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企鵝!"剛踏進汕頭大學交互式多媒體教室,便聽到此起彼伏的手機發出的企鵝甜甜的問好音。這是汕大移動編程導論的課堂,2013級的新生們正用安卓智能手機和平板測驗自己剛剛制作的第一個手機軟件--會打招呼的企鵝。
移動編程導論課是汕頭大學于前年9月份正式設立的公共必修課,占2個學分,課程選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的AppInventor可視化、積木化的軟件工具作為教學用工具,由工學院計算機系的老師們負責該課程的教學工作。這門課程經過一年的實驗及調整更系統化,能更好地給同學們的編程思想、創新思維、軟件制作能力帶來提升。
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新定位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對大學生一般的要求是必須掌握計算機系統、WindowsXP操作系統、辦公自動化軟件應用、網絡與信息安全、常用軟件、數據庫等的認識和使用。而這些基本的電腦技能對很多大學生來說已經太過簡單,早在讀高中甚至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他們更迫切需要在新的計算機技能的學習上有所創新,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多的提高。
移動編程導論的課程負責人張杰老師說:"在移動信息社會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之下,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普遍學習的平臺,讓他們可以在各個領域中發揮編程的作用,與時俱進。"
前年,為了考量移動編程導論課程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汕大計算機教學研究中心為入學的新生們準備了計算機分級考試,主要是對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進行測試。其中,成績優良的600多名學生無須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而是改為"移動編程導論";剩下的同學則需學習半個學期的計算機基礎后才進入移動編程的學習。
"從頭一年的學習效果來看,大多數同學的計算機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因而我們就不再進行分級測試。"張杰告訴筆者。至于部分基礎不好的同學,仍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修"office辦公軟件及應用"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
文理科學生都能掌握編程知識
筆者從修讀該門課程的學生中獲悉,有些同學,特別是文科類專業學生,在一開始接觸移動編程時會覺得"好難啊,不想做了"。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做軟件的興趣也開始增強,"覺得挺有意思的"。李倩彤同學告訴筆者:"我現在周末就扎在電腦前研究這個課的作業,每次看著自己做出來的東西都覺得特別高興!"
據了解,汕大移動編程導論有三個方面的培養目標:一是通過編程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編程邏輯思維模式;二是應用整合思維的方法,綜合信息技術、藝術理念、實踐活動等,構思出滿足用戶需求且有創意的產品設計方案;三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或興趣,體驗一個移動編程項目實現的全過程。
張杰認為:"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對于大學生來說,掌握軟件開發的能力在以后踏入社會也會更有競爭力。這門課就是希望無論是文科還是理工科的學生,都能掌握編程知識,結合自己的專業,制作出和自己專業相關的軟件。我們也希望學生能夠做出可以推向市場的軟件。"
希望學生在思維方式上得到鍛煉提高
"這門課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利用App Inventor去制作手機軟件,也希望同學們可以在思維方式上得到鍛煉和提高。"張杰說,"我們參加上一年課程學習留下來當助教的同學現在已經做得非常好了。老師的思維已經有點難以與時俱進,而他們卻有很多讓我們覺得意外、驚喜的想法,所以我們也從他們的作品中得到思維上的啟發。"在交互式多媒體教室擔任移動編程課助教的宗凌杰,便是上一年移動編程課的學生,他以構思精巧、設計獨到的"皮卡丘競技賽跑"獲得學校移動編程大賽的特等獎。
目前,汕頭大學已參照MIT,在校內網搭建起了App Inventor的開發平臺,在校學生無須登錄MIT官網即可開發App。同時,為方便學生學習,計算機教學研究中心的老師們為學生編制了教學講義、配套平板、智能手機供學生課上使用。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校也安排了課內和課外輔助學生學習的助教;學生們也可以在MYSTU校內課程討論區和汕大App Inventor論壇上進行交流、討論。
除此之外,學校結合中國移動的"MM百萬青年創業計劃"、谷歌公司的"中國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等各類大學生競賽活動,開展移動編程競賽和相關講座,鼓勵學生將整合思維和移動編程教育運用到專業知識領域當中,開展相關科技創新活動。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