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隨著攝錄編軟硬件技術的提高和價格的降低,MOOC、微課、翻轉課堂發展異常火爆,也使得人們對視頻課件開始浮想聯翩:理論上全中國的學生是否可以只聽一個老師講課了呢?如果真的可以,那是否可以借此快速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了呢?
當然,對此,大家只能把它當做“理論上”,因為在可預見的將來,相信教師無論如何是不可替代的。不過,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對于一位病人,如果有條件,他是否希望請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好的醫生給他看病呢?如果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對于一位學習者,如果有條件,他是否希望跟著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教師學習呢?那么現在視頻課件是否算是“有條件”了呢?
想到這里,我就覺得視頻課件可能真的有廣闊發展前景,至少在某些學校某些課程上應該是可以的。就我自己來說,我覺得如果找到世界上講同樣內容的精品視頻課件,讓學生在宿舍或教室收看,自己組織學生討論一下,做做作業,給個成績,教學效果可能真的不一定會比自己親自講要差。而且,據說現在有的大、中、小學真的在做類似的實驗。
只是,想歸想,在自己的課堂上還是沒有實行,主要是心里還是有點擔心,學習者真的會愿意看視頻課件嗎?
不過,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真切感受到了視頻課件的威力。應聯合國兒基會和中央電教館邀請,我們在四川某地舉行了一個面向小學數學教師的游戲化教學培訓項目。在這個為期兩天的培訓中,其中有一個環節是觀課。以往一般是請一位教師上示范課,參訓老師現場觀課。不過在這次培訓中,因為示范課教師因事不能過來,只好讓他們觀看之前錄制好的視頻課件。
說實話,我當時心里忐忑不安,非常擔心視頻觀課的效果。不過,后來發現效果出奇地好。當老師們用心去觀看視頻的時候,大家會發現甚至比現場觀課還好,沒有機器故障,沒有口誤,而且師生的操作細節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那次課后,我思考了很長時間,后來才恍然大悟:其實人是喜歡看視頻的。人們天天的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不是視頻嗎?人們不是也可以一連看幾小時嗎?只是人們不喜歡看錄制的不好的視頻(包括拍的不好的電影)。而過去的一些視頻課件之所以不太吸引人,其實很容易理解的,張藝謀拍攝2小時的電影花了多少錢,我們拍攝32課時的視頻課件又花了多少錢?導演和演員為了揣摩如何吸引觀眾花了多少精力,教師為了揣摩如何吸引學生又花了多少精力呢?視頻課件沒有花費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怎么能期望它能夠像大片一樣吸引人呢?
不過,在互聯網時代,因為可以讓幾百萬數千萬的人來觀看同一個視頻課件,這樣就可以投入巨資去拍攝優質的精品課件,是否就可以達到大片的效果了呢?這樣,人們是否就有條件且愿意跟著世界上最好的“老師”學習了呢?至少在某些課程的某些環節上是否可以呢?
而且,隨著視頻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還可以將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虛擬、仿真、游戲、測試等融入到視頻課件中,學生在聽課的時候還可以即時動手操作,完成作業。再輔之以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后面的授課內容和作業,這樣是否就可以更好地實現個性化學習,是否比真的老師講課還要好呢?
想到這里,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將來視頻課件真的可以替代教師了,那么我們現在應該干些什么呢?
↓↓↓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