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通過目錄表明整體思路,目錄不僅體現書的邏輯是否清楚,還能體現結構和內容是否合理。如同書籍的目錄一樣,文字版課程大綱就是課程結構的表達形式,課件的核心內容也是依據文字版課程大綱去制作和調整的。
課程結構既是知識結構也是表達結構,優秀課程的結構都是非常清晰的。培訓者在進行課程結構設計時,既要梳理課程知識的體系,又要考慮授課的過程。
課程結構可以幫助授課者厘淸邏輯,提高授課時的流暢性。因此,課程結構是課件全部內容的框架,也是表達結構。一旦課程結構形成,改變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在課程設計時必須有正確的思路指引,避免課程設計不當導致結構重建,推倒重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搭建課程結構時需要考慮的一些原則。
1、緊扣主題
所有的課程結構都應圍繞主題去展開和設計。主題的方向和范圍直接影響結構的框架和設計的復雜程度。
比如,“微信營銷”和“創新型微信營銷”這兩個課題雖然都是講微信營銷的內容,但它們主題側重點顯然不同,前者重點在微信營銷,而后者重點則在微信營銷的“創新”上。又如“高效溝通”和“跨部門溝通”這兩個課題雖然都是講通的,但它們的主題范國卻不相同,前者范國較大,后者范圍小。
因此,課程的主題會決定課程的內容,在設計這些課程結構時,不隨意把一些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隨意堆砌上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還要留意課程結構涉及的內容是否將課程目標的內容涵蓋進去。一旦發現課程結構的內容沒有涵蓋課程目標的內容,必要時我們需要修改標題,擴大標題范圍。
2、聯系培訓對象
課程的結構就是課程的內容框架,它包括學習者需要學習的全部內容。很多人在進行課程結構設計時容易走進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只要把學習的知識羅列出來就可以了。
比如,有些課程是講產品知識的,課程設計者經常把產品手冊照搬到課件上去。從知識的完整性來講,這似乎沒問題,但是大多數產品手冊描述的是產品的基本信息,而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員來聽這些產品知識的目的卻是不同的。也就是說,銷售人員、維修人員、服務人員等對這些知識的應用各不相同。
不可否認核心知識應該是課程內容的一部分,但從聽眾的角度來講,我們設計課程時還應該考慮學習者在運用這些“知識”時的“態度”和實際工作中應具備的操作技能。課程的結構不是簡單的知識內容的排列,它需要更多考慮學習者,讓內容與學習者的工作聯系更緊密。
3、內容之間的關聯
各種邏輯順序有很多,但內容之間的關聯非常重要。搭建課程結構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考慮模塊和模塊之間、內容和內容之間的邏輯順序。
某些內容之間的邏輯不僅應考慮“順序”問題,還需要考慮前后的“呼應”問題。
例如,在“員工職業化”課程的第一部分講授了“職業化的意義”,接下來分別講授“什么叫職業化”和“如何做才算職業化”。在第一部分“職業化的意義”中詳細講了“對企業的意義”“對個人的意義”;第二部分重點講授了“職業化的定義”“基本要求”,最后一部分“如何做才算職業化”詳細講了怎么做的幾個要點”。
這種結構在邏輯上問題不大,但從授課效果來考慮,特別是第一部分“職業化的意義”,學習者在聽的時候容易覺得是“講大道理”,職業化的意義不講大家也知道一二。
因此我們建議在第一部分不僅要講意義,還要加入職業化進程中“有什么誤區,常見的問題是什么”等內容。這樣一來,第一部分的標題應有所調整,可以用“職業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作為標題,一方面能夠有效地“聯系聽眾引導學習者深度學習,另一方面可以為后面“正確的做法”埋下伏筆。內容之間的關聯是結構設計中非常重要的細節問題,需要精心設計。
4、關注應用
無論講什么樣的課程,我們都希望給學習者帶來工作上的指導,所以課程結構搭建應關注應用,即課程結構下的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系學習者的實際工作,并能對學習者的工作有所啟發,并能應用到工作中。
一些直接講應用的課程,如“線路故障的排除”,這類課程幾乎都與“應用緊密聯系,課程結構比較容易搭建;還有一些與工作應用沒有直接聯系的課程“企業文化”“xx產品的特征與設計理念”,這類課程在結構設計中如果不關注“應用”的話,很容易把課程變成“照本宣科的材料”。
另外,課程結構的搭建還需要考慮“課程目標”,課程目標中的“知識、態度、技能”的內容,都需要在課程結構的某一部分體現。這也可以為上面所說的“聯系培訓對象”“關注應用”提供依據。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考慮清楚這幾個基本原則后,我們就可以在此基礎上來搭建和調整課程結構了。
問鼎云學習成立于1996年,立足20年企業課件開發經驗,深耕企業培訓行業多年,具備豐富的課件定制開發經驗,緊跟前沿課件技術,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于AACTP,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