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會被互聯網巨頭們顛覆嗎?過去一年間,互聯網公司紛紛擠入在線教育市場,仿若在線教育將成為下一個如同互聯網金融般炙手可熱的點。那么,在線教育市場究竟有多大呢?讓我們通過一組數據管窺見豹。
在線教育市場有多大?
目前,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正在出現跨越式增長。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達到924億元,到2015年將超過1600億元。
資本市場的投資熱度也有增無減,清科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中國在線教育領域投資案例共25起,總金額約1.97億美元。而2012年投資案例數目僅8起,涉及投資金額為1700萬美元。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眾多在線教育網站獲得數額較大的投資。比如51Talk、滬江網、91外教網、多貝網、猿題庫等,都獲得了融資,數額從數百萬到上千萬元不等。
用戶規模穩步擴大,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國內在線教育用戶人數已經十分龐大,2013年達6720萬人,同比增長13.8%。隨著網民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線教育用戶網絡學習習慣的養成,用戶規模還將有持續增長,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12032.6萬人。
來自網易教育和有道聯合發布的《2013中國在線教育新趨勢調查報告》顯示,七成白領有在線教育需求,可能成為在線教育井噴點。并且,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的比例達到86.1%,首次超過書籍82.9%的占比。
與此同時,來自美國市場研究機構Ambient Insight發布報告顯示,亞洲是全球在線教育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增長速度高達17.3%,其中中國的增速排名位列全球第十位。
以上這些數據,放佛都在訴說著同一個事實--在線教育市場大有可為,分羹要趁早!
但是請STOP,不妨暫時打住--試問,互聯網公司果真有顛覆在線教育的實力嗎?對于在線教育最關鍵的兩個因素教學質量和價格,互聯網公司有優勢嗎?再進一步講,自古以來所強調的"百年樹人"教育,被互聯網猛然加速后真的能效果好嗎?
互聯網的推進器是不是會揠苗助長,又會不會像催肥的肉豬。且讓我們先看看在線教育市場的強需求,互聯網公司又是否都能滿足。
在線教育的強需求
新浪教育聯合尼爾森市場研究發布的《2013中國在線教育調查報告》(下簡作《報告》)顯示,"教學質量"是用戶在選擇在線課程時最看重的強需求,其次是"價格"。
將價格因素做到極致,就是免費,甚至倒貼錢。免費已經成為互聯網比較成熟的模式,無容置疑。倒貼錢,如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不僅免費使用,還給用戶和的哥倒貼現金。這是短期打開市場的競爭手段,但是長期來看,免費是否能有效推動行業增長。
互聯網公司能為教育帶來什么?在線教育突破傳統教育環境的藩籬和地域阻隔,這能否使得學習人數激增?免費策略,是否能夠帶來的更多的學習人群?
