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片】
名稱:中國石化
行業:石化
人才培養特色:APP移動學習技術的出現,將為促進學用轉化提供更加便捷的實現途徑和技術支撐,從而推動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有機融合,必將加快訓后行為轉變,工作績效提升的速度。
2014年,中國石化依托遠程培訓系統,開發了智能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客戶端(APP),將基于PC機的遠程培訓系統學習與移動設備學習完美結合,提高了學習的即時性和便捷性,充分滿足了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特別是中國石化降低了移動學習課件開發的技術門檻,使得培訓與學習呈現出“長與短”、“高與低”、“大與小”、“快與慢”相結合的四個特點。
● “長與短”—— 借助移動平臺和微信平臺功能,學員們學習“時長”增加,而微內容使得每一次學習時間“縮短”。
● “高與低”—— 所提供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手段,滿足了個性化需求,學習效率“提高”,而用移動平臺對授課教師、培訓項目等及時評估,“降低”了培訓成本。
● “大與小”—— 信息技術承載了“大容量”的數據,而用手掌中的“小手機”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瀏覽學習。
● “快與慢”——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加快”了人們接受知識的速度和進度,而移動互聯平臺實現了知識的儲存和重復學習,又使學習的遺忘曲線“變慢”。
依托APP 突出“移動”特色
通過分析移動學習的特點、方式及應用實踐等,我們開發了移動學習項目的實施流程(見圖表1)。包括訓前、訓中、訓后共18個關鍵節點。
在設計項目時,我們以“培訓項目的規范化設計與開發”為主題,遵循“關注學員感受,滿足學員需求,促進行為轉化,創造培訓價值”的現代培訓理念,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深度體驗了移動學習技術。
● 讓學習向前“移動”
移動學習客戶端APP,為培訓組織者提供了強大的項目開發實施平臺和無限的設計空間,使項目“前移”輕松實現。以集團專職教師培養項目為例,學員集中培訓前10天中,項目組利用“雙平臺”——中國石化遠程培訓平臺和移動學習APP平臺,創建“專職教師培訓班”;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建立“專職教師微信群”。其中“專職教師微信群”發揮了通知和公告的作用,項目組將訓前安排和相關要求等通過微信群發布,學員第一時間了解學習任務,極大地提高了溝通效率。遠程培訓平臺和移動學習平臺則發揮學習資料共享的作用,項目組將所有的學習資料,如學前作業、培訓手冊、培訓方案、課程安排、微課件、在線課程、學員名單、學習要求以及HSE(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宣傳片等推送至兩個平臺,學員進入平臺方可學習或下載,充分發揮了兩個平臺的學習功能和知識儲存功能(見圖表2)。
訓前移動APP的實踐,讓受訓者初步感受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習交流的移動化、碎片化、社區化的特點。受訓者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提前了解學習任務和要求,不僅起到了培訓前移的作用,還促進了學員之間、學員與項目團隊之間快速熟悉,互動交流。
● 讓學習“隨心而動”
集中培訓開始后,項目組繼續利用移動學習APP功能,充分挖掘移動技術對培訓的激勵和輔助功能,給受訓者提供了全新的培訓理念和學習體驗。
(1)新穎破冰
在破冰階段,我們最大限度地利用智能手機功能,開發實施了“掃一掃認識我”“拍一拍建團隊”“搖一搖定組長”等功能。這種新穎的方式迅速消除了學員之間的陌生感。培訓過程中按照每天不同的培訓主題,利用移動學習APP平臺,開發了規范的推送流程,如課前推送教師簡介、推送當天課件、推送相關學習資料,課后對授課教師進行評估。
此外,我們還在晚上的非集中教學時間,定時推送與培訓主題相關聯的“每日晚間培訓播報”,這種為學員延伸學習需要,從學員角度出發的方式受到他們的一致稱贊(見圖表4)。
(2)對話專家
在項目開發演練環節,學員也充分利用移動學習APP和微信雙平臺功能(如填寫調研問卷、組內學員的交流、獲得本組專家的指導、修改完善需求分析報告和培訓方案等),讓溝通更加便捷、及時,有效提升了溝通效率,提高了學習效果。
