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通過大腦運作規律來提醒在線教育工作者在電子課程開發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六大腦科學原則"。雖然課程內容、課程模塊和課程導向性很重要,但是把握學習者的大腦運作規律對在線教育學習設計也是不可忽視的。如果你能夠全面理解大腦的內部運作規律,你將會為學習者提供最有價值的在線教育課程。
"一心多用"只是個傳說
多年來,多任務處理能力被視為一項重要的技能。然而,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沒有這項能力。2009年巴黎的一項調研表明:當試驗者被要求進行多項任務處理時,這些人的大腦實際上處于半容量狀態。假設一種情景:我們的半邊大腦集中于一項任務,而同時另一半大腦正在完成次要任務。為此,大腦通常需要兩倍的時間才能完成工作任務的分配,同時錯誤率也會上漲50%。這個過程并不是我們在進行多任務處理,而是不斷地進行情景切換。
因此,在進行電子課程設計時,在線教育工作者要避免安排太多的內容,因為要求學習者一次執行多個任務,會阻礙整體學習的進程。所以,我們在設置電子課程欄目時要盡量簡潔,避免多重性。
分布式學習促進認知優化
肯特大學約翰做了一份關于學習技術的報告,研究表明:分布式的學習比短時間集中學習的效果要好得多。而考試前,通過自我測驗和觀點總結來評估學習者的知識體系,能有效提高學習者的綜合能力。所謂分布式學習(Distributed Learning)泛指是一種開放的學習架構。分布式學習允許指導者、學習者和學習內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與學可以獨立于時空而發生。網絡的普及應用使得分布式學習得到發展,并衍生出很多新的學習模式,如基于虛擬教室的同步學習、基于網絡的異步點播學習等。
多項研究也表明,分布式學習可以促進認知優化。因為在進行分布式學習時,我們的大腦被迫在規定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因此,面對大量的知識模塊體系,在線教育工作者需要設計許多更小的知識模塊,善于進行分布式教學。
多媒體更能提高記憶力
研究調查結果表明:電子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如圖像和視頻,不僅能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還能增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相比于只使用傳統教科書的學習者,那些使用多媒體形式電子書的學習者更能理解和記憶知識。利用多媒體電子書的學習者能夠提高團隊合作和互動,而傳統的學習方式只能一個人安靜地坐著,缺少互動。
運用多媒體形式,能有效增強知識保留率。對學習者來說,學習活動的內容、類別、科目、知識類型、難易程度都千差萬別,但歸結到學習的媒介和載體,則大同小異,包括圖形、文本、音頻、視頻、互動等。多媒體形式能夠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習者的大腦思維,提升學習效率。
碎片化學習增強信息保留率
德國研究員的一項報告表明:打盹能夠讓學習者更有效地獲取和保留信息。研究期間,參加者被要求記憶一組插圖卡片。第一組成員參加采取打盹的方式,然后在40分鐘的休息期間保持清醒。40分鐘過去之后,他們要求參加者記憶另外一組插圖卡片。打盹休息的參加者能夠記得 85%的圖像。第二組成員采用一直清醒的方式進行記憶,而最后這些一直醒著的成員只能回顧 60%的圖像內容。
打盹能夠讓信息轉移到大腦的長期記憶存儲中心,增強信息保留率。因此,在創建時電子學習課程時,在線教育工作者應該記住,靈活的欄目設置或模塊化的時間表將讓學習者更有效地學習,提高信息傳播率。電子課程讓學習者能夠隨時隨地學習,這有其自己獨特的優勢,而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讓大腦在最有效率的時候運行,如睡午覺后或早晨起床時間。
游戲化思維有助于開發大腦
迪肯大學擂布萊格對三個不同學校的 240 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當信息以游戲化的模式呈現時,學生們能夠更主動地學習。游戲化的課程能夠改變他們的學習觀,堅定他們學習各種新知識的信息。這讓學生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以提升綜合素質,尤其是問題解決能力,緩解重復學習的無聊感。
即使一個課程嘗試適應所有人,但是不會滿足所有人的區別。那么,應該怎么做?在線教育工作者不妨采用游戲化思維模式。事實上,玩游戲有助于開發大腦。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習者從事電子學習過程本身,而且有助于擺脫以往乏味的學習體驗。
視覺輸入更容易被識別
根據約翰 . 梅迪納書"大腦規則"中引用的神經科學研究,在測試72小時之后,參與者只記得大約 10%的口頭介紹信息。然而,如果是圖像信息,參與者卻能夠記住知識的65%以上。這種理論的基礎在于"圖案的優勢效果",這表明視覺輸入更容易識別和記憶。為此,在課程設計中包括圖像和圖片可以幫助提高保留和知識的獲得率。
圖文結合的優勢在于,讓圖形本身凸顯強大力量,讓文字表述更加生動。電子課程本身針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制作單個課程,具有知識碎片化和顆粒性;而圖文結合確保課程內容豐富而不冗雜,關聯性強而不多余。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