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里,手機已經成為了所有人最最形影不能離的小伙伴,我們不僅通過它打電話、發微信、拍照、聽音樂,還會通過它訪問感興趣的網站并閱讀關心的資訊和文章,以筆者為例,個人訂閱了幾十個微信公眾號的資訊,而這些資訊伴隨筆者度過了無數個上下班和休息時光。這種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進行移動學習的趨勢為在線教育工作者創造了機會,同樣也提出了挑戰:我們該如何設計產品體驗,為移動學習者創造隨時隨地學習的愉悅體驗?
我們需要研究移動學習者的學習習慣、群體偏好以及行為傾向,比如這類人群都在使用哪些移動設備,使用頻率如何?如何使用?使用時段等等。研究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移動學習的發生邏輯,設計更好的移動學習體驗。
分享移動學習者的五個行為習慣,供大家交流!
1. 設備間的平滑切換
尼爾森研究指出,目前每人至少有一臺移動終端設備,大家已經習慣于在多設備間隨時切換以保證信息獲取的無縫銜接。比如,工作中習慣于用筆記本電腦,而當回到家,則習慣于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大家都不希望隨著生活場景的切換而導致信息的斷層。
MC近期的一項研究也指出,三分之一的使用者會利用自己的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多任務工作的處理。通常情況下,擁有一個以上移動設備的用戶都不會在同一種設備上全程完成同一項工作任務,大多數的情況是,在小屏幕上完成創意和思考,在大屏幕設備上結束最后一個環節。對多設備的切換行為軌跡研究發現,22%的人會在平板上結束工作,而這一比例在筆記本上的數據是58%。
在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多終端設備用戶的學習更有效?對多設備和多平臺的用戶來說,隨時隨地的訪問,各種設備間即時登陸,即時響應,拒絕斷層是最基本的需求,如用戶用自己賬號再筆記本上某個頁面瀏覽資訊,再用手機登陸后,界面直接跳轉到筆記本瀏覽的最近界面。總之,在線學習專家只有對科技、交互設計和多媒體間跨平臺學習有深刻研究,才能設計好移動學習的課程。
2. 拒絕等待
移動學習者對技術有較高的期望,速度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根據SOASTA2013年的移動app研究報告,76%的移動設備使用者對手機網頁的容忍時長為10秒鐘。這要求在線學習工作者和企業聚焦與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并能在10秒內抓住學習者的眼球,創造良好的學習體驗。包括:
§ 所有課程可以在不同的瀏覽器上快速加載: 如果他們有點慢,則需要簡單移除不必要的圖像和多媒體內容以提高課程的打開率
§ 課程內容兼容所有的平臺并支持離線瀏覽: 當然,離線不是終極目標,目標是離線文件也能在10秒內快速完成加載。
3.喜歡在線視頻
(IGS Mobile Survey 2013)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移動終端用戶最愛在移動設備上觀看視頻,視頻受推崇的比率正在逐年攀升。如2012年,61%的智能手機用戶和66%的平板用戶選擇在這些設備上觀看在線視頻。2013年,這個數據分別上升到了67%和90%。
在線視頻在移動設備上的被人推崇有幾個原因:如平板電腦有更良好的視頻體驗,智能手機更便捷。這些設備雖然無法取代電視的地位,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他們作為欣賞視頻的第二選擇。
研究同時發現,終端用戶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往往會投入比在PC端更持久的注意力,在臺式機上,這種注意力智能集中最多兩分鐘時間,但會在蘋果手機上持續2.4分鐘,在安卓手機持續3分鐘,在塞班機上持續超過4分鐘,在ipad上的時間則是5分鐘。
4.能夠參與簡短的活動
Deepika Nikhilender認為,用戶在手機上獲取學習內容猶如在吃"零食",空閑時間里,沒有人愿意放下他們的移動設備,雅虎的一項研究也發現,53%的人每天都會在終端設備上刷新內容,通常的時段是上午8:30到下午1點鐘,48%的移動用戶認為他們在休息時使用移動終端設備,70%的人表示在吃飯時間至少會瀏覽一次手機。
5.隨時隨地的切換
隨著BYOD的興起,個體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緊密的鏈接,不管你是在公司還是家里,都可以順暢地完成工作。當我們在等公車、逛街、看電視或者騎自行車時,我們可能不會頻繁使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但我們會頻繁使用智能手機,這種習慣也要修在線學習工作者在設計移動學習體驗時認真考慮學習者的使用場景。
當然,這種頻繁的設備間切換一方面發散了學習者的注意力,但也同樣提供了新的專注機會,對于自我導向的學習者來說,只要我們能把內容和體驗設計好,就一定能最大化這類人群的時間利用效率。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