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一下我們這個ATA是什么,因為阿里巴巴集團經常是變來變去的,一會兒是七劍,一會兒又是三淘,2012年又拆成25個事業部,到2012年任命一個CTO出來,我們這個ATA也就出來了,原來各個部門里面有自己的技術委員會,我們整個技術委員會,這個是整個集團層面的技術委員會,委員會下面會有很多技術領域,我們會在不斷的變化,會有開發前端、搜索、無線等等,在這個領域下面我們又是從草根野蠻的生長了。原來我們希望把ATA打造成一個工程的協會,而不是一個技術的協會,我們更加關注技術人員的東西。像阿里巴巴的使命一樣,我們也定義了自己的使命,我們覺得知識管理最終要為人員發展和組織發展以及最終為業務的快速發展服務的。從本質上來講,我們提出最大的挑戰是知識管理跟文檔管理有什么區別,知識管理是死的,你放在這里本質上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技術人員特別反對寫文檔,更多的是以代碼說話Show me the code。我們認為知識管理這個社區,他最終的目的一個是內部的互通,因為我們隨著組織的快速發展,人員快速發展,從上層的規劃都推不下來,我們就是底層本身自己的互通,另外一個跟業內的一些互通、國外的互通,互通其實也不是目的,本身互通只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通過這個學習之后會相互激發,可能剛好會產生這種合作的想法。某個團隊剛好做了一個項目出去,可能做了一個地圖的接口,可能優化了某個性能,分享出去之后,其他團隊可能剛好有這樣的需要,比如搜索推介、代碼優化,這個就會產生內部的合作,但是合作的最終目的,一個是幫助技術人員的成長和組織的成長,這個成長之后整體上是提升整個阿里巴巴的品牌跟影響力。在下面有技術沙龍、技術嘉年華,有很多技術牛人。原來一直以來都覺得阿里巴巴是一個銷售的公司不是一個技術的公司,現在我們在開源、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應該是影響越來越大了。我們現在的愿景是希望成為一個內部工程師的第一入口,一個精神家園。這個是我們原先自己生長出來的,各個領域也相當與成立了各個品牌,我們會有開發、數據、前端方面的,特別是像前端這個崗位,也是阿里原來有一幫熱衷的人組建的,從開發逐漸延伸,也是一個新創的崗位,也希望我們的知識管理真的發展成一個崗位跟協會。像今天這樣的大會能夠成為一個行業的大會,讓更多的公司能夠重視。這里沒有像大家一樣非常多的東西,因為現在還是一個粗略的介紹,但其實我們內部還是非常活躍的,我們最近在搞一個技術編程的比賽,才發出去一天就有一百多個隊伍來參加,今天第二天就有兩百多個隊伍來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