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還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管理培訓生,8年后,出任一家合資公司企業大學的執行院長,一路走來,收獲頗豐,感懷萬千。結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歷程及其各階段的心得,我總結得出,培訓管理崗位的能力模型可以由四個能力緯度構成:
1.基礎能力。這是員工為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通用基礎技能,是每位員工都應具備的。比如人際交往、溝通協調、電腦操作技能等。
2.專業能力。是指員工為有效完成某一類型工作所需的知識或技能,具體因所在企業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比如內控風險防范、供應鏈管理與優化、市場運營與管理、培訓需求調研設計能力等。
3.核心能力。即履行企業內各級崗位職責的重要技能。它們不但能幫助員工創造突出的業績,還能在組織內運用同一語言,為業務活動及個人發展創建統一平臺。比如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互利等。
4.管理能力。這是作為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關鍵行為。如業績至上、業務洞察力、領導能力、合作伙伴關系和團隊精神、明智決策、創新等。
剛畢業時,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成為企業管理培訓生中的一員,在隨后的四年多里,一步步成為培訓專員、培訓主任、高級培訓主任,直至培訓經理。
在培訓專員層面,有三個關鍵點需要關注:職業化基本素養、專業技能、高績效表現。因為無論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工作若干年的專員,最應該做好的就是打基礎,所謂技多不壓身,多做總是有收獲的。培訓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特別是需求的調研、統計等專業能力,做得越多,總結越多,也就越熟練。
實際上,我們可以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向別人學,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所以,我當時的目標就是:“哪怕跑麥,我也要做到最好。”
在我看來,工作有四個等級:做了、做完、做好、做到位。對應這四個層次,我們的績效結果分別是半成品、成品、精品和極品。
于是,我往往在上司交代任務、提交工作結果時自問:“我這次交付的是哪一品?”要求成功,就得成功。當不斷要求自己交付的績效結果和各位同事的委托事宜都應是精品之后,我獲得了晉升,成長為一名培訓主管。
到了培訓主管層面,一定要做好的是“強專業”。
當時,我的目標是一定要做到:只要公司想開中基層培訓課程或會議,一定會找我進行需求的深挖和方案的設計,并交付精品。這樣,在同事們腦海中,可以建立起“Nancy=精準需求、成功設計、精品實施”的印象和直接聯想,從而為破格晉升為高級培訓主任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樹立高品質的口碑。
在這一階段,我們還要注意做好從基層員工到基層管理者的角色認知,從“管理自我”向“管理他人及自我”的意識轉變,教練、激勵、輔導他人成長進步,強調團隊協作和共贏互助。唯有此,才能打造高效的團隊。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我們可以打造完美的團隊。
在培訓經理層面,關鍵詞是“上水平”。
同樣是培訓管理體系的建立,我們所交付的是個人的設想還是整個團隊的設想,能否代表并獲得公司大部分同事的認同與應用呢?當自己從主管成長為經理時,關注工作比個人成功更重要,并且,一定要重視其他部門的價值和關注考慮公司的整體利益。開展工作時,一定要有成本意識,同時以結果為導向,教練、輔導和培養他人,使其進步。
在這個階段,我經常問自己兩個問題:“我在團隊中的價值是什么?”“我還能為團隊貢獻更多嗎?”我稱之為“雙價值法”。
人生,付出才能杰出,承擔才會成長。或許是得益于自己不斷追求卓越、堅持與付出,后來,世界最大的衛浴集團邀請我擔任其培訓部經理。期間,該公司又收購了一家臺資品牌企業,我全面負責兩大品牌的管理人員、經銷商、分銷商、店長、導購等培訓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再次促進了自我成長。
這個階段,促使我在思維層面有了重大突破,并養成了大局意識、長遠考慮的思維習慣。也唯有此,我們所構建的培訓體系和項目才能切實匹配公司戰略、各業務部門的需求,才能推倒“部門墻”,促進跨部門的溝通與協作。
我意識到,要想開拓事業,還需要重視未知領域的學習,特別是了解和學習本部門專業以外的公司部門的資訊、知識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業務部門(尤其是銷售部門)的“業務合作伙伴”。
在零售連鎖終端銷售培訓方面,我還要求團隊深入到銷售一線,在重大項目和管理上,全面了解公司高層、銷售部總監、經銷商、分銷商、店長的心聲和真實需求。甚至,在構想“五一”“十一”兩大銷售關鍵節點的促銷方案和培訓體系前期,分別邀請了公司經營業績前十名和后十位的經銷商、分銷商、店長,深入了解其困惑、需求,傾聽和學習他們的經營管理先進經驗和優秀做法。正可謂“集眾人之長則長于眾人,集眾人之短則短于眾人”。
作為培訓總監,我感觸最深的是,當工作量、資訊、需求瞬時倍增,工作難度、強度也增大的時候,更需要反求諸己,保持清醒、從容和樂觀。于是,從那時起,我堅持每天臨睡前打坐冥想,并在打坐過程中踐行孔子倡導的“日三省乎己”,自問三個問題:“我今天做得最好的一點是什么?”“我今天需要改進的三點是什么?”“我今天做的一件好事是什么?”反省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生命之所以喜悅,是因為每天都有成長。正是由于懷著一顆對生命和成長的喜樂之心,我有幸獲得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三次提升,成為石油能源行業第二大巨頭的合資公司培訓經理。在自己設計、編制的組織與人才發展整體規劃獲得認可后,我又晉升為學習與發展高級經理。
由于要全面負責構建組織和人才的學習與發展體系,設計并帶領團隊實施公司級的項目,實現人才梯隊的培養,這就要求自己能夠和諧、高效地與各方人士共同工作,妥善處理與上級、下屬、同級、內外部客戶的關系。同時,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敏銳地意識到各部門的利益點,兼顧個人與組織的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的平衡,關注組織學習,實現企業、員工與客戶的多贏。
這期間,我的工作哲學,即我的導師送給我的忠告是:
1. 用價值10000的付出和職業風范去做1000薪水的工作,你贏了心胸和未來;
2. 用上級甚至老板的角度去理解你所遭遇的不公正或不合理,你贏得了高度;
3. 用上級甚至老板的崗位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工作,你贏了能力和格局。
4. 無論身處任何職務,都要像對待家人一樣,“照顧”好你的工作。工作和公司都是有記憶的。現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行動都會在歷史上留下記憶。所以,不要去抄捷徑,而是要盡最大努力投入來促進公司的成長。
當自己每一步都全力以赴、與團隊共同呈現最佳狀態的時候,2012年,我出任世界最大的醫藥流通商與國內醫藥龍頭企業的合資公司的企業大學執行院長一職。
其實,到了這個階段,自己還是需要繼續謙遜、好學的。因為無論是擔任企業大學的執行院長,還是培訓經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跟隨成功人士的腳步,跟隨成功人士的腳步不如名師指路”。
名師指點可能就是人生轉折點。在尚未成為名師前,自己需要謹記“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三冬寒”。因為培訓是循序漸進,耳濡目染的,培訓管理者們或許很難知道自己的哪一句話、哪一個動作、哪一個眼神,影響到了哪個人,使他的人生從此轉變。所以,我始終自問:“我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嗎?”“其實我在公司里賺了什么?”“我今天為公司、家人、朋友和這個世界做了什么?”
正如李開復所言,一個世界有你,一個世界沒有你,讓這二者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你在中間創造的價值。我始終堅信:追求卓越,成功與幸福自然如影隨形。推動我們向前的,不是苦難,而是夢想!過一種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個許多年后值得回憶的人,因為我們都能持續地正向職場修煉,成就幸福人生。
↓↓↓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