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400-100-7350
    首頁 >資訊干貨 >行業頭條 >學習互動背后的3大心理學奧秘
    學習互動背后的3大心理學奧秘
    發表時間:2015-07-03 來源:學習體驗設計龐濤 5200閱讀

     我一直倡導學習終將從產品設計去到體驗設計,學習體驗設計的一個核心環節是互動,那么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到底為什么需要跟學員互動,互動是必需品還是營養品?


    今天的分享現場,我以以下問題開場讓現場與會嘉賓表決,結果幾乎所有人都贊同在此情形下我們依然需要跟學員互動,那么互動背后的心理學依據到底是什么呢?


    15分鐘注意力保持規律


    美國研究者魯爾、休斯和施洛思在1987年做了一項著名的研究,在這個研究中,他們選取了兩組互相對照的大學生,讓他們以少許不同的方式學習同樣的內容。在試驗組內,教師總共教授五節課的內容,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做了三次停頓(每兩次停頓之間的時間間隔大約是15分鐘),每次停頓給學生兩分鐘時間。在這兩分鐘里,學生與其搭檔討論問題并修改筆記,師生間沒有任何互動。每堂課結束時,學生都有3分鐘時間去寫下自己在整堂課能記住的東西。接下來12天以后課程結束,學生要參加一項多選題形式的測試以測驗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在另一個試驗對照組內,學生學習內容完全相同也參加類似測試,只是采用常規方式授課。


    他們采用這種試驗方式,選取了兩個獨立的課程,進行了兩個學期的反復跟蹤試驗和研究,結果證明是一致有效的。研究表明,學習過程中有更多機會去進行互動和參與的學生,在日常測驗和期末考試中表現更加出色。事實上兩組學生的分數差別足以說明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層次的分別。因此,該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少說一會兒,學生便能多學到一點,這項研究結果最初發表時引發巨大爭議,因為大多數教師相信教授的內容越豐富學生學到的就越多,反之則越少,而實際情況(超過臨界點后)恰好相反。因為人的大腦不是電腦,容量是有限制的,接受信息到了一定程度必須要整理清楚才能繼續接收,否則就會溢出。


    參與帶來認同


    《大英百科全書》是一套由25本書構成的工具性質的百科全書,一般采用直銷的形式,客戶簽約后有15天的反悔期。也就是說,客戶購買了圖書以后,如果認為這套書不符合他的要求的話,他有權力要求全額退款。在圖書質量保證完好的情況下,銷售公司要給予退款。大約有95%的銷售人員在這個客戶的冷靜期內其退貨率高達70%。但是,卻有一些銷售人員,他們的退款率僅僅為25%。為什么?


    高明的銷售人員說:“在客戶決定購買后,并在簽訂了合同、最后決定付款前,我通常都會額外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通過我剛才的介紹,您真的認為這套《大英百科全書》對您孩子的教育有幫助嗎?”由于剛才在介紹的時候,客戶表示理解,也表示過的確有用,因此,此時客戶會說,“是的,非常有用。”這時候,我再問第二個問題:“在未來的兩個月內,您會堅持每天都結合孩子的興趣找到一個條目講解給他嗎?”由于前面講解過習慣的形成,以及堅持使用《大英百科全書》的好處,也講解過如何在使用中提高孩子的智力、知識以及視野,所以,此時客戶表示愿意堅持使用,直到孩子養成自己使用的習慣。在問過這兩個問題的客戶數中,15天冷靜期內退貨比率在25%以下。”


    這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清楚地表明,客戶的參與(表態)帶來了承諾,而他們會更加傾向于在接下來與之保持一致,以維護自己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這對培訓中的學員是一樣的道理,再高明的理論方法,由培訓師告訴學員都不如他們自己親身參與建構更令他們認同,要調動參與就必須與學員互動而不是依賴各式各樣的講授。


    兼顧學員學習風格的差異


        學習風格是學習心理學領域研究的熱點,這里我們選取的是最為簡單易讀的學習風格測評(該測試名為Personal Learning Insights Profile , 由Inscape Publishing,Inc 公司開發,這一學習風格測評問卷完整版有42題,我的上圖是做了一個粗略的簡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網上深入查閱并購買),這一學習風格基于以上三個維度把學習者進行區分,那么,這一學習風格理論到底給我們什么啟示?


        啟示就是如果你只依賴單一的教學方式,你就無法照顧群體的差異和兼顧大多數人的需求,我們常見的中場提問學員“請問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嗎?”“聽明白沒有”,之所以學員沉默以對,很大程度上就在于這樣做既沒有滿足反思型學員的學習偏好(他們需要的是有個人的反思和整理的時間),也沒有滿足參與型學員的學習偏好(他們需要的是跟旁邊的伙伴去交流分享,邊交流邊厘清自己的想法),當突然提問時,不是學員沒有問題,而是無論他是參與型還是反思型都沒有辦法當即作出有效的加工和反應,所以老師的熱臉鐵貼上學員的冷屁股也就毫不奇怪了。

     

    知道了為什么需要互動的奧秘,怎么設計有效的互動(表現形式是學習活動)呢?這就是我個人的專注領域也是本訂閱號要長期分享及與各位看官交流的話題了,結束之前邀請你來參與一下,以下三個依據,你覺得哪個對你而言最有說服力?

    問鼎云學習,大企業信賴的人才培養與發展專業平臺
    友情鏈接:
    400-100-7350
    wdxuexi@wunding.com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紫光信息港C座8樓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

    粵ICP備07037912號 Copyright ? 2012~2021 問鼎資訊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工商網監 電子標識
    獲取課程清單
    確認申請
    獲取培訓方案
    確認申請
    免費體驗在線學習平臺
    確認申請
  •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国产日韩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