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過宜家的人都知道,宜家在出口處會售賣一元冰激凌。如果列一份宜家最暢銷榜單,最受歡迎的恐怕就是冰激凌。據統計,僅在中國市場,宜家餐廳每年能夠賣掉1600萬支冰淇淋。一元一支的冰激凌,難道不虧本嗎?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提出過一個“峰終定律”(peak-end rule),意思是一段經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峰值瞬間——最好的和最壞的體驗,以及結束的瞬間。
不過,至于總時間長度,以及其中不好不壞的體驗,我們則常常忘記。一元錢的冰淇淋顯然是虧本的生意,但宜家顯然并非要借此賺錢,而是通過創造愉悅的“終值體驗”,讓顧客記住最后的“美好瞬間”。那么,即使在購物過程中有一些不好的體驗,也能保持良好的印象。
可以說,體驗是可以被設計的。而進入“體驗經濟”時代,設計學習體驗將成為培訓經理的一項重要技能。
心理學家形容體驗感受是一個趨勢流(stream),而記憶是一個印象(snapshot)的集合。Kahneman說,人類都會有兩個自我:一個“感受自我”,一個“記憶自我”。前者更關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后者會通過回憶關鍵瞬間獲得總體感受。最終,“記憶自我”決定了我們之后的行為,以及如何評價、分享、以及是否會再次使用。
因此,學習體驗設計的訣竅之一,就在于關鍵瞬間的設計,確保員工訓后的行為真正有所改變,才能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回到正題,所謂萬事開頭難,但想要讓培訓在一開始就快速“見效”,甚至讓學員對培訓上癮,你必須掌握以下“三感”。
1、儀式感
儀式感來自于人類的生物本能,對人們的認知、行為和情緒有著巨大的影響。
在第三期直播中,DDI資深顧問張冰潔老師曾提到,在線下的培訓中,培訓師最好要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開場白要為學員明確培訓的目的和意義,強調受訓學員都是“人中龍鳳”,鼓勵他們“從優秀到卓越”。結束語也是如此,要推動學習效果轉化,在感謝學員、老師、組織者的辛勤付出后,要強調上級的重視,鼓勵學員主動與上級溝通,促進落地。這種非常具有儀式感的設計,一是會讓學員縷清培訓的意義和價值,感覺這件事很重要,二是讓學員保持專注,減少負面情緒。
2、挫敗感
有時候,要想讓人們產生行動的意愿,必須讓他們被現實“絆倒”,認識到行動的緊迫性,這個過程又被叫做設計“認知時刻”。
舉一個例子吧,過去的孟加拉,衛生條件很差,鄉村的田間地頭、路邊,甚至是住宅周圍,到處都是人的糞便。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在鄉村蓋好公共廁所,但是當地人就是不用,依然隨地大小便。有個組織很快解決了這個問題,怎么做呢?他們派人到田間地頭,給村民表演節目:拔下幾根頭發,在附近的糞便上沾了沾,然后將頭發放進水杯攪動。結果,原本干凈的水,村民都不愿意喝了。然后問村民:你們知道蒼蠅有幾條腿嗎?如果蒼蠅在糞便上停留過,又飛到食物上……村民一聽受不了,再也不隨地大便了。
在認知被打破的瞬間,人們會產生“哦!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時刻,也就是在第一期直播中所講的Aha-moment,這會讓采取行動的需求顯得更加迫切。實際上,挫敗感也經常被設計在學習進程中。因為大腦在認知過程中,對于需要耗費精力、加以研究的知識檢索,更容易產生長期記憶。設計體驗的妙處在于,想讓別人接受什么,不要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引導,讓他以為是自己得出的結論。
3、成就感
經常獲得成就感是培養用戶習慣——其實就是以讓用戶上癮為目標,的關鍵招數之一。在打造成就感時,要學會運用“里程碑思維”,把整個學習旅程切分成一個一個的階段,每到達一個里程碑,就給一個獎勵/讓學員感到一個實實在在的進步,這樣學員就會更有動力繼續下去,也會進步地更快。
對于培訓經理而言,培訓項目就是你的產品,學員就是你的用戶。好的學習產品設計師,最見功力的其實是讓用戶從“觸發”到“投入”,并且不斷“投入”的設計。
問鼎云學習成立于1996年,23+年深耕企業培訓行業,依托領先的研發技術與專業的運營能力,為企業提供體系化和立體化的移動學習解決方案!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