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直播培訓越來越好,熱度頗高。雖然不少培訓人呢看好直播培訓的未來發展前景,但是隨著需求的提升,直播培訓的局限性也被不斷感知和放大,如不易持續、缺乏體系化、有群無體等,這些都成為直播培訓良性發展的絆腳石。
此時,我們應該理性認識直播培訓,參透其內核與規律,明辨其趨勢與方向,才能真正把握這陣風。那么,直播培訓項目應該如何設計呢?
1、內容設計,以“興趣”為導向
所有的直播、培訓都要為業務服務。所以,前期整體的設計統籌、選題把關非常重要。
(1)考慮“上下”選題
線下培訓中,學員在固定的時間被集中起來,不得不學;而直播時,學員或在沙發上、或在餐桌旁,學習狀態很難統一。因而,要從選題的源頭上把控,不能將“體系中的邊邊角角”照搬到線上。從企業或業務的角度來看,主要考慮兩類選題。
一類是自上而下的“任務導向”選題,即學完后馬上會用到的,或是將來一定會用到的。比如,現在很多藥企的銷售代表,無法去醫院拜訪醫生,那么如何維系與醫生之間的連接,或是尋找當下或者未來的銷售機會?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直播課程選題。此類直播的開機率會很高,因為學員本人會主動學,而領導也會要求他學。
另一類是自下而上的“興趣導向”選題,需體現企業個人發展中的痛點。比如,疫情當下,如何安撫員工情緒?如何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
(2)把握“短準快”
內容階段,一定要把握直播課程的“短準快”,而非過往所謂的“短平快”。一是時長比較“短”,要壓縮時間,就要做好內容篩選,而這就涉及到“準”,圍繞痛點,進行內容的場景化設計,課程一定要結合學員的實際應用場景,提供解決方案,講師要從知識的搬運工變成問題的解決者。
另外,就是“快”,線上課程每五分鐘就要有一個硬核內容、干貨金句、亮點設計,這決定了學員的調頻/換臺幾率。甚至可以將顆粒度切得更細,將每兩分鐘作為一個單元,并且把握住單元之間的間隙,與學員互動。
(3)走一步看“四步”
基于企業內部經驗,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學習發展部總經理梁向鋒認為在設計階段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共識先行。直播培訓對企業現有的內部信息傳遞機制是一種顛覆。因此,在系統化地建立直播培訓體系前,培訓管理者很有必要與公司管理層、業務部門乃至企業傳訊溝通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就直播在企業內部的應用場景、應用規則、邊界等進行共識搭建,以免做到中途被多方叫停。
第二,心中有“框架”。直播培訓要有頂層設計,臨時性的直播培訓可以做,但是一定要同步搭建專門的平臺、直播內容要架構化,可以嵌入內部培訓體系。目前的直播平臺大多可以錄播回放,這些內容也可以成為內部知識庫的補充。這樣,直播培訓的碎片化程度就會得以弱化。
第三,秉持“開放”思維。如上述場景所談,內外部大咖是直播培訓吸睛的一大原因。因此,內部直播平臺一定要有開放性,設計時就要考慮與外部直播平臺的兼容。最理想的場景是,可以從內部平臺直接外呼內外部講師上線直播。
第四,有意識地做到“粘合”。直播培訓從業者必須有意識地將直播培訓與翻轉課堂進行粘合、線上線下學習活動進行粘合、多方異地線上沉浸式引導粘合、直播課堂引流與生成深度研討小社群進行粘合。這四大粘合做到位了,直播培訓就能真正產生不可取代的價值。
2、激活流量,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們近期觀察了多個直播活動,參與人次有高達數萬、十數萬,也有處于數百上千,其中不乏內容干貨十足但參與人數寥寥的情況。
