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已經改變了音樂,游戲,媒體,零售和金融等行業,未來互聯網精神將改變每一個行業,傳統企業即使還想不出怎么去結合互聯網,但一定要具備互聯網思維。”
——馬化騰
前段時間有幸拜訪了世界第四大互聯網公司——騰訊。騰訊以技術豐富互聯網用戶的生活。每天,數以億計的用戶通過騰訊的整合平臺在線溝通、分享經歷、獲取信息、尋求娛樂和網上購物。多元化的服務包括:實時通信工具 QQ、移動社交通信服務微信和 WeChat、社交網絡平臺QQ空間、騰訊游戲旗下QQ游戲平臺、門戶網站騰訊網(QQ.com)和電子商務開放平臺。于2014 年第三季度,QQ及QQ空間受益于手機用戶群進一步擴大及用戶參與度進一步的提升。就QQ而言,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于季度末同比增長36%至5.42億。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39%至 4.68 億。
圖: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據
(數據來源:騰訊2014年第三季度內部公布數據)
通過參觀交流,感悟騰訊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之時,不免感概這個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互聯網企業,成為中國BAT大佬的成功是有根據的。筆者認為,騰訊的偉大固然離不開以馬化騰為首的領導決策,更為重要的是其各個業務平臺和互聯網產品帶來的流量增長和市場份額。我們不妨用互聯網思維來挖一挖騰訊的成功秘訣,以便為我們互聯網產品研發、開發、運營提供參考:
簡約,即“少即是多”
在騰訊交流了解到,目前火爆的微信從最初的版本到現在最新的6.0.2.58始終保持四個功能模塊,而且只有這四個模塊:“微信”、“通訊錄”、“發現”、“我”。騰訊表示:無論更新多少版本,甚至在以后的版本發布中這一簡約設計都不會改變。
騰訊至少在微信這一款產品做到了堅持“少即是多”的簡約思維,在產品設計和品牌定位上,力求簡單、簡潔,竭力滿足用戶“Don’t make me think”的訴求,而且其產品和政策具有強烈的連貫性,用戶側感知很好。所以在互聯網產品的設計方面,我們是不是應該也追求簡約簡單,不要讓用戶感覺到混亂,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為用戶打造簡單明了的產品,讓用戶記得住、用得來、忘不掉。
微創新,而非顛覆式突破
微創新方面,先來看看騰訊的兩個案例:
QQ,作為連接騰訊企業與廣大用戶之間的橋梁承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QQ用戶不斷壯大而沒有流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QQ不斷創新,但這種創新不是說顛覆推翻原有的設計:
QQ群:將傳統的一對一的單線索關系鏈升級;
離線文件&多文件傳輸:體現有效性和及時性的特點;
截屏:任意截取屏幕上的信息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保存、編輯。
QQ空間同樣在微創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如:
空間個性化裝扮;
個人中心更新照片縮略圖預覽;
推薦送禮功能加強用戶間的情感互動和情感認知。
我們在互聯網產品更新方面是不是可以借鑒QQ或QQ空間微創新思路。如移動學習APP,除了作為用戶借助移動互聯網學習的平臺之外,還可以作為培訓管理的工具,簽到、調研等功能集成就可以實現,甚至用移動學習平臺組織考試那都不是事。同樣,“離線學習”的思想也為大多數用戶解決了擔心費用高的問題。誠然,問鼎云學習已經實現這些功能。
先做一點點,步步迭代
騰訊在產品迭代方面提出了一點:永遠Beta,快速更新。筆者的理解就兩個字:“快”和“微”。
第一,快。還是拿微信來說。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曾經說過,如果微信要是晚面市幾個月,可能就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存在。再如微信的第一款手游“打飛機”,“打飛機”可以說是一款極其簡單而粗暴的游戲,但是就因為上線快,再加上有朋友圈的互動,讓小游戲迅速火爆。
第二是微。即使你再厲害,也不要再用戶方承諾你的產品是如何的好!關注用戶的每一次反饋,那怕是用戶不經意的一次抱怨,需要的不是完美優化,而是快速更新。有這么一個段子,說是用戶在晚上玩游戲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就順便微博@了馬化騰,第二天馬化騰的回復是:已解決。永遠超乎用戶的期望會讓你的產品發展更順利。
灰度發布
對于不涉及計費、受理等關鍵環節的產品更新,可根據用戶群、區域等選擇性逐步發布,形成滾動優化實施機制,促使產品更具備市場活力和競爭力。
騰訊公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成功的經驗往往是特定時間、特定場景下的產物,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謹此以上觀點參考借鑒之。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