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不便集中授課,許多企業內訓轉戰線上教學,有的還嘗試起了直播課,甚至開啟了人人皆“主播”的局面。
直播授課與面對面教學存在了一定的差別,特別是在互動性上。在線下課堂上,即使講師滔滔不絕,學員昏昏欲睡,講師也能拍拍他的肩膀,或及時對課堂作出調整。但在企業線上培訓直播中,內訓師基本看不見學員,也就看不到學員的狀態。
因此,如果雙方互動不夠,內訓師接收不到學員的反饋,也不知道對面的學員是否有坐在屏幕前學習,那么培訓效果就很難保證了。簡單一句話,直播課切忌填鴨式教學,否則收效甚低。一場成功的直播課,離不開“內訓師的直播授課”+“助教線上運營”。要解決直播課“互動難”問題,我們從內訓師和助教的角度入手。
01-內訓師:掌握更多互動技巧
我們要明確,互動意味著內訓師需要了解自己講課的程度和深度,是否與學員相適宜。一般來說,內訓師需要考慮以下一些問題:
講課節奏是否適宜;
授課內容是否過于晦澀;
聲音大小是否合適;
......
回答上述問題,內訓師能夠了解學員的情況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并且不斷調整以縮小這個差距。具體來說,內訓師需要明確自己的個人風格,如形象、語言、氣質等,以及通過掌握更多互動技巧來活躍課堂,使直播課從單向講授的課堂變成全程互動的現場。不過,給你兩個直播課互動小技巧。
1.多使用封閉式提問,避免使用開放式提問
為了調動學員的情緒,可以引導大家多在互動區發言,如提問。但我們需要注意一點:在直播過程中,多使用封閉式的提問。舉個例子,內訓師在講完第一部分知識點后,想了解大家是否聽懂了,TA可能會這樣問:
開放式提問:
大家對這部分的內容有什么問題嗎?
封閉式提問:
這部分內容大家理解了嗎?理解請扣1,還不理解請扣2。
用開放式問題提問時,學員的答案五花八門。內訓師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提取到有用的信息,也很難同時回答所有問題。使用封閉式提問,也就是給學生做選擇題,并通過簡單的數字代替文字,這樣內訓師能得到清晰的結果而且還不亂。
2.在課程的最后,務必要留10-20分鐘重點答疑
在實際內訓直播課中,往往缺乏配套的實戰訓練,以及持續學習的執行機制,不僅容易忘,員工也覺得培訓后沒提升,很難在實際工作中舉一反三的應用。內訓師可以通過助教的協助,在評論區中篩選和收集出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在
課程末尾作統一的答疑,讓學生當堂的問題得到一定解決。對于因為時間問題無法解答的問題,給出后續參考資料及解決辦法。
通過“實時評論+課后答題”,內訓師可設計一些實際工作中常見的場景。比如,如何配合本節培訓內容來解決之類的問題,整理并放置在直播頁當中,讓員工可以隨時看回放視頻邊思考,并能學會如何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解決問題。
02-助教:良性互動的輔助器
在直播課中,助教擔任輔助工作,讓內訓師更專注于內容講解的同時,促進課間師生良性互動交流。
1.完成問答、投票等互動環節的操作和統計
內訓師在直播授課時,學員隨時都有可能在評論區中提出問題,助教需要把眾多的評論歸納整理起來,反饋給內訓師。同時,當內訓師解答后,助教也需及時整理好答案。在直播課結束后,讓內訓師再次補充說明,形成本課程的總結資料,再次反饋給學員們。
2.采取激勵手段,促進學習效果
為了檢驗學習效果,內訓師可能會提問抽查或者是留下課后作業,而現實大部分學員的想法是“可別麻煩我”。為了促進學習效果,助教可以與內訓師一起收集額外的學習資料,如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電子書之類的作為獎勵,以此來鼓勵大家完成課后作業,讓課堂知識能得到應用。
總的來說,直播課中的互動是由內訓師和助教的共同協作完成的。沒有了助教,內訓就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只有通過雙方配合,才能實現高效的直播互動。直播培訓相比線下培訓密閉的空間,更能保證每個學員獨立的觀看空間,但也讓學員更容易被身邊的各種瑣事打斷注意力。只有做好互動,才能把學員的注意力拉回來,學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