不少剛開始接觸直播的培訓人提出了困惑:如何吸引更多直播受眾?“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若不搭配合適的推廣營銷動作,即便再優秀的內容也可能逃不過被埋沒的命運,這涉及到對直播的宣推和整體運營工作的策劃和把控。
(1)營銷以“數據”說話
標準的營銷行為前期會涉及到推廣、裂變、傳播等動作,幫助引流。但更重要的在后期,直播方要對每一個渠道進行精細化的數據分析:當初設想的方案真正帶來的結果是什么?每一個渠道的ROI是多少?這些數據將成為下一次直播前推廣的重要參考。
對于企業直播培訓來說,需要擁有一個企業自己可以掌控的直播間,才能把進入直播間的人視為私有流量,然后沉淀數據,在合規的前提下讓他們留下資料,形成用戶池,為后續的多次觸達打好基礎。當下次再有公開課、公益培訓、產品推廣的時候,就有機會再次觸達之前已經積累的用戶。
(2)廣鋪渠道巧獲客
確定推廣方案之前,要明確直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為了獲客,還是企業內部正式培訓?通常的推廣方式可以有五種:
第一,通過團隊成員可以觸及到的二度人脈進行推廣;
第二,推送微信圖文;
第三,社群推廣,在平時積累的微信群里推送海報,發紅包;
第四,郵件推廣,盡管這是一種傳統方式,但由于量大,所以疫情期間效果不錯;
第五,借合作平臺進行推廣,社群或公眾號形式皆可。
除了鋪開推廣渠道吸引用戶,從直播開始前到結束后也需要用一些技巧留住學員,才能保證整場直播的流量。例如,直播快開始前,設置簽到環節,提升直播到場率;然后,直播前一小時進行一次推送,直播開始的時間再一次推送,簽到的數據可以對下一次直播的到場率進行很好的預估。
3、玩轉平臺 學習“不宕機”
實時互動既是直播培訓相比其他線上手段的優勢,卻也是相比線下場景的弱勢。培訓時的基本體驗和知識的理解與獲取程度有很大關聯。如果直播過程中,學員未能理解當前知識點,而講師也未感知到,會非常影響有效信息的獲取,此時互動必不可少。
因而,直播培訓的體驗差異通常都聚焦在互動性的差別。事實上,只要掌握學習規律,將平臺功能摸透,并將其與培訓的互動方式鏈接到一起,距離優秀的直播課程就不遠了。
(1)確保學員“心腦”在線
學員真正“在線”是互動的基礎。由于直播時老師與學員皆身處異地,事實上是無法限制學員行為的。若要既能“查崗”,又不影響學員體驗,崔佳建議采用游戲化的、快樂的方式,讓學員愿意參與其中。
比如,提前給大家分好組,每個組員分別報出自己的生日月份,然后給每組月份最大的學員一個小驚喜——安排抽獎或發送紅包等。這樣一來,變查崗為“抽獎時刻”。
老師還可以有大量的手段保證學員“心腦”在線,如在講某個知識點之前,先讓學員分析案例,判斷對錯,能夠激活學員過去的經驗;過程中,仍然可以通過互動啟發思考;講完之后,更要用“考一考”回顧和應用;線上互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節奏必須快,每個互動只能給學員幾十秒的時間去思考,快速作答,公布答案。
另外,還可將學員組成團隊,并配合運營動作共同進行。比如,在激勵方式的設置中,既有團隊激勵,也有個人激勵。查崗時一個人不在,整個小組的得分也會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成團隊互相監督,提升集體責任感。線上課也可以隨時變化交互方式,比如小組成員的變化、任務的分配等,讓學員與更多人一起學習,向更多人學習。
(2)靈活互動,催化學習氛圍
優秀的直播培訓系統應該結合更多手段,才能夠體現直播培訓的獨有體驗效果。
第一,教學互動
比如,在直播過程中將隨堂測評實時發送給學員,即使是10萬人同步發送,在技術上也已經能夠實現,實時的統計結果也能夠立即反饋給講師。這樣,講師可以針對錯誤較多的題目重復講解。這種方式優于線下教學的互動方式。當然,隨時發送視頻類案例,也是不錯的教學輔助互動方式。
