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福娃
編輯 | 姚宇濤
導讀:選拔人才對于官場和商場是一樣的,都要知人善任、人盡其才。《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腐大劇為我們展現了7種不同的官員形象,有的貪婪、見利忘義,有的剛正不阿、堅持原則。這部反腐大劇給我們管理企業、管理人才有哪些啟示?
這3種員工,千萬不能留,立刻辭退!
孫連城酷愛浩瀚無垠的星空。電視劇中有段經典臺詞,當孫區長掛掉達康書記的電話之后,目光通過天文望遠鏡瞄向整個星空。這時候的一段旁白是:
他每天準點兒打卡下班,一刻都不耽誤。他從不貪污,也從不干事。信訪辦窗口太矮,沒有經費修,他就派人花60塊錢買四個小板凳,還給每個窗口擺上十塊糖果,不能多,就十塊。用他的話說:“不能被一個人全吃了”。
網友反譏:達康書記的事情真煩人,總是打擾我們的孫連城區長回家仰望星空、心懷宇宙。
不犯事,也不干事,典型的自掃門前雪形象。不敬業,沒有責任心。
“為職不為”。這類人的典型心理就是只要不犯錯,哪怕不做都沒關系。領導交代的事情從來只選輕松簡單的事情做,稍微復雜的能躲就躲,甚至盡量別人來做,不要找到自己頭上來。
熬天混。不僅熬自己還混公司,下不作為,上無貢獻。這類人不僅害了自己還會影響其他同事的情緒,成為企業的害群之馬。
玻璃心。領導一批評就受不了,還揚言要辭職。
李達康書記知道孫連城的處事行為后,在政治學習會上點名批評,因此激怒了孫連城引得他要辭職。
企業領導最反感這樣的員工了,這種員工,老換公司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無論在哪家公司都不會做出成績。
丁義珍,一出場就到處宣傳自己是“達康書記化身”,職位并不算很高,卻深得領導信任,但他卻拿領導做幌子,指手畫腳。
利用企業的資源,為自己收受好處。
和企業外部人員勾結,不考慮領導安危。
罪惡暴露就逃跑,不承擔責任,讓領導給他擦屁股
劇中,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的公安廳廳長祁同偉,在未來的幾個月他最有希望可以上升為副省長,為了更上一層樓,他踏著別人鮮血前進,踩著別人肩頭攀高。
為了升職,他當眾向一個他不喜歡的女人跪地求婚,婚后對方沒有大的利用價值之后就去找小三;
為了升職,他一手策劃了將曾經大學資助過他的人制造車禍進醫院長眠。
為了升職,他幫一向沒什么交集的省委常委李達康說話,為博取好感;不惜放下公安廳長的身段當花匠挖地半天,拉近和陳老的關系;
為了升職,他憂心大風場事件卻猶豫不決遲遲不到場,怕會連累自己的晉升。
他本是一位優秀的緝毒英雄,憑他的聰明才智又是政法委書記的得意弟子,假以時日當上副省長也不是不可能。
他自以為自己夠聰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自己上位謀劃,殊不知這也是他的死穴。
不能擺正位置。一心想著晉升,卻忘記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應當履行的職責。全心全意為自己謀福利,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損人利己。身在職場想要晉升,這沒有錯,想要提升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斗志。但只依靠踏著別人鮮血前進,踩著別人肩膀攀高,沒有自我升華就是損人利己,就是小人之為。
毫無忠誠可言、感恩之情。祁同偉除了利益熏心還犯了職場大忌:不忠誠,不感恩。恩師高育良不斷的提攜,妻子給他帶來的大好前途,他都不曾被觸動。
凡事只從自身利益出發,看不到全局,也無法跳出個人狹隘的視野,個人的職業生涯絕不會有大層次的發展。
企業的成就,全靠這4種人!
說陳老是本劇中最大的一股清流:為人剛正不阿,為人民著想,為企業辦實事。這樣的人,受人尊敬。
他是老一輩的領導,結識很多更大級別的領導,卻不濫用關系,心系人民,為企業辦實事。大風場拆遷風波中,工人們情緒激動,拼死一搏。是他扛起了責任,他孤身進入群眾中,以自己的身體擋在了拆遷車的面前,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他因為人品好,三觀正,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陳巖石趕到現場的時候,李達康恭恭敬敬的喊他:“陳老。”
他以身體擋住拆遷車的時候,高育良只下達了一個命令:“保護好陳老。”
這種員工就是上層領導和基層員工的紐帶,如果領導高高在上而脫離了基層員工,難保不會出現基層員工起義甚至集體辭職的現象。
凡事不會囿于自己的私利看待問題,胸懷格局,這樣的人才能承擔責任。也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但達康書記一心為業績,一心為人民的行為廣受群眾的喜歡。熱心網友為此繪制了關系圖,達康書記一心一意惦記著GDP……完全不care任何人。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