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正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也終于引得老牌上市公司動心。那么,在線教育獲非教育行業機構"青睞"對整個行業以及跨界企業是否利好?市場會不會被非教育機構巨頭通吃?本刊記者對行業的深度觀察,值得關注!
在線教育產業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很多人認為,2014年將成為在線教育領域的投資元年。近期有關巨頭企業進軍在線教育產業的消息頻頻傳來,這也使得A股市場上的在線教育概念股持續受到市場的關注。分析人士指出,在線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正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淘寶、Google等互聯網巨頭的進入將極大地推動在線教育的普及,提高用戶的接受程度。
正當互聯網巨頭紛紛介入如火如荼的在線教育領域之際,這股"淘金熱"也在A股市場蔓延,在線教育終于引得老牌上市公司動心。
在線教育成A股上市公司謀求轉型契機
8月8日,大連控股(600747,SH)披露,與深圳市景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良投資)簽署了《可換股債權協議》,以可換股債權的方式在未來三年內收購景良投資公司持有的深圳市景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良教育)最低不低于20%、最高不超過51%的股權。
有消息稱,事實上,大連控股此前曾先后在多領域進行投入,謀求轉型。2006年以前,公司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和房地產開發業務。之后,公司先后投資礦產和金融行業,2011年公司稱未來將向礦產資源開采發展。在2013年11月,大連控股對募資的具體投向及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做出說明:公司計劃向資源類產業轉型。2013年12月,該方案獲證監會核準。今年7月,公司還擬投資1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福美貴金屬",經營貴金屬貿易業務等。不過,從業績情況來看,接連的轉型效果并不盡如人意,2013年,大連控股的業績雖然扭虧為盈,但這均依靠出售相關電子行業等企業股權,以及部分房產實現盈利,扣非后的凈利潤實為虧損7882萬元。
外界對大連控股今年8月的這次收購景良教育股權的轉型并不看好。《每日經濟新聞》分析稱,大連控股本次跨界投資顯得頗為倉促,大筆投資之后,卻不參與經營,亦為不確定性之一。雖然外界對突如其來的再次跨界存在擔憂,但大連控股卻認為,國內教育行業正處于轉折變革時期,參與景良教育公司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從幼兒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全產業鏈,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大教育產業,有利于拓展公司新業務,為公司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
市場不會被非教育機構巨頭通吃
與大連控股相比,方直科技是A股的同步教學軟件的龍頭上市公司,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滲透到校園教育的方方面面,公司與時俱進適時推出了形式多樣的互聯網教輔內容,高調進入在線教育領域。方直科技董事長黃元忠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公司在線教育項目進展順利,將在今年10月前后推出。同時,按照新課標調整所做軟件更新將在今年底明年初完成,教育系統采購明后年將進入高峰期。他表示,隨著各種擾動因素的消失,公司將步入良性發展期。黃元忠指出,教育部提出了教育管理信息化之后,公司積極跟進并提出新的戰略目標,志在將公司打造成為校園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并著手開發智慧校園平臺。據了解,目前公司智慧校園平臺基本開發完成。平臺綜合了學籍、財務、辦公、機考、測評等教學管理相關內容,預計今年10月將會正式發布。按照公司的說法,智慧校園項目的推廣模式分兩個維度進行,第一個維度是通過教育部下文的形式,進入各地教育供應商采購清單。第二維度是公司進入校園,進行跑馬圈地。
除了智慧校園平臺此等頂層式的系統軟件,方直科技在傳統教輔類軟件的開發上也取得了積極進展。黃元忠稱,公司根據中小學新課標開發的同步教學軟件,將在今年底明年初全部完成。此外,公司還開發了包括英語口語和背單詞等科目在內的300多個APP軟件。在課標規劃方面,公司實施的是兩條路線同時推進的做法:一方面是精品化路線,即根據教育部2011年新課標修改意見,開發與課本同步的教學軟件;另一方面是碎片化路線,即根據學生學習、考試以及興趣需要,開發出許多碎片化的APP應用,如英語口語和背單詞等。據了解,方直科技的精品化和碎片化的學習軟件都將通過智慧學校平臺,到達學校和學生手中,在鞏固公司與學校和學生的A2B、A2C業務關系同時,通過這個平臺增加客戶粘性。
