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公司比開發產品困難多了,代碼是有邏輯的,人類卻常常失去理智。在生活中,老師也好,同事也好,父母也好,你肯定遇到過這種不理智的人。創建一家公司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你要和這些不理智的人一起每天相處 12 個小時。所謂管理公司,也就是看你能不能處理好與這群人的關系。
創建公司就跟造引擎差不多,圖紙上畫得再精細,現實中還是會亂成一團。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造出一個“傻瓜公司”,公司可以自主運轉,即便是傻瓜都可以做上管理層。曾有人開玩笑說,就算 eBay 員工被火星人抓走了,用戶也要過半年才能反應過來,因為企業還是能夠自行運轉。雖然是個笑話,但這就是我們要追尋的目標。
身為管理者到底要做什么? 要最大化你所負責團隊的產出,同時要最大化身邊共同協作團隊的產出。這句話的重點有二,其一,不要關心過程,要關心結果,永遠以最終成績為評價標準;其二,有的管理層以犧牲其他團隊產出為代價,換取自己團隊的高產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管理者的編輯思維
我認為管理者的工作跟編輯非常相似。想象編輯的工作是什么樣的?作者寫好文章,編輯掏出一支筆開始刪減。管理者要做的,就是這種刪減工作,從大量的瑣事當中精煉出一兩句話,讓團隊成員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事,讓大家每天不經大腦思考就可以把這些任務掛在嘴邊,并且可以毫無困難地復述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聽。越簡練,辦事效率越高。
不要覺得自己所在的行業太復雜,不可能用一兩句話就概括出來。微博我們只能發 140 個字,Apple 作為一個歷史性的公司,同樣用一句Think Different”概括出了自己的設計理念,沒有什么不可以。要強迫自己簡化每一個動機,每一個產品的訴求,每次市場活動的目標。掏出你的紅筆,像個編輯一樣大膽地刪減。
編輯的另一項責任,是消除歧義,不斷提問。例如在會議中,有人提出一個模棱兩可的主意,管理者有責任進一步追問其細節,并要求舉出事例以幫助全體團隊成員理解;一些細節問題也可以提出,例如“這項工作我們一周要實行幾天?”;還有一些核心問題,例如“這件事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編輯還有一項工作,是整合資源,派遣記者到世界各地,整合出讀者想要閱讀的內容。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編輯指派記者,而是記者自己會申請前往中東、前往硅谷等等熱點新聞地區進行跟蹤報道。在公司里,你的團隊成員應該也有這種自我驅動,有自己策劃題案的能力。
編輯要為整本雜志的風格一致負責。隨手打開《經濟學人》,你會覺得它每篇文章都像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這就是編輯的作用。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公司的網站、公關文章、包裝、實體產品,甚至招聘信息都能保持一致的風格。這真的很難做到。實際上,即便是 Apple 這樣的公司,他們內部的招聘工具也“很不 Apple”,這在圈內是有名的。
管理公司還跟從事編輯相似的一點是,編輯自己是不寫文章的,真正產出內容的是那些記者和作家。在公司里,管理者也不應該是個什么事都親力親為的人。這就涉及到派遣工作。雖然工作本身不是由 CEO 完成,但 CEO 起到督導作用,應該為所有情況負責,尤其是出狀況的時候。派遣工作不意味著徹底放權,太關注細枝末節或者太放任自流都是管理者的失職。
想要平衡好這兩者首先要確認,負責這項工作的職員有沒有做過類似的工作。如果之前表現良好,那可以放心地放權;反之如果在這個領域是新手,就要時刻關注項目進度,給予指導。
之前有獵頭想要了解我的做事風格,結果從我的下屬身上獲得了兩種非常極端的反饋,其實就是因為我針對不同員工、不同任務,采取的管理風格并不一樣。除此以外還可以根據這項任務對公司的影響大小來判斷是否放權。
例如在某件不痛不癢的事情上,你雖然會和員工采取不同的做事方法,但這件事影響對大局沒什么影響,那么放權也無妨。相反的,如果這個項目事關重大,你又十分確定自己的主張是正確的,那只能盡力向員工解釋你的想法,讓他們按照你的設想去實施。
團隊中的“炮桶”和“彈藥”
創業者也需要“編輯”自己的團隊。團隊中的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炮桶”,一種是“彈藥”。有的管理者覺得團隊一旦加入了新人就能加速前進,他們想得太美了,事實才不是這樣。即便是一些非常優秀的人才,他們有時也只是為人所用的“彈藥”,而公司只有通過有限的“炮桶”才能發射“彈藥”解決問題。
公司起步時通常只有一個“炮桶”,等增加到兩個“炮桶”時工作量才開始成倍增加。“炮桶”很難找,而且不同的公司文化,不同的技能需求,都會導致每家公司對“炮桶”的要求不盡相同。但相同的一點是,“炮桶”型人才能夠調動起身邊的人資、物資,把一個想法從雛形執行到落地。
要辨別出一個人是否能成為“炮桶”有兩個方法。第一,你不斷增強他任務的復雜度,直到找到他無力應付的臨界點。有些你平時不曾注意或看輕了的人,可能會在這種方法的測試下展現出極強的能力。第二,觀察哪個員工的辦公桌旁邊經常圍著尋求他幫助的人,尤其是與他所屬團隊不相關的人。
關于用人方面還有一個常有的困惑是,什么時候該給某人升職,什么時候該將某人調離原職。這個問題要和公司的成長曲線聯系起來看,只要員工的成長速度能跟得上公司的成長速度,那就沒有必要將他們調離原職。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