不過,在線教育不同其他互聯網領域,免費能否保證好的教育質量?免費是否只是一時的噱頭,目前教育市場的很多免費,僅僅為某門課程最初免費試聽幾節,接下來卻需要付費購買。并且,打著免費旗號,如果內容僅僅是UGC的水準,這反過來會貽誤用戶的學習時間和更好的學習機會。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優質的教育內容就如同名師一般,能夠讓用戶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譬如,當一個感興趣法語的同學,囊中羞澀,報不起昂貴的線下法語班學費,于是轉而花了一個學年時間在網站上學習,可是等碰到了純正的法國人后,才發現自己學的是比較OUT的鄉下口音。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體壇里的日本名將福原愛,說著一口東北味的"普通話"。
的確,UGC和PGC,這是在線教育隱形的門檻,他們之間在內容質量上存在著難以跨越的鴻溝。
目前,為解決互聯網公司在教育內容方面的"先天缺鈣"。互聯網公司普遍選擇與教育市場上既有的優質品牌戰略合作,如阿里注資已發展十年的TutorGroup;騰訊選擇聯姻新東方,利用新東方成熟的授課模式、課程內容和教師資源;百度與教育機構合作免費視頻直播課程,并聯合教育部推教育文庫,為教學內容的提供進一步保障;人人公司則與萬門大學合作,主推由專業志愿者原創的、適合互聯網學習和使用習慣的免費在線教育內容。
價格上,百度、人人公司、YY均發出了"免費"之聲。騰訊由于與新東方合作,短期內推免費課程的可能性不大,阿里目前的在線教育戰略為搭臺唱戲,提供平臺讓課程內容提供商入職,但這些提供商大都已收費為主。
《報告》調查顯示,用戶對在線教育花費的承受能力不強,約八成在線教育參與者月花費在500元以內,加強市場培育,探索盈利模式勢在必行。在互聯網領域,免費一向最有助于培育市場。教育類型中,職業技能教育、英語培訓和中小學課外輔導參與比例較高。騰訊依托新東方,在英語培訓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滬江網校在網絡英語培訓上良好基礎和品牌知名度;阿里投資的TutorGroup則在中小學課外輔導方面具有優勢,新東方在此教育類型中也有一定涉足,同時人人所支持的萬門大學接下來也將在中小學課外輔導方面發力投入。職業技能方面,YY教育則處于領先。
值得指出的是,教育是百年大計,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在線教育公司率先滿足其發展所必需的強需求,這固然無可厚非。但是真正的教育卻不應是功利的,而應是普惠于民的。目前,市場上的在線教育還主要以應試需要和就業技能培訓,但這僅僅是教育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教育需求仍然亟待滿足。
互聯網公司的"教育玩法"
在線教育市場雖然很大,但是質量和價格這兩個因素真心會因為互聯網公司的加入,發生革命性的改變嗎?不過,至少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公司的加入,讓在線教育變得更加有看頭,讓這個領域迎來了更多變局和顛覆的契機,即時目前仍舊勝負未定。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一股"免費"潮勢必將席卷整個在線教育市場,并迎來一場顛覆式創新。所謂顛覆,就是讓原本昂貴的東西變得免費或價格低廉。互聯網公司玩在線教育,屢試不爽的"免費玩法"不可避免。
阿里巴巴集團"坐擁平臺收租子"的心態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其試水在線教育也采取了相似的做法--去年8月淘寶教育平臺產品"淘寶同學"啟用二級域名,主打電子課堂模式。該平臺聚合線下教育O2O及在線教育視頻直播等功能,全面涵蓋課程輔導、職業培訓在內的主流教育產品和其他非主流教育產品。今年年初,阿里領投了在線教育網站TutorGroup的B輪融資,以1億美元的額度成為在線教育界最大的一筆融資。據悉,TutorGroup成立于2004年,總部位于上海,提供各種在線語言學習課程。阿里方面表示,淘寶已經開通了淘寶同學服務,TutorGroup將與淘寶同學產生協同效應,開展合作。投資TutorGroup使得阿里完善其對在線教育市場的布局。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阿里旗下在線教育資源在2013年銷售額為3.3億元,其中三分之一是教材教輔,另外2億是課程銷售,已經有150家國內培訓和在線教育平臺入駐,包括滬江網、環球網校、優米網、學大教育等。
