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這一天,互聯網工程師培訓團隊的會議如期開始。像往常一樣,我們匯報了新工程師入職培訓情況,計算機技術的推廣進展,以及確認了我們團隊的最新宗旨:“為谷歌工程師以及世界各地同行提供最新的互聯網知識、學習資源和工具。”
會議結束前5分鐘,培訓總監告訴大家,她要招募一支隊伍來攻克一個大膽的設想—在8周時間內為1000萬人創建一個在線課程。散會時,我們心中都充滿了疑問:我們真的能夠從零開始,為那么多人開發一門課程嗎?僅用8周時間?我們要教些什么,為什么教這些?我們如何知道成沒成功?
許多人可能都很好奇,谷歌什么時候做起慕課來了?是的,因為谷歌的宗旨就是“整合全球的信息資源,然后傳播給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我們希望通過幫助他人開發慕課,分享各種教學新技術來不斷升級慕課技術。
2014年初,距離決定做慕課的那場會議只有1年半的時間,我們已經開發出5門課程,覆蓋到36萬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想說“我們內心的困惑遠比答案多”。帶著這些疑惑,本文期待與你分享我們心中的那些答案。
互聯網使得我們全球各地的學員可以彼此連接。但這也為課程開發者帶來巨大的挑戰:如何確保一門課程對于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喜歡不同應用方式的學員都有價值?
盡管在開課之前已經對我們認為的目標學員進行了課程可用性調研,但實施過程中還是發現,實際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比如,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每個課程單元的挑戰性任務超出了大部分學員的現有水平,只有一小部分學員能夠順利完成。后來,我們便將這些挑戰任務作為基礎課程內容的附加題,而非必修項。此外,我們并沒有考慮到,不到地區的學員看到的谷歌搜索引擎的界面也不相同。我們是以美國的谷歌界面為基礎開發課程,導致部分學員在會有疑惑。幸運的是學員通過在課程論壇發帖提問、回帖答疑,最終通過互相幫助達成了課程要求。
最佳實踐:每個學員的背景、愛好、需求都不同。在MOOC中要創造機會讓學員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學習,互相分享如何應用課程內容的經驗。
大部分MOOC視頻都有階段性的小測驗來持續吸引學員的關注。我們的數據顯示,視頻學習并非對所有人而言都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們發現有些學員更喜歡看文本課程,而不是視頻。事實上,我們課程頁面的絕大部分版面被視頻占據,有一個小按鈕可以鏈接到課程的文本。70%的學員點擊視頻學習,30%的學員點擊文本學習。
在高級搜索課程中,我們在同一門課程的文本鏈接旁邊附上了對應的視頻鏈接。我們發現,學員點擊視頻和文本的概率是一樣的。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相對于冗長的視頻,短而精的視頻更能吸引學員。在我們的所有課程中,5分鐘以內的視頻,學員投入度達80%,也就是說學員觀看了該段視頻80%的內容。
我們為每一個教學視頻配置了一項練習任務,用來評估學員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并為學員提供及時的反饋。但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員只完成了任務練習,而并沒有觀看課程視頻。這可能是因為學員直接跳到了任務練習部分,并根據任務完成效果來決定是否需要學習相關的課程。事實上,完成任務練習的學員在課程完成率上要明顯高于那些沒完成任務的學員。
最佳實踐:學員喜歡自己控制學習的進度。讓學員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先看教學視頻(或文本課程),還是先做練習。
在谷歌地圖課程的注冊頁面,我們讓學員自己選擇學習目標,包括“完成所有要求,獲取課程證書”,“了解一兩項谷歌地圖的新內容,而不用獲取課程證書”,“我很關注在線課程是如何進行的”等。
讓人驚訝的是,只有54%的學員想要獲取證書,其他大部分學員僅僅是出于工作需要或個人興趣想學點新東西。根據學習進度追蹤數據發現,42%的活躍學員確實完成了他們起初自己設定的目標,只有13%的學員完成了全部課程。
最佳實踐:首先,應該考慮為了不同學員的目標改變課程設計。與其假設所有學員都會按照從A到Z的順序學完所有課程,不如允許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搜索課程的小模塊。其次,清晰的寫出課程目標,讓學員可以快速的知道哪個視頻能夠幫助他們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后,嘗試列出學員完成課程的多種路徑。
MOOC學習中,學員之間經常互相批改作業,這使得評分人員能從成千上萬份作業中解脫出來。但是,我們認為自我評價對學員更有益處,因為自我評價能幫助學員建立應用所學技能的元認知。比如我們希望在課后,當學員開發地圖時,能夠停下來回憶谷歌地圖課程中所講解的好地圖的標準有哪些,并通過這些標準來評價自己的地圖,從而將課程所學應用到工作中。
在高級搜索課程中,學員需提交兩項案例研究作業才能獲取證書,作業應詳細說明如何應用課程內容解決了生活中的復雜問題。學員們提供了很多精彩案例,比如有學員使用谷歌工具研究家族史、制定旅行計劃、探究常見物品的起源等等。除了列出一些發現,有學員還詳細說明了自己如何判斷一個網站是否可信,以及過程中學到的其他東西。學員可以根據我們提供的評分規則給自己的作業打分。同樣,在谷歌地圖課程中,學員可以根據我們提供的自檢表評估自己開發的地圖。
此外,助教會隨機抽取學員作業進行評分。我們發現,助教的評分和學員的自評有較為顯著的相關性,作弊現象很少,作業整體質量都很高。事實上,學員自評分數和專家評分誤差在6%以內。這說明在MOOC學習中,自我評價是一項有效的評價機制。對助教而言,閱讀學員利用谷歌工具去規劃假期、找工作、探索物品起源的故事是這個課程最精彩的部分。
最佳實踐:繼續研究如何利用自我評價來進行評估。用提交的作業來測試評分標準,并為學員進行自我評價提供更多指導。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