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現實早已經不是個新鮮的詞,回顧第一個虛擬現實系統,其實早在1960年代就誕生了。
增強現實的過去與現在
到了1990年代,增強現實開始從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
增強現實的初期應用一直停留在工業與軍事應用上, 因為對運行增強現實的軟硬件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遲遲未能進入民用領域,直到類似iPhone與Andoid系列智能手機的興起。
智能手機以及接下來興起的平板電腦市場區驅動了增強現實應用的快速增長, 用戶可以隨身攜帶集成攝像頭與強大計算能力的設備,大幅降低增強現實應用的門檻。
而這幾年興起,以谷歌眼鏡為代表的穿戴式設備更是將增強現實的應用推向另一波高峰,雖然谷歌眼鏡從發布以來一直爭議不斷, 一千五百美元的定價也讓人覺得過于高大上,。
而就在2015年的初始,谷歌宣布公司將開始停止接受谷歌眼鏡(Google Glass)訂單,并將關閉其“Explorer”軟件開發項目,為這個還不到三年的產品寫下了逗號,因為停售現有版本并不意味著停止谷歌眼鏡的研發,谷歌仍將繼續研發新款智能眼鏡。
在谷歌發布這消息之后,市場都在關注這是否代表類似產品的前途黯淡呢?但就在同一周,緊接著谷歌之后,近年一直給人欲振乏力之感的微軟,在發布了史上首次提供免費升級的操作系統Win10的同時,也發布了另外一樣秘密武器HoloLens全息眼鏡,讓人覺得傷不起的微軟終于復興了。
在可穿戴領域要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奔著秒殺市面上所有可穿戴設備的節奏而來,也標志微軟新CEO“納德拉時代”的到來(雖然這項目已經進行五年,在納德拉到任前就開始)。
增強現實與企業培訓
那"增強現實"到底跟從事企業培訓工作的人有什么關系呢?我認為,這可是大大地有關系啊!!
我們可以去看一下微軟的一款全息眼鏡的介紹短片, 沒看過的小伙伴,可以找一下資源瞧瞧。
短片中有一段是在洗手間修水管的過程,其實在工作中也經常會碰到類似需求。
從第一個畫面中可以看到頭戴著全息眼鏡的女士已經拿已經連線到身處異地的專家來指導如何置換U型水管。專家的影像投射在墻壁上,在水槽下方的水管上可以看到兩個全息疊加上去的淺藍色向下箭頭。而這位女士正依照專家指示將U型水管依方向對接到原有的水管兩端,由于不知道接下應該如何操作,所以她問了專家說: 「接下來該怎么辦呢?」。
在第二個畫面中,鏡頭拉到專家所在的地方,他正用右手在平板電腦上點選擊下一步驟應該在哪個位置進行操作,并在具體位置出現淺藍色的全息標示。
在第三個畫面中,鏡頭又回到洗手間,在U型水管的兩端出現兩個順時針方向的操作指示,而這位女士便順著指示方向將接口擰緊,順利換好水管。
上述的例子很好的說明通過增強現實,能將所需要的信息或擁有信息的人接入到實際的場景中,加速問題解決。
其實,在日常工作中也會經常碰到類似場景,那就是當你執行一項工作任務時候,雖然可能以前學習過相關基礎知識,但真正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卻忘了某個步驟,或者不大確定操作順序。
這時,你可以找出操作手冊、甚至進到學習平臺里找相關的課程復習或者是問問身旁同事是否知道該怎么做,但萬一沒有合適的人可以詢問,那該怎么辦呢?
加拿大電信有個相關案例,當負責裝修維護的工程師爬上十米高的電線桿,在進行修復工作中碰到了問題,一個人在空中,卻找不到人可以幫忙,他想到內部有相關主題的實踐社區(Community of Practice), 所以即刻透過智能手機上的攝像頭將碰到的問題拍下來,上傳到企業內部的專區,順便@內部專家,不一會兒就有人回覆相關問題的解決方式。
想像一下,如果在電線桿上的工程師有帶著增強現實功能的眼鏡,就可以更快調取所需信息或尋求援助。
放眼未來,增強現實應用,甚至是結合AI的技術應用的春天已經到來,雖然在企業內部要利用穿戴式設備結合增強現實的應用聽起來還有點遠。
但是別忘了,利用現有普及率已經很高的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增強現實在企業中應用已經跨過了硬件需求的門檻,潛力正要發揮!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