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深入,組織的商業環境、業務流程以及員工的工作方式都在發生明顯的變化,在眾多公司的高管眼中似乎越來越難拿出1-3天這樣大塊的時間來培養與發展員工,由此人才培養的方式和速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于這種變化,小型的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微課程被廣泛應用,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看,微課程正在對整個培訓體系的規劃和人才培養方式產生質的影響。
不少人對微課程的理解并不全面。微課程,不單是在遇到問題后,通過設計課程來解決問題,而是系統性地迭代設計,總結梳理出適合企業發展的培訓體系。
高佳琪: 大部分的觀點認為:利用技術設計的短小精悍的課程即是“微課程”。您是如何理解微課程的?
南哥:微課程一直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并沒有統一的學術定義。我理解的微課程有兩類,一類是以組織痛點為導向的知識類微課程,例如企業文化、各種制度及基礎知識,另外一類是以工作任務中的具體問題為導向的微課程。關于微課程的類別與應用方面可以從以下的三個方面理解:
首先:微課程是以解決問題為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需要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推進問題的解決,此時的微課程最能發揮作用并獲得員工的支持。
其次:微課程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一方面,由于移動互聯網正在深入影響人們的共組方式及學習方式,人們的學習習慣逐漸被改變,線上學習在未來將成為了一種最常用的學習方式,短小的微課程漸漸被線上教學所青睞。另一方面,根據“721”法則,學習有一個綜合訓練的過程,線上微課程作為一種非常便捷、實用的自學方式,將對課堂培訓的落地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線上微課程的學習方式并不足以支持員工獲得解決問題的全部知識與能力,從這個角度看,線下以問題為導向的30-120分鐘的微課程的應用面更為廣泛一些。
最后:線下微課程的出現將深度影響員工的培養與發展模式,線下微課程的人數一般限制在3~15人。為什么這樣講呢?主要由兩個原因:如果需要培養的人數小于3人,采用可以選用輔導的方式會更好,更高效;微課程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一旦人數過多,可能會出現學習內容和學員工作關聯度不高的情況,因此,教學規模不適合超過15人。
高佳琪:您認為企業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微課程更合適?
南哥V視角:從整體概念上講,微課程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方式,本質上和企業的發展階段沒有太大的直接聯系。只是面對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的企業,微課程所發揮的作用力略有不同。
在一些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培訓剛起步的時候,微課程的應用范圍非常廣,其作用是快速培養核心人才;在一些成熟的企業中,比如招銀大學、平安大學等企業大學里,由于業務發展速度比較快,當新能力、新任務出現時,微課程就有了一個快速匹配需求的作用,也成為了一種對原有培訓體系的有效補充方式。
高佳琪:目前線上微課程運用比較廣泛,線上微課程具有哪些特點?
南哥:線上微課程切忌迷戀IT技術。有些微課程利用Flash、三維動畫等炫酷的設計,但內容并不精彩,其實學習內容是現在首要關注的問題,IT技術只是一個輔助實現學習的手段。
線上微課程的優勢在于可以節省大量成本。比如一家服裝公司擁有3000多家門店,導購人員每個月需要把60款新衣推銷出去,這種情況下,利用線上微課程,將每款衣服的產品知識做成線上課程,用微信公眾平臺即可快速教學,比之前專職培訓講師到各地宣講培訓節省了一個月的時間,考試通過率也提高了30%,還節省了大量差旅費等。
高佳琪:在運用線上微課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南哥:從線上學習的本質來看,在運用線上課程時,有兩個學習重心往往被忽略。
第一:利用微課程讓學員完成對知識的學習,而線下的課程重點在演練、輔導與反饋:這種方式可以讓學員在課堂上獲得更深入的學習,特別是在隱性知識的獲得方面效果更為突出,類似翻轉課堂和慕課的形式,這樣可以幫助學員提前了解教學內容,節省課堂時間,這是線上課程在混合式學習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二,線上學習可以幫助學員在課后復習課堂學習的內容。
這兩點是微課程的核心作用,基于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以及學習的歸零原理,如果課堂教學不做任何干預很多學習會在一個月后被忘光,所以線上微課在這一點上則是課堂培訓的很好補充,如果單獨將其拿出來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效率都會大大折扣。
高佳琪: 為什么您更看重線下微課程的開發?
