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企業培訓的理念在改變,培訓投入在增加,培訓方式玩花樣,如行動學習、教練技術、績效改進、在線學習等技術和方法得到廣泛應用,教學設計、課程開發、內訓師培養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培訓管理越來越規范,培訓專業人才也不斷涌現。
不過,企業中人力資源部門、培訓部門仍然是處于邊緣地帶,培訓創造的價值還是經常受到質疑。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一聊,企業培訓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真相與轉變。
01
培訓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培訓管理者不能關起門來自嗨,需要自我清醒和反思,以下是培訓領域存在問題,也可以說是真相:
1. 企業培訓管理者的專業度不足
培訓行業的專業化程度取決于企業培訓管理者的專業度。培訓行業混亂無序不在于培訓機構的參次不齊,不在于培訓師的忽悠,也不是企業不重視培訓,最關鍵的因素是培訓管理者的專業化,是否有足夠的勝任力影響公司領導,管理培訓事務,促進業務發展。
2. 培訓理念與方法“拿來主義”式的跟風
很多培訓管理者對學習技術和方法有一種本能的溺愛,他們追求、專研技術,是技術“發燒友”。當市場流行什么熱門技術,就追隨什么。鉆研技術并不是壞事,然而很多“技術控”在開展培訓項目時,過于追求技術應用層面,掉入專業陷阱,而忽視了培訓的本質。
3. 培訓過度學習卻又學而不習
培訓管理者往往特別好學,而且擁有學習資源的占有先機。企業各種培訓課程可以試聽,可以蹭課;頻繁參加外部各類論壇活動,下載打包各種學習資料。然而這些學習大部分都跟本職工作關聯不大,培訓管理者往往都是先占有,卻不使用。
4. 培訓圈子“報團取暖”式的相互慰藉
培訓管理者在企業內部往往會被業務部門輕視,或多或少都有挫敗感。于是培訓管理者們抱團取暖,在虛擬的網絡構建烏托邦世界,在分享會上大家只介紹自己成功經驗,絕口不提挫敗經歷。
02
培訓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轉變
時至今日,培訓與發展領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核心內容已經擴展到將人才發展、學習與績效相關聯,借助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前沿科技,培訓已不再是簡單的線上學習,而是要和企業的人才發展與組織發展相關聯,真正的連接業務進行深度人才挖掘與培養。
轉變一:學習發展→人才發展→組織發展
學習發展(LD):學習與發展,偏重于企業的學習以及培訓工作;與傳統人力資源的培訓對應。重點包括培訓體系建設、員工的職業發展、建立學習型組織和文化等。人才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幫助組織發揮長期優勢,為組織持續提供關鍵人才。
人才發展(TD):人才與發展,偏向企業的人才勝任力模型、職位體系、任職資格體系搭建、人才評估、崗位管理等。
組織發展(OD):組織與發展,集中于確保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的關系健康發展,著重于公司架構,崗位設置,人員編制等。更多對應人力資源規劃,側重人才發展和組織戰略方面。
“3D”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都需要了解業務、了解人、了解組織需要,其中組織發展(OD)在人力資源圈很火,OD(組織發展)的核心目的,就是如何讓組織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讓組織可持續性地健康發展,讓人、團隊組織的潛能最大釋放。OD側重于組織,包括架構與人才配置,包含TD(人才發展)和LD(學習發展)。
轉變二:培訓只是手段,發展才是目的
近幾年來,國內培訓市場的幾次關鍵轉型:
一是從培訓到學習。實現了“以講師為中心”向“以學員為中心”的轉變,然而這只是順應學習方式改變的轉型,并不涉及培訓部門職能和角色的轉變。
二是從培訓到績效改進。這一轉型使培訓的角色定位上有了突破,推動了培訓從事務管理向業務伙伴和績效顧問方向轉變。
三是從培訓中心到企業大學。企業大學在民營企業主導下又呈現新一輪建設熱潮,有統計表明國內企業大學已有數千家,而對于“企業大學”熱潮應該抱有清晰的認識和冷靜的思考。
企業真正需要的不是培訓本身,而是需要符合企業發展的人才。需要通過人才發展推動組織發展,實現戰略目標。培訓只是手段,發展才是目的。真正理解了這層含義,培訓管理工作才可能出現破局,才能避免培訓的“孤島效應”。
問鼎云學習成立于1996年,23+年深耕企業培訓行業,依托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專業的運營能力,為企業提供體系化和立體化的移動學習解決方案!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