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行業,做一個賺小錢的小公司容易,但要做一個大平臺卻很難。"這是歪叔參加2014年在線教育創新論壇,談到互聯網教育行業的機遇和陷阱時和小伙伴們分享的一句話。
2014年在線教育創新論壇匯聚了眾多互聯網教育企業,傳統教育機構以及行業研究人員,共同探討了在線教育的現狀、困境和發展趨勢。
業內差異化明顯
在論壇上,易觀國際帶來2014年中國網絡教育市場專題報告,從數據角度,分析了過去3年在線教育市場狀況。從整體市場規模增速來看,增速一直穩定在20%左右,屬于高速增長。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潘崴稱:"雖然整體市場增長勢頭良好,但是教育行業受近兩年的移動互聯網影響并不大,并不會呈爆發式增長,這是因為與其他移動互聯網行業相比,教育不會是碎片化事物,具有較強專業性。"
縱觀2013年中國在線教育各細分市場份額,高等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外語培訓分別排名前三,總和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被視為在線教育進入難度大的K12教育僅占4%的市場份額,足見在線教育細分市場的發展具有明顯差異化,特別是互聯網程度化較低的K12教育市場處于探索期,還有很多可能性存在。
"K12、企業培訓和留學教育等在線教育領域有一定商業機會,不像高等學歷教育、職業教育領域里已經有形成規模的大企業存在,這些領域給中小型創新企業提供大量機遇,只是盈利模式還有待探索。"潘崴說。
目前,在線教育的盈利模式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售賣課程內容、下載付費軟件;二是提供定制化咨詢或輔導服務;三是平臺性網站向入駐教育機構根據其流量導出收取比例傭金;四是建立資訊門戶網站通過用戶點擊量向廣告投放商收取費用。總體來說,商業模式還有待探討,用戶付費習慣仍需培育。
機遇和陷阱并存
作為全國最大的互聯網學習平臺,滬江網從2001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十余年。在滬江網副總裁徐華看來,互聯網教育已經不是元年,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越來越多的新興創業公司的加入在線教育行業,機遇和陷阱并存。
徐華認為互聯網用戶數量多達6億,龐大的用戶數量是互聯網教育的第一個機遇;資本的力量則是第二個機遇,互聯網電商領域的成熟發展,既教育了用戶在網上購買產品的習慣,又讓資本方意識到再投資電商也難以砸出第二個京東,因此當下資本方十分看好在線教育領域,借助資本的力量,最終推動企業發展;第三個機遇在于玩家很多,沒有誰能一統天下。
"第一類玩家是互聯巨頭BAT旗下的教育企業,第二類是線下教育很成功轉移到線上的企業如新東方,第三類是互聯網基因的在線教育企業,比如我們滬江網從成立就是基于網絡的,這一類企業目前市場上最多,起碼超過500家。"
"也正是由于玩家太多,導致在線教育行業做一個賺小錢的小公司容易,但要做一個大平臺卻很難。"徐華認為開一家公司,找一個外教做一對一輔導這樣的模式掙錢是沒問題的,關鍵在于集合眾多玩家力量去打造一個規模化的平臺卻很難。不僅如此,用戶需求各異,成人市場容易做,K12市場卻很難做成功,這也是在線教育市場的陷阱所在。
此外,用戶的逃離率也相當高。"某公司把耶魯大學公開課搬到網站上,第一節課觀眾可能有1000人,到所有課程播完,可能只剩下30個觀眾了。"徐華說道:"用戶很難堅持下去,這要求你的產品形態要有特色夠吸引人。"遇到課程時間長的教育內容,還會遇到一次性收費后,難以再收費困境。"有些課程從初一到初三跨越3年的內容一次性賣給用戶,如此長周期降低了用戶的粘性,想要二次收費也較難。"
最后,在線教育企業有互聯網和教育兩個成本中心,燒錢十分厲害。一方面工程師人力成本大,既懂互聯網又懂教育的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學校場地租金貴,教研團隊也需大量成本。因此,在線教育企業面臨的挑戰亦巨大。
在線教育信奉內容為王
"如果在線教育只是把大家認同的教育內容單純地從線下搬到線上,卻不改變教育實質,這是沒有意義的。" 漢贏網創始人張紅剛剛從一名資深投資人轉變為在線教育行業的創業者,她認為在線教育要做起來關鍵是內容的革新。
張紅和她的團隊在日新小學做了一個翻轉課堂實驗,將漢字文化解析與編程軟件相結合,融合信息技術課、美術課、音樂課、語文課四科知識培養小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她發現創新教育內容和形式能更有效激發小朋友的創造力。因此,她認為在線教育需要以內容為王,這個內容并不是單純的傳統教育內容,而是順應在線教育趨勢的內容。
在線教育未來趨勢會是什么?
