先梳理后備干部的勝任力模型(通常在后備干部入庫時,就有此模型和標準),在培訓過程中結合課程或環節設置進行詳細的解讀和傳導。這就使得后備干部能夠清晰地鏈接到自身的成長與此次培訓的關系,激發其自主學習和訓后實踐及提升的動力。
2、培訓中要設置反思和反饋環節,啟發思考
學習是一面鏡子,能夠照見我們自身的不足。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好的培養項目,一定要給學員的反思和領悟留出空間。
在培訓課程內容開發中,講師和培訓管理者往往希望給學員盡可能多的呈現“干貨”和內容,而忽視對課程的反思和領悟環節。所造成的結果,往往是學員好像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都缺乏深度的認知加工過程,伴隨著記憶遺忘曲線的強大功效,所學內容又一起“還給老師”了。所以,在設計學習項目時,要在培訓過程中規劃和安排出“反思”的環節,讓學員更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那么,反思和領悟環節應該如何設置呢?總結起來可以從兩點考慮:
(1)課程設計過程中要適當“留白”
好的課程設計,是需要培訓師和學員“共創”的,培訓師用各種學習活動將學習內容串聯起來,知識點來源于學員的探索和創造,而培訓師在背后引導和掌控全局;
(2)設置自省和反饋環節,激發學員的思考
這里可以有豐富的形式,比如布置課后的思考作業、安排導師點評或是同伴反饋的環節等等。比如,在設計后備干部培養項目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在培訓過程中嵌入能力測評的環節,并對后備干部進行一對一的反饋,協助其明晰自己的優劣勢,并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3、培訓后的落地轉化,強調刻意練習和分享
培訓組織者常常犯的錯誤是,想當然的將所有員工都當作“天才”,一學就會,還能舉一反三。而事實上,從“知道”到“做到”,中間隔了無數次的刻意練習。因而,在訓后的落地轉化環節,要設計實踐落地計劃,且在計劃中要涵蓋對培訓中學習到技能的練習。
比如,可以設計“練習+分享”的學習生態圈模式,來促進學員的計劃落地。
一方面,設置一些技能反復訓練的場景,要求學員反復進行練習,比如學員學習了FAB營銷話術的技巧,在培訓結束后設計一系列的運用場景要求學員定期進行練習,并進行相互間進行反饋和點評。
另一方面,要設置分享和共享的模式,個人的資源和精力是有限的,更高效的學習模式是要學會鏈接資源,獲取他人的成功經驗并相互交換,因而在訓后落地轉化環節,可以定期安排學員間進行優秀實踐經驗的分享,相互學習和答疑解惑。
戴維·尤里奇時常提醒人力資源部門不應該只再關注HR活動本身,不應該關注我們做了什么,而應該關注產出是什么,創造了什么價值?企業真正需要的不是培訓本身,而是需要符合企業發展的人才,需要通過人才發展推動組織發展,實現戰略目標。對于培訓部門來說,培訓本身只是手段,如何通過培訓發展人才,才是培訓部門應該著力和思考的關鍵問題。
問鼎云學習成立于1996年,23+年深耕企業培訓行業,依托領先的研發技術與專業的運營能力,為企業提供體系化和智能化的在線移動學習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于智鼎人才管理,作者周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