南哥:線下微課程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減少了企業時間資源的浪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時間被切分成很多碎塊,這意味著企業關鍵人才的大塊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所以,真正的培訓是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并迅速解決問題,而不是花一兩天去培訓再來解決問題,而微課程正是迅速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
第二,增強了培訓或人才發展對業務貢獻的力度。當企業掌握了以敏捷技術為核心的微課程開發能力,發現問題后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問題解決,并立即標準化,避免該問題在公司的再次發生。
第三,從培訓體系搭建的角度看,傳統培訓體系是使用自上而下的瀑布式的開發模式,包括新員工、營銷類、技術類、領導力發展類、后備經理類、高管類等,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可是效果還是不可預期。微課程則不同,當企業發現問題時,運用微課程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產生記錄,在領導力體系、技術體系、生產管理體系中梳理分析每月、每季度或每年的記錄,通過一年到三年就已經搭建好了一個培訓體系。這個體系最大的價值在于其有效性已經被實踐驗證過了,誤差會很小。
線下微課程也存在弊端,即微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還需要系統梳理和總結,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結合微課程的敏捷性和系統性,如何增強學員的學習體驗等問題。
高佳琪: 企業在運營線下微課程的過程中通常會面臨哪些問題?
第一,企業不具備設計能力,只是簡單地將過去的課程進行劃分,但分解之后邏輯出現問題,導致每節課堂不能夠獨立地解決問題,模塊與模塊之間形成了斷層,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成本。
第二,能否有效落地。不管是微課程還是傳統課程都會涉及到落地的問題,微課程的落地需要有學習管理制度、學習管理流程和幫助學員落地的工具。
第三,微課程的設計問題,也是目前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微課程小,但也必須經過精心的設計。所謂課堂培訓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在沒有培訓的情況下加速員工學習的速度,提高員工學習的質量。沒有經過設計的課程盡管可以教會員工技能,但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成本。
第四,其他問題,比如選題方面的問題,微課程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結合工作流程匯總的典型工作任務。企業在微課程的選題上需要慎重,盡量避免知識導向,而要以工作任務、解決具體問題為出發點。
高佳琪: 您認為微課程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設計?
南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微課程的一大特點在于需要精心設計。設計是微課程的核心技術問題。其實課程設計的關鍵在于Q(quality),即學習的品質,它包含三個核心指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執行,學習執行往往是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容易忽略的。所謂學習執行是要在工作中不斷使用、不斷練習,才能產生好的學習結果。
首先,在微課程設計中,最重要的三大要素是:學什么、怎么學、怎么做。其中學習內容包含幾個核心技術,第一個是工作任務評審技術,即評審工作任務,通過分析哪些任務出現缺陷的頻次高、哪些任務出現缺陷對績效影響大、哪些任務如果員工不能勝任會帶來較大影響,從而確定微課程開發的方向和內容,這是一個選題問題;第二個是內容的切割技術,這也是微課程的獨特技術,圍繞一個項目的知識點該如何組合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第三個是打包被切割后的知識放進技術任務模型。
其次,把工作任務變成學習任務:在微課程設計中,要把工作任務變成N個學習任務,當N個學習任務完成后,就可以勝任工作任務。
最后,是學習任務的設計:學習任務設計主要有三個類別:(1)課前預習的內容,課前學習的核心在于學員的起點不同,課前學習就是幫助學員達到統一水平;(2) 設計課程教學,以“成人學習五步法”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對學習任務進行分類,將每類學習任務的學習過程標準化,大大縮短課程設計的時間;(3)設計課后的跟進,將自學教材、在崗練習、教練輔導、寫報告、寫流程、做PPT等教學方法進行排列組合,針對每個知識類型基于學習路徑圖原理做精確的測算。
高佳琪: 在微課程的時間設計上有什么建議嗎?
南哥:根據調研顯示,超過半小時的線上課程難以被接受。線下微課程的時間,則建議在30~180分鐘。根據“成人學習五步法”,從老師開場介紹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到導入典型事件,再到學生討論分享,老師示范,學員練習,至少需要30分鐘才能保證成人學習的過程完整,否則,課堂就會成為一種講授,那還不如用輔導或自學的方式。倘若如果超過了180分鐘,利用敏捷學習設計的方法,即微課程的設計思路,我們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再一次的切分,把一個大問題拆分為兩個問題,也就是變成兩個微課程來解決會更合適。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