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是一名偵探,正在調查一樁年輕婦女謀殺案。你沒有任何與犯人相關的線索,只有主謀寫給她母親的一系列信件,但這里面完全沒任何形式的證據信息。這時,你會從哪里著手尋找線索?
上述情節正是《眼睛里的秘密》電影主角所面臨的問題。他花了幾年時間來分析和驗證那些信件里被提到的名字,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信息,其實上卻是與某著名足球隊緊密聯系的。這支足球隊瞬間激發了偵探的興趣,之后他就知道從哪里尋找突破口了。
在線學習,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
聽完上述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其實,在線學習也會面臨著類似的問題,你需要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當從宏觀層面來考慮問題時,你需要尋求整體解決方案;而如果只就微觀問題進行分析,那你就會進行逆向思考。在分析宏觀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從整體著手,在知曉每一處細節之后,再將整體分解成不同部分。但是,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分析問題呢?因為它有助于我們了解每個部分是如何運作的,這些部分又是如何相互關聯的。
通過分析具體問題,我們是能夠得出相關結論的。也就是說,任何分析的結論都可以形成一定的概念、假設、定律或理論。同理,在復習在線學習內容時,你需要遵照這樣的學習路徑來:獲取信息——理解知識——挖掘價值。這就是最基本的內容分析方法。
如何運用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是開發在線學習課程的第一步。它要求我們對內容進行分類分析,如大致情況、發生過程和當時情境;并對內容進行歸納,如事實、概念、過程和原則等。這有助于我們全面理解內容結構以及各結構之間的關系。同時,這也有助于我們識別:
(1)每個獨立版塊的意義;
(2)各大版塊的內容優先級;
(3)不同版塊的內容差異;
(4)在上述基礎上,如何重新排序等;
這樣,內容分析法有助于建立一個順序清晰、易于理解的內容結構,讓我們更加明確分析目標。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完全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如何展開概念圖?
此刻,不知不覺中,你的大腦正在加工并存儲這篇文章帶給你的信息。
你的大腦正在創建一個你接受到的數據信息的構建圖,并在獲取的概念和思想中建立一個參考框架,找到了內容意義。你有沒有注意到,當你不完全理解一段文字,你會停下來再讀一遍嗎?你這樣做,即便只是暫時的,也是為了讓頭腦中的概念圖得以完整建立。
概念圖在教學設計領域的應用:
在教學設計領域,內容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圖表來展示,如概念圖(concept map)或思維導圖(mind map)。
概念圖技術,由約瑟夫D·諾瓦克創造,是知識根據不同的層次抽象表達成不同的組織。這意味著,越整體的、包容性的概念越位于概念圖的頂部,反之則在底部。
為什么使用概念圖?且聽專家怎么說:
麥克丹尼爾、羅斯、米勒(2005年)——當在最初的課程規劃過程中利用概念圖技術,開發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會對學生需要的學習內容有綜合理解。
克拉克·杰姆斯(2004年)——概念圖就像一種規劃設備的指令,可以為教學內容提供合適的排序建議。
概念圖會讓你很容易識別內容的類型,如陳述性內容、程序性內容和其所處的概念圖中的位置;也會讓你識別內容之間相互的關系,如邏輯關系(層次關系),協同關系(橫向關系),或上下級關系(垂直關系)。
怎樣建立概念圖?
在開始之前,你需要收集內容的各方面實踐素材。一旦收集到手,你需要思考如下問題:
(1)必須區分哪些是核心概念、哪些是輔助該概念的論證;
(2)設計方案必須忠實地表述該內容所要表達的觀點;
(3)概念之間要符合不同的層次;
(4)哪些是與主題無關的信息。
根據諾瓦克和戈德溫的理論,構建概念圖包括以下步驟:
(1)列出的內容需要確定一系列概念。(概念是我們對對象或事件使用的心理印象的名稱。例如,聽到“車”或“爆炸”,你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它在你的頭腦中的形象,是因為這兩個名稱能夠傳達相應的意思。)
(2)定義最重要的主題或概念,并把它放在概念圖的最高處或最顯目處。
(3)一旦確定核心概念,接著尋找支撐它的次級概念。
(4)使用箭頭,建立一般概念和相應的下級概念之間的關系(層次關系),和概念之間的交叉關系(垂直和水平關系)。
(5)通過上述方式整理概念,添加鏈接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圖。
(6)在箭頭上使用“鏈接字”來表述概念之間的關系。
(7)通過這些分類,素描草稿圖。多次核對以確保沒有遺漏的項目。
通過地圖找到線索:
基于上述理論闡釋,我們對概念圖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那么,回到文章開頭提出的案例,偵探是如何找到嫌疑犯的呢?讀到這里,你也許就會很清晰了。在電影中,偵探借助包含團隊所有成員的關系圖,并以此來識別卡片上的人物關系結構,這讓他得到最后的線索并成功找到嫌疑人。
原文作者:Yael Escamilla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