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艾媒數據中心(data.iimedia.cn)公布的數據我們得知,從2020年中國在線學習用戶學習頻率分布情況來看:
大多數在線學習用戶學習頻率為一周多次,占比55.2%。此外一周學習一次的用戶占比23.2%;幾乎每天都在線學習的用戶占比11.2%;一個月學習多次的用戶占比8.8%;學習頻率為一年多次或者更久的用戶較少,占比1.6%。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在線學習這一形式越來越受歡迎,它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并且可以實現和現實當中一樣的互動,隨時隨地的自主學習或被迫學習。
此外,在線學習更催生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引發的是教師角色、課程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
由在線學習發展帶來的整個學習習慣的改變,以及由此引發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流程、教學設計的改變是一種徹底的改變,這種改變像離弦之箭一樣無法回頭,疫情只是加速了這個改變的進程。
對此的預測我們不能完全照搬照抄K12教育領域、個人興趣教育領域、考證教育領域,因為與這些領域不同,企業學習有其獨特的組織內部組織和實施的特點,這對于教學設計要求、對于學習方式的要求有其自身特點。
許多在k12等to c的教育領域可以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其實放在企業學習這個環境之下都會不適用。
其中比較根本的原因是企業學習內容的獨特性、非標準化。
比如AI陪練功能,在to c的語言類學習領域,我們訓練好AI后既可以大面積應用,隨著學員數量增多是能夠回收成本的,但是在企業里,如果想要讓AI陪練真正有效,那么訓練AI的內容一定要具有企業特色,但企業能覆蓋的員工數量是有限的,投入產出比較低。
所以當我們去試圖預測企業在線學習發展趨勢時,我們其實不用看具體某個技術的發展,因為那是點狀的需求滿足,對于企業學習,如果不能滿足線性或面的需求,這種技術的價值并不大。
我們必須通過回歸學習和教育本質的方式去進行預測,并結合技術發展趨勢去判斷這一學習方式變革實現的可能性以及實現的路徑。
下面,就讓我們回歸到學習本身。學習發生變化了嗎?學習的目標、方法、過程、評價發生了變化了嗎?學習方式的本質發生變化了嗎?
同時,從技術發展趨勢層面,未來的學習會以何種形式實現?在學習這件事上,什么是技術能夠取代的?什么又是技術無法取代的?
當我們回顧過往、審視現在、面向未來,我們發現這么多年的人類發展和技術發展,學習的本質并沒有變化,而學習方式的本質也未發生變化,只是學習的形式變得五花八門,但至少現在去看,目前的在線學習形式仍然無法滿足學習方式的本質需求,這需要未來技術發展過程中去逐步通過學習形式創新去實現。
學習方式的本質是什么?從教育理論誕生至今,甚至更早時候開始,學習方式的本質一直沒有發生改變,一個人想要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都需要結合運用四種學習方式——聽專家講、與同伴交流、實踐中學、自我反思。
四種方式里,聽專家講是典型的信息輸入,自我反思是獨立思考進行信息轉碼,與同伴交流既有信息輸入又有獨立思考下的信息轉碼,實踐中學是另外一種信息輸入,是檢驗所學所思的過程。
四種方式有效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但四種方式的順序是可以根據需要任意調整的,尤其是聽專家講這個方式并不總是要放在第一步的。
聽專家講、與同伴交流、實踐中學、自我反思四種學習方式在線下實現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當我們將其放在線上,我們發現雖然在線學習形式異彩紛呈,但其實是仍然無法同時滿足這四種學習方式的需求的。
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在線學習對線下學習形式的全面模仿和創新。
現在的在線學習,在“聽專家講”方面,形式繁多,無論是圖文課、真人講解類視頻課、動畫類視頻課還是直播課,其實都是“聽專家講”學習方式的典型表現形式。
未來“聽專家講”方面也許還會隨著技術的發展帶來形式方面的創新,比如裸眼3D技術,但是從對學習本身的促進方面考慮,我們更愿意看到“與同伴交流、實踐中學、自我反思”三種學習方式方面出現新的、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相比于“聽專家講”方面的形式創新,這種方式的創新價值更大。
從目前能夠獲得的趨勢信息去看,有越來越多的學習供應商正在“與同伴交流、實踐中學、自我反思”三種學習方式的形式創新方面下功夫,未來值得期待。下面我們就來做一下簡單介紹。
(1)在工作流中的碎片化學習,隨需而學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一種學習形式,也是未來會普及化并大放異彩的學習形式。
這一趨勢的出現可能和幾種條件的疊加有關,包括學習者線上學習集中度越來越低、在線學習供應商越來越關注學習者體驗、市場變化越來越快帶來的知識更新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以及企業里集中學習越來越難組織等。
未來,我們日常工作中使用辦公軟件、瀏覽器、內部管理系統等可能會嵌入碎片化學習功能模塊,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點擊此模塊快速通過搜索、文章、博客、視頻、文檔等學習所需知識,甚至會有基于你的工作內容的智能推薦。
(2)基于崗位任職資格的體系化、多樣化在線學習,基于崗位任職資格或能力素質的體系化學習是如今許多培訓成熟度較高的企業中普遍采取的學習形式。
未來,它們中將被最大程度的在線化,借助慕課技術、SPOC技術、以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以及在線評估和測評技術。
(3)小組深度互動模式的在線學習,如今大家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這使得四大學習方式中“聽專家講”的方式在許多的培訓場景中比重開始下降,而“與同伴交流”的比重開始上升。
這一趨勢其實在線下早已開始,未來也必將在線上廣泛開展,小組互動包括班級全員的在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也包括某班級中若干個小組內部的在線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目前,此類活動在線實施體驗仍存在巨大的可提升空間。
(4)OJT導師在線輔導學習,“實踐中學”作為最受重視但實施難度最高的學習方式,一直是擺在許多培訓人面前的難題,而在線學習技術提升了輔導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實施難度。
未來,如果結合現有的OJT輔導流程對在線學習形式進行創新將成為許多培訓產品設計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5)AI下的自我反思式陪練學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自我反思是一個人實現知識躍遷、能力提升必須去刻意練習進而提升的技能。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能夠不斷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的AI陪練將成為可能,她將像導師或教練一樣通過提問與反饋陪伴學習者成長。
(6)學習資源從封閉走向開放,以學習體驗平臺(LXP)為代表的技術和產品創新目前已經在歐美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這種平臺有一個可能被忽略的特征其實就是背后開放的學習資源庫,里面既有類似知乎、網易云課堂這種通用內容的開放分享平臺,也有花瓣這種垂直知識社區資源、以及萬方這種學術資源。
LXP突出特點是一種自適應式的學習,主要依靠的是AI技術的發展,具體的技術應用包括全面數據跟蹤、人機交互學習、個性診斷推送等,但所有的智能推送的根源還在于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內容為王永遠都不會過時。
所以,要預測企業在線學習的發展趨勢,VR,MR、AR、AI、數智化等等,其實都是表象,至少目前,這些表象并未解決在線學習最根本的通,希望未來能解決一部分,我想,也僅僅是能解決一部分而已。
(本文來源于網絡,作者徐生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