“我與專家微對話”實現了始終與學員“零距離”。學員們將課堂上來不及解決的問題通過微信群提出來,由專家進行答疑解惑。每天的對話環節討論氣氛熱烈,提出問題尖銳,專家與學員一問一答精彩紛呈。通過與專家對話,有效解決了每個學員的個性化問題,這是學員最喜歡的教學環節之一。這種借助互聯移動網絡實現的一對一個性化輔導方式,突破了傳統培訓存在的“課上沒明白,課下無渠道”的現狀(見圖表5)。
(3)學習“微”技巧
集中培訓結束后,項目組將學習期間的所有培訓資料、課堂表現、學習狀況、調研情景、研究成果、領導寄語等收集起來,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編制成“目冊·典藏”電子資料紀念冊,并推送至“雙平臺”,實現了知識的儲存、共享和傳承。
通過“教你一招——移動學習小技巧”的分享活動,學員們都掌握了用手機設計與制作“美圖秀秀”“小影”“微視”“二維碼名片”等現代培訓微技術。他們將課堂上的精彩鏡頭用手機拍下來、錄下來,編制了多個反映學員學習、開展行動學習、訪談場景、體驗移動學習的微視頻,甚至自編自導自唱了“小蘋果——移動學習版”。通過移動學習APP和移動學習小技巧的體驗,激發了學員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員學習的粘性、參與度。
● 讓學習向后“延伸”
為了繼續探索移動學習對培訓帶來的理念更新、實用價值,專職教師項目的學習時間一般向后延伸兩個月。培訓結束后,學員們將按照項目組的要求,按期完成訓后行動計劃的制定、定期反饋項目開發與實施進度以及移動學習技術應用與推廣具體情況。學員在新項目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如遇到任何問題,可繼續借助“雙平臺”與學院專家、學員之間進行交流探討,充分發揮微對話、微交流、微學習對工作的指導和幫助。
借助“三平臺” “四度”顯成效
借助“三平臺”——遠程培訓平臺、移動學習平臺和微信平臺,學員們的學習時長顯著增加,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學習熱度持續旺盛,學習效果非常顯著(見圖表6)。
● 高參與,學習廣度拓寬
借助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受訓學員充分體驗了移動學習設計的全部活動和學習環節。項目組在訓前和訓中及時推送大量與培訓主題相關的知識、工具和練習題,提供豐富而實用的學習內容;學員們可根據自己所需進行下載或在線反復學習。這種隨時隨地、打破時空限制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員們關注度、參與度,使學習氣氛活躍,交流研討便捷,學習廣度得到拓寬,學習時長大大增加。
● 廣交流,學習深度加大
針對培訓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學員們借助微信即時交流體會、分享心得。充分利用“我與專家微對話”環節,學員們結合實際工作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學員與學員積極討論,頭腦風暴;專家們認真反饋,解疑釋惑。這種借助移動技術實現的課堂之外的交流,大大增強了學員們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習深度增強。
● 強凝聚,學習粘度增強
利用“三平臺”,項目組有計劃、高頻度地推送微提示、微應用、微資料、微課件;學員按要求實時發布微活動、微分享、微訪談、微成果,有效實現了碎片化的移動學習。學員們根據自己所需,再將各種“碎片”進行粘合拼接,還原為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這種依靠移動互聯網才能形成的強大凝聚力,使得學習粘度大大增強。
● 深滲透,學習熱度持久
項目組將開發與設計的多個有趣的移動小活動與培訓方案進行有機嫁接與融合,培訓過程更加生動,培訓模式更加新穎。比如通過“點一點答問卷”“動一動做統計”進行需求調研,通過“掃一掃認識我”“搖一搖建團隊”進行破冰,通過“推一推傳資料”“刷一刷練習題”開展學習,通過“測一測驗效果”“評一評做評價”進行培訓評估,最大限度地將移動學習技術滲透到傳統培訓的各個環節。
訓后繼續利用“三平臺”推送新的學習資料和學習技術,繼續主動發布與培訓相關的話題,引導學員開展交流和研討,營造社會化學習氛圍。這種將傳統培訓優化與升級的創新,使得學員的學習熱度得以持續。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