針對近段時間以來,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熱潮從金融領域向教育領域蔓延的趨勢,有專業人士分析稱:市場并不會完全被巨頭吃掉。垂直型的、扎根于自身所在客戶群體的互聯網公司有大的發展機會。例如方直科技的個案,該公司聚焦于面向中小學同步教育市場,有自身固定的用戶群體,且線下光盤的覆蓋面已經達到700-800萬量級,這是往線上延伸用戶的基礎。同時,公司線下用戶貢獻的ARPU值只有10塊錢,而往線上導用戶,ARPU值提升空間大。外延發展是方直科技的重要戰略,公司也在年報中披露,外延整合是公司今年的重要戰略,方向是教學管理軟件、考試閱卷軟件、評測系統、在線教育和個性化服務等。隨著在線教育這股風的不斷吹動,公司市值也不斷增長,因而外延并購的條件逐漸具備。
上市公司"跨界"在線教育必遭遇挑戰
《2013中國在線教育新趨勢調查報告》數據指出,目前在線教育年增長率超過線下教育14倍,預計2015年在線教育產業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占整體市場的40%。
從基本面看,在線教育行業空間發展非常廣闊。申銀萬國研究報告指出,互聯網已逐漸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這為在線教育市場不斷擴張奠定了基礎。艾瑞咨詢的報告顯示,未來幾年,預計在線教育市場將有近20%的復合增長率,201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30億元。基于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主題投資重新活躍的階段,在線教育有望得到資金的持續關注。目前在線教育處于高速增長當中。德勤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由2004年的150億元上升到2013年的895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高達22.5%。另據艾瑞咨詢統計,2013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已達839.70億元,預計到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70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9.87%。
出于對在線教育市場前景的看好,許多網絡巨頭及非教育界的成功人士紛紛在近期下決心"跨界"教育行業,并大手筆地擲下千金急于搶占先機。目前A股已知的切入在線教育領域的公司有:科大訊飛、立思辰、百視通、拓維信息、新南洋、華平股份、全通教育、天喻信息、易聯眾、杰賽科技、中興通訊、鵬博士、焦點科技等。
那么,在線教育獲非教育行業機構"青睞"對整個行業以及跨界企業是否利好?
中山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學術帶頭人、碩士導師王竹立曾經預言,當視頻會議系統成熟并進入千家萬戶之后,一切將發生巨變,實體學校將大部分消失,課堂教學將搬到網上。的確,有大量的研究數據證明,隨著互聯網的快速興起,教育從線下逐漸轉移到線上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業內人士指出,在線教育會是互聯網行業的下一個藍海,趁著現在競爭力度小,資本理當爭相進入該領域。
然而,其他行業巨頭跨界到在線教育領域同樣會面臨一些問題,目前來看,在線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挑戰,困擾著在線教育的繁榮發展。首先,在線教育的難點在于如何將全流域用戶沉淀下來,變成固定用戶。因為同質化嚴重,缺乏互動性,效果不夠明顯,用戶對在線教育的接受程度并不理想,這與投資方的狂熱形成鮮明對比。
其次,在線教育市場相對"慢熱",目前尚處于市場培育初期,其對教學的內容質量和產品的交互有很高的要求,而教育質量問題又是全球在線教育遇到的重大挑戰。因而,提高教育服務質量尤為關鍵。企業首先必須做好教育的服務工作,擺脫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平臺、課程、服務一個都不能少,如何鼓勵用戶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在線學習,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最后,長期以來,在線教育的內容開發能力薄弱,兼具互聯網技術和教育素質的人才匱乏,加上教育資源分散性明顯,內容開發已經成了制約在線教育發展的瓶頸,在線教育平臺的模式探索成為關鍵。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把平臺和打通線上線下的商業模式引入到在線教育當中是一個好選擇,在線教育的O2O平臺模式才是最好的出路。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