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響,線下培訓機構全面停課,應國家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的政策,傳統線下培訓機構被迫迅速將課堂轉移到線上平臺。那么,疫情過后的教育培訓機構,將面臨哪些發展趨勢呢?
1、在線教育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比重越來越大
此次疫情是“催化劑”,并沒有改變行業發展方向,而是扳動了行業發展的“快進鍵”。
在線學習模式的滲透率短期內爆發式增長,學員在線學習的習慣一旦被觸發,將為線上培訓機構節省數億的推廣資金,在線課程市場未來總量無疑迅速變大,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市場份額也將迅速飆升。
在線教育有自己明顯的短板,如和客戶的情感聯系弱、落地本地化內容難度大、授課效果難監控等,導致了大部分純在線的課程完課率和復購率較低, 在線教育公司未來回歸線下,只有解決客戶粘性的問題,才能讓學員能較長時間留在自己機構的生態中。
未來發展趨勢朝著下沉到二三線市場,貼近客戶做重服務。通過線下課程結合線上課程(直播或者錄播課程),將進一步爭奪學員有限的學習時間,比如利用周末線下授課解決客戶情感維系的問題,周中課程節省了學員在路上的時間,通過延長授課時間鞏固學員的學習效果,線上線下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
對于機構而言,拉長授課時長度,可以進一步提高機構的產能和運營效率。這種客戶需求和互聯網巨頭通過資本補貼出來的需求還是有本質的區別。
受疫情沖擊,學員是被迫轉場到線上直播平臺,在線直播小班如果是“原老師”、“原時間”、“原內容”、“原同學”,并沒有減少運營成本,通過免費燒錢的方式獲客,補貼出來的客戶需求也注定不會長久,熱潮之后注定會回歸理性。
“在線課程”、“線下課程”以及“雙師模式”的課程將長期處于并存的狀態,本身各自處于不同的賽道,各顯神通瓜分千億規模的培訓市場,未來也不可能是簡單的誰取代誰的問題。
2、科技在教育場景的應用會越來越多
目前看來,機構除了在課程內容和服務上發力外,培訓機構未來競爭力還體現在技術的滲透,貼上“AI技術”、“大數據分析”、“流媒體技術”、“RV沉浸式學習”標簽的機構會越來越多。
在消費者警惕“偽技術”的同時,機構發揮科技賦能的價值必定會成為機構間的競爭壁壘。比如,利用技術賦能學員評測場景,相較用人工來操作,機器評測在操作過程和生成報告速率,顯然具備更大的優勢。
通過分析學員錯題,答題習慣,實現系統智能推送和錯題類似的題目,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未來技術賦能還會在教師備課、作業批改、授課等場景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3、馬太效應越發明顯,對中型機構的沖擊最大
為了爭奪用戶,海量免費的線上課程會讓用戶產生選擇困難的情況,現在缺的不是學習平臺和直播工具,而是真正的優質的課程。
極致的前端用戶體驗一定依靠強大的后臺來賦能,保障客戶體驗也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比如說,直播過程中畫面聲音流暢不卡頓,教師語言表達生動活潑,授課內容編排邏輯合理,課后服務細致及時等,從而確保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只要其中某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影響學員整體體驗效果。
而互聯網恰恰是一面照妖鏡,客戶會快速對比各家機構的課程體驗,經受不起比較考驗的機構,規模就會持續萎縮,機構馬太效應加速,強者更強,行業將加速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分布。
問鼎云學習成立于1996年,23+年深耕企業培訓行業,依托領先的研發技術與專業的運營能力,為企業提供體系化和智能化的在線移動學習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