第二,學員氛圍互動
比如,將學員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分組討論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員思想碰撞,也能減少視頻學習的枯燥感。當前的技術在系統后臺可實現自動分組,選出組長等事宜。
借助平臺功能,在互動方面有不少靈活的玩法。例如,主講老師進行培訓授課時是主角,所有學員在屏幕里看到的都是講師本人;到了課中間的分組討論環節,平臺會切分成不同的互動直播間,學員可以多人連麥,七八個人或十幾個人一組,展開分組討論,實際上就是轉換成視頻會議的場景;當他們討論結束,確定了輸出的方案之后,無縫切回主直播間;各小組匯報時,再切到匯報人作為主畫面。這種形式完全貼合線下培訓的場景,只不過通過技術手段把它還原到了線上。
4、數據跟進,為下次做足準備
當前,技術已經能夠支持講師授課過程中,將講師的聲音、視頻、PPT、隨時發布的調查問卷等內容,以時間軸串起來。所以,即使學員是后期回看,體驗也會如直播時一樣。當講師講解到相應階段時,系統后臺會實時向學員端傳送此時需要的視頻、PPT,或者隨堂作業,系統還會給學員評分。
(1)科學評估,促知行合一
線上學習的一大優勢,還在于能夠量化很多數據。直播的整個學習過程都可以通過數據來統計,一場直播60分鐘,后臺準確記錄了每一位學員在這場直播里觀看和未看的時間段,回放的次數,以及互動次數,互動聊天內容的詞云情況,學員平均觀看時間,問答率、正確率等,并且可以和培訓師的講授全程匹配。
通過這些數據的統計,培訓師能夠獲取學員關注內容的熱力圖/雷達圖,得知他們對哪些內容更感興趣,并且配套形成學員的知識能力地圖。
若一個課程整體觀看的完成率超過80%,即算是比較成功或合格的課程;若后臺數據顯示大部分學員只是看了幾分鐘直播,完成率可能不到50%,即反映出課程存在問題。甚至往后技術成熟時,在學員開啟攝像頭之后,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或大數據的算法來分析學員微表情,從而判斷其當時的學習狀態。
然而,在進行后期跟進時,還需注意數據分析以外的一些動作。有些企業的做法值得借鑒。
比如產品知識的培訓,除了專門的考試之外,還會安排抽查,每位學員每次抽三五張幻燈片,進行產品講解;有的直播課是大課,每一個小的業務單元或每個小組,在直播課后會分享內部成功案例,或是實際應用場景中的難點案例,結合所學,探討解決方法。這個過程便是學以致用的轉化過程。
(2)挖掘信息,延續潛客價值
一場直播結束之后,無論是出于學員自己的需求還是直播方的營銷需求,可以做三件事情:
首先,進行問卷調查,請學員對老師和直播效果進行反饋;
接著,開啟回放,并且給報了名但沒有參與直播的學員,推送直播資料;
最后,若直播互動時有抽獎和紅包雨,可以由運維人員發放獎品,進行互動。
由于用戶往往不會在送福利時拒絕溝通需求,此時除了獲取聯系方式和地址,還可以直接一對一進行調研,包括電話交流,對直播效果反饋進行提問。這個過程中,獲取了以真正的觀眾外部視角對于直播的客觀評價,更為真實,比起問卷形式的評價也會更加落地。這些反饋信息將為直播方進行下一場直播做好準備。
寫在最后,直播培訓的爆發,無論是為企業帶來了內部培訓方式的革新,還是催生了培訓行業市場的新生態,都在推動著整個培訓領域不斷向前。希望身處其中的每個培訓人,都能抓住機遇,乘風而上。
問鼎云學習成立于1996年,23+年深耕企業培訓行業,依托領先的研發技術與專業的運營能力,為企業提供體系化和智能化的在線移動學習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于培訓雜志,作者厲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