一是游戲化學習趨勢。"小朋友把學習當游戲的時候最不容易開小差,效率反而高。"張紅舉了一個例子:"把學生們答題得分在虛擬世界做個游戲排行榜,成績差點的學生答對一道題得5分,成績好的學生得1分,成績好的學生要得高分就要去做難度更大的題目,這樣可以激起學生之間相互比較的心理。"
二是機器學習趨勢。"這概念相當于讓學生當老師去教他們的機器人學習,以后參加數學競賽的不再是學生,而是他們的機器人,他們需要告訴機器人方程式的解法。"其實,機器學習背后依靠著龐大的數據庫,同時記錄了學生的學習痕跡,隨時調動出曾經學過的知識。"
三是大數據的運用。"小朋友去虛擬世界學習,留下大量數據,我們可以知道他的興趣所在,問題在哪里等等,一旦他提問,我們就可以及時推送答案。"
創業者們關心的問題
Q1:滬江網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
徐華:滬江網經過十幾年發展已經過了以賺錢為目的時期,目前正轉型往平臺發展。我們從外語內容起家,我們的用戶學習外語都帶有一定需求,或是為了進入職場,或是考研,或是留學,他們需要的學習產品不僅僅是外語,但如果滬江也去開發其他學習產品,這個研發成本太大。
因此,我們只有開放自己,直接接入市場上較為優質的教育機構,才能最有效率地迅速擴大。為了推動行業發展,滬江網也做著努力:開行業大會作交流,在公司開辦培訓班,讓別的機構學習滬江網的運作等等。
Q2:傳統教育機構該如何應對互聯網教育帶來的壓力?
卓越教育上海負責人劉金旭:卓越教育作為一家全國排名前五有著十幾年線下教育經驗的傳統教育機構,我們面對互聯網有些焦慮。我們也在探討轉型的方向:一是做線上平臺,但我們缺乏專業人才,一般會跟互聯網企業合作;二是打磨產品內容,卓越聚焦K12教育,對線下用戶習慣十分了解,學生缺乏自主性,線下教學仍然很有必要。只是在教學內容上,我們課件設計要轉向游戲化,內容要落到提升學生成績上,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是傳授方法,內容背后的邏輯和哲理。
Q3:K12在線教育市場份額較少,是否這一領域互聯網化較難?
劉金旭:K12這一領域比較特殊,體制內的教育和應試有關,導致K12的有些需求只能在線下解決,因為面對面輔導才能找到學生學科薄弱點,了解學生的情感訴求,提供個性化輔導。
張紅:市場份額少說明還有很多機會,但是有一點要注意,K12的互聯網一定不是去幫助學生考試,在網上賣個視頻課程而已,它應該是用互聯網精神去促進學校教育改革,幫助學校拓展創新教育。
Q4:戲曲教育這樣需要互動和情感交流的內容適合搬到互聯網上嗎?
張紅:我覺得這個分兩個部分,線下的戲劇教學課程是必須的,線上可以側重于分享和互動。線下每個人的表現、合作力、親和力都可以做評估變成數據放到網上,便于日后教學使用。
徐華: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互聯網教育能不能取代傳統教育?答案是否定的。互聯網教育能輔助卻不能顛覆傳統教育,互聯網打破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讓貧窮的地方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戲曲也是一樣,互聯網不能全部代替線下活動。
來源:上海商報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