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移動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移動學習悄然誕生。那移動學習究竟是什么,它的產生背景和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呢?
觀點一:技術成熟 推動移動學習發展
對于何為“移動學習”,國內外許多專家和學者都給予了其不同的定義。呂森林將移動學習定義為“基于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設備(主要是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學習行為。”他認為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熟,移動學習即將迎來快速發展,具體表現為: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迅速普及,手機處理器性能也在不斷攀升,運算速度大幅度提高,目前主流設備的運行頻率已達到1.5GHz以上,運行內存1GB以上,手機上的多媒體學習軟件完全可以流暢運行。
早期的黑白和彩屏手機在顯示尺寸和顯示效果上,都難以滿足移動學習的需要,因此之前的移動學習發展較慢。但現在主流手機屏幕已廣泛采用彩色液晶,有的手機的分辨率已達到1920×1080像素,足以滿足移動學習的要求。且現在制約大尺寸高分辨率移動設備普及的價格難題也不復存在,1500-2500元級別的智能手機已得到普及。
目前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市場格局已基本穩定: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統占有最大的市場,在全球約有80%的裝機量,而Apple公司的iOS操作系統幾乎占有剩余的市場。微軟的Win8系統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還不高。有了這些開放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用戶便可根據需要安裝和使用第三方應用軟件。這些操作系統為手機軟件的開發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專業移動學習軟件提供商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觀點二:迅速發展 移動學習沖擊傳統學習
“移動學習已經渡過了初始階段,正在迅速發展。”呂森林表示,“不同細分領域的發展速度不同,如在英語、職業培訓等領域,移動學習普及程度非常高,而在中小學領域,記單詞、拍照搜題等功能則受到熱烈歡迎。”與此同時,移動學習的飛速發展也給傳統學習帶來了不少沖擊和影響,呂森林將其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與基于PC的網絡學習不同,移動設備具有隨時接收推送信息的特性,這使得移動學習變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比如用戶的問題在得到回答時,傳統網絡環境下,用戶關閉瀏覽器之后,就很難得到響應。但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即使用戶退出學習軟件,也可以接收到答案的短信,從而使學習的交互特性得到充分顯現。
移動學習絕不是網絡學習平臺和課程的簡單移植,它是更為符合移動狀態下學習需求的微型化學習。移動學習的課程形式往往更生動活潑、短小精悍,縮短了用戶的學習時間,提高了知識的傳遞效能,大大提升了學習效果。
現在瀏覽網頁、購物、學習等大量應用都可以在移動終端上完成,且移動終端還具有位置服務、感應器等PC所不可比擬的優勢。近年來,移動端應用的比重迅速增加,2014年某些細分領域中移動終端學習甚至已超過PC端的學習。而未來移動學習與其他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將成為必然趨勢,比如可將圖書產品與移動學習整合,形成“書本+移動終端”的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學習體驗。
觀點三:趨勢預測 移動學習未來新發展
傳統的APP方式雖然給學習帶來了極大的豐富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用戶將不愿安裝APP。而具有動畫效果優良、文件小、易于病毒式傳播等特點的HTML5課程則將興起并逐步成為主流。
電腦版的課程設計沿襲了原有的課堂教學,時間長度在30-40分鐘之間。但這并不符合移動互聯網學習的規律,移動學習的課程設計要用短小精悍的思路重新設計。
傳統在線課程往往枯燥無味,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體驗。移動學習要吸引用戶使用,則需要使學習更加趣味化,這樣才能吸引用戶學習和傳播。
與傳統學習相比,移動學習更為社交化,比如用戶可通過學習軟件找到符合自己興趣的朋友,使學習變得更加具有社交意義。
↓↓↓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