今年年初,百度教育頻道新增了全部基于視頻直播授課的模塊"度學堂",由入駐的教育機構提供"免費視頻直播課程",而早在去年就對傳課網進行了B輪投資。近日,百度文庫上線全新"教育文庫"頻道,這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百度攜手合作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案例之一。
對百度而言,在線教育是不可錯失的市場。因為教育培訓類廣告一度成為僅次于醫藥類的第二大廣告。并且在百度移動端的收入中,教育領域搜索廣告也占據著重頭戲。提高百度在線教育的話語權,一方面能吸引更多教育企業的廣告,并且有助于探索在線教育領域更多的盈利點。從今年兩會時,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的李彥宏向大會遞交的提案內容,也不難看出百度對在線教育的志在必得--關注在線教育領域,希望要求直轄市、省會城市中小學校教案、試題等教育資源免費上網,推進教育平等。
騰訊的加入,讓在線教育的火藥味愈發濃烈。事實上,小馬哥的智囊團早已把在線教育的錢景向其洞悉明了,騰訊對在線教育打的算盤不少--近幾年,不斷嘗試在騰訊既有產品中營造在線教育的場景。譬如,去年從QQ2013Beta3版起,騰訊就升級群聊和群視頻,陸續加入多人視頻、群應用等功能并快速迭代。去年11月,騰訊在QQ群加入教育模式,并在北京的一所小學開始試點。今年發布的QQ5.2體驗版中加入PPT涂寫、標記重點等功能,并使用"讓遠程課堂更生動"的描述,其進軍在線教育的野心已經非常明顯。近來,騰訊又將和新東方合作,進軍在線教育領域。近日,騰訊QQ群增加了群支付功能,這一舉措,無疑是為QQ群在線教育授課鋪平了道路。
騰訊在線教育的優勢,在其覆蓋的學生和年輕群體基礎。這部分人多有很強的教育需求、并且愿意為之付費。此前業內分析微博和騰訊的用戶區別時,稱前者是精英群體,后者是草根群體。在線教育領域,卻是草根群體的強需求。
同樣做免費在線教育的還有YY,其趁著3Q大戰騰訊無暇顧及的契機發展壯大,如今其將于在線教育市場與騰訊短兵相接。近日,其高調宣布成立100教育獨立品牌,提供免費實時在線互動教學服務,計劃在兩年內投入10億元人民幣(YY目值總市值約35億美元)。這個量級的投資額,以及"課程免費+上完課還送100塊"的營銷策略足夠有噱頭,但是免費的在線教育注定是一場持久戰,前期投入大、收效微,別最后免費培育了用戶,卻為騰訊做了嫁衣。YY免費在校教育的盈利模式待考。
人人公司從2013年面對現實更加專注于自己大學生和年輕一代的核心用戶后,這個在我看來從用戶基因上更符合做在線教育的公司,也在4月中旬正式對外宣布,將通過人人網、56視頻網站等資源全力支持在線教育平臺"萬門大學"的建設,發力在線教育。據了解,人人所支持的萬門大學是是由專業志愿者原創的、適合互聯網學習和使用習慣的免費在線教育平臺,已經成立一年半時間,最早是建立在人人網的公共主頁,由于其課程的趣味性吸引了很多學生關注。但萬門大學的"免費高等教育平臺"愿景,面臨國內激烈競爭的創業環境,在發展速度和擴展性上都遭遇挑戰。人人公司的的支持,讓萬門大學在課程設計、聘請專業老師授課以及視頻剪輯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資源對接。當然,人人網所面向的學生群體也正是受教育的群體,通過對免費、適合網絡使用習慣的課程的投入,有助于加強用戶活躍度和用戶粘性。
有趣的是,人人發布支持萬門大學消息的當天,人人網上便有很多黑萬門大學創始人童哲的聲音,諸如萬門大學被變賣便宜了童哲一個人,童哲是個大騙子等內容。這些內容使得童哲很委屈地在萬門大學人人網公眾主頁上發了一篇十分誠懇的"自白書"。其中有些內容,確實體現了"免費"在線教育模式的艱辛。他提到,人人對萬門大學的支持,是其得到的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次幫助。萬門曾經試圖在各種地方尋求幫助,但其實對于初創的萬門,他們幾乎沒辦法說動其他的企業或團體來支持這樣一個不收費、不盈利的平臺。但萬門并不想向大眾收費,這與其初衷相悖。既然是想要降低教育的門檻,本身完全不收費才能真正拉低。得到了人人的支持,只將會幫助萬門提高課程質量,而與此同時,依然會是完全免費。
