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
“互聯網+”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互聯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接受互聯網。互聯網顛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淺薄理解。未來不會再有互聯網企業,因為所有企業都將成為互聯網企業,而目前“互聯網+”需要的是叛逆。
1、從關注精英到關注長尾
我們一直用二八定律界定主流,計算投入和產出的效率。例如20%的品種帶來了80%的銷量,所以常規認為應該保留這部分而舍棄其余部分。電信20%的營業廳完成了總盤80%的業績指標,在培訓中我們總是著力提升TOP店長的能力。
長尾理論則關注藍色的長尾巴,認為這部分積少成多,可以積累成足夠大、甚至超過紅色部分的市場份額,“屌絲經濟”便是對長尾理論的完美詮釋。在銷售中給予我們的啟示是不能僅滿足高質用戶,更應面向廣大用戶群。同樣在培訓中,我們應該更多地覆蓋長尾的群體,例如通過在線培訓、在線知識分享和在線指導擴大培訓的受眾從而推動培訓影響力。
當然長尾不是簡單的對二八定律的顛覆,長尾巴的數量需要足夠大,且需要一個堅強的頭部作為支撐。
2、從經驗管理到數據管理
作為培訓從業者,我們習慣于將自己的經驗用于培訓項目的設計中,假想著學員應該會喜歡這些。而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更應該以產品經理的思維去設計培訓,不斷推翻自己,不斷更新“產品”。把學員當成用戶,深入探究用戶的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作為決策依據,例如騰訊大學會分析內部用戶點擊最多的在線學習內容,制作熱圖,從而在正確地位置放置正確的內容推送給正確的人。
3、從完美主義到快速迭代
年會上嘉賓提到最多的關鍵詞是“迭代”,如今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當我們糾結于體系架構時,應以穩步迭代、小步快跑的節奏緊跟潮流。
有位分享嘉賓提及Leaving ADDIE for SAM,暫不討論ADDIE與SAM究竟誰勝出,SAM迭代課程開發亦或是微課程開發,給予我們的啟發是培訓正朝速度快、早評估、低成本、統合綜效的方向轉變。我們曾通過工作坊邀請業務專家、課程設計專家、培訓專家組成臨時團隊同時開發了5門課程,并通過課程試講不斷迭代完善課程,最終課程廣受好評。
對手強大也不是太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霧里看花、走馬觀花,在“互聯網+”時代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越是撲朔迷離的事務,越要系統思考。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