的確,免費是個故事,不是誰都愿意輕易嘗試和接納,尤其是對于投資方。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免費的故事也很難生動地講下去,也難以讓更廣大的用戶受益。
在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在線教育市場外,還有兩股勢力,是傳統教育企業互聯網化的代表。一類是滬江網、猿題庫等垂直類在線教育產品,其目前部分已獲得投資,并且如滬江也積極入駐到互聯網公司的在線教育平臺;另一類則是新東方、學而思等傳統教育巨頭,其中新東方通過與騰訊聯姻,欲求深度試水在線教育。學而思的在線課程業務營收目前占據其總營收比大致為3%,并且占比的增速比學而思整體營收增長率還高。但是其在線教育思維或尚停留在"在線付費、按課程付費"簡單網校階段,其在線課程只是搬到網上,并未讓互聯網深入影響在線課程的設計和開發,恐難追趕上互聯網公司在線教育的思維和玩法。綜合來看,新東方和學而思等傳統教育巨頭,已經習慣課程售賣的收費模式,一旦免費的潮來襲,他們都會尾大難掉。
而在全球在線教育領域熱點頻出,除了谷歌去年上線的C2C在校教育平臺Helphout,該平臺擁有計算機、烹飪、興趣愛好、健康等多個模塊,且任何用戶都可以申請"Create a Helpout"。近期,谷歌則投資在線教育公司Renaissance,美國在線教育公司2U和國內IT培訓機構達內科技也提交了上市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2009年成立的KHANACADEMY(可汗學院),五到十分鐘,稱為自學工具,與線下實體教育有著明顯的分工區隔,對學生進行差異化輔導。
歷來教育都是一個要長期堅持的事情,互聯網大公司選擇和已經成型的培訓機構合作,這僅僅是線下培訓生硬嫁接到互聯網的初級階段;而新興公司抱著"爆款"和"免費噱頭"的速成心態,最終也不一定能能獲得口碑和信任,對于創業小團體的人才流失、持續經營能力和內容質量穩定性,都存在挑戰。
盈利模式初探
據了解,目前在線教育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
首先,內容售賣收費。即直接通過售賣在線課程內容收費。對于C2C平臺,則通過對平臺上的付費課程視頻進行抽成盈利。這對課程內容有高質量的客觀要求,需要是依靠專業性極強的、有獨特價值和核心競爭力的內容而向用戶收費。
其次,平臺傭金收費。在線教育開放平臺,通過吸引教育機構入駐開辦網絡課堂,進而對這些教育機構收取傭金。
再次,廣告模式收費。平臺積聚人氣之后,通過網站廣告售賣盈利。其形式繁多,從橫幅、圖標廣告,到Flash多媒體動畫等多種多樣。從收費的方式來看,現在比較受歡迎的是按點擊次數收費,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網站都是主要采取此類廣告方式。
第四,增值服務收費。譬如個性化一對一輔導、一對一答疑,以及為學員提供考試服務、就業咨詢等服務收取費用等。
第五,軟件一次性收費或包月收費等。主要為移動終端的軟件安裝。
有分析報告指出,在線教育一般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其現金流情況較好。若找準合適的定位和收費模式,盈利能力將十分突出,例如韓國Megastudy的凈利率一度高達30%。
綜合來看,在線教育的市場潛力足夠廣闊,互聯網公司的加入,給了這種潛力以一種更快的速度挖掘出來的機會。但是如何擺脫將線下培訓搬到線上的簡單粗暴做法,讓互聯網對教育產生更加積極和深遠的刺激和影響,是互聯網公司該去思考的重點,也是在線教育大發展的機會所在。目前,互聯網公司正通過與優質的教育品牌或內容提供商,進行一場跑馬圈地競速賽,誰能統籌兼顧對教學質量和價格,或能幫助其占據在線教育的先機。好在,教育本來就是要長期的事情,不妨放長線來看。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