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熱議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也稱MOOC),從教學大塊上分成視頻單元和非視頻單元,視頻單元多是3至8分鐘的教學視頻片段。這些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催生的片斷,能稱為“微課”嗎?
微課之“微”有兩個含義,時間之“微”和傳授知識量之“微”。時間服從于內容,以講清楚一個獨立完整的教學知識點為最終目標,點小則短,點大則長。通常,高校普通課堂教學以兩節課(90分鐘)為單元來設計、組織教學,而“微課”是以教學知識點為基本教學單元來設計組織教學。微課這種知識傳授形式在高校教學中有什么價值,與MOOC有什么關系?
微課雖微,五臟俱全。微課不能是隨意截取的教學視頻片段,而是主題獨立、目的明確、內容完整的一件“作品”。授課設計是微課制作的核心,包括內容和教法的匹配,主題的導入,教學工具和教學軟件的合理搭配,教法和教學語言的實施等。與現實的課堂教學相比,微課在授課設計上要求結構更緊密、層次更清晰、更絲絲入扣、更引人入勝。
微課在制作上要盡可能多地運用能在網上展示的技術手段,怎么簡潔、直觀、有效就怎么用。微課的制作,可以由教師本人承擔,但更高質量的微課制作不能光靠教師單打獨斗,要有團隊,有策劃、有導演、有攝像、有技術支持,有演員。一個好的微課制作,就是集眾人之長,用最簡潔直觀的方式講清楚一個教學知識點。
構思、設計、制作一個微課,可以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與教學表達的基本功力,這一點對當今高校大多數教師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全國高校微課比賽的舉辦,對此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現行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中,恰當地引入微課教學形式,可以活化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積極性,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對于某些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的內容,先制作出幾個相關的微課,作為學生的學習先導資料。
對于某些用研討模式進行教學內容,首先擬定若干研討題目,學生按組選題后,集體制作完成微課件,并以此參與講課和研討。
對某些教學點,從公共教學平臺找出多個微課,幫助學生討論分析各自的優劣。
把一些教學重點、難點,把一些學生作業中的共性錯誤,制作出微課件,上傳到教學網上,方便學生反復多次學習。
以網絡為平臺,比如浙大使用的MOOC平臺,每一個課程都可以成為展示教師風采的一個亮點,每一個課程都可能給學生帶來靈機一動的思考。
在此,有必要說一說,MOOC的教學視頻片段在主題獨立、目的明確、內容完整的教學設計上還存在不足。那么,“微課集”的出現可承擔MOOC視頻單元的全部,也就是說微課的MOOC化,MOOC的微課化,兩者最終牽手融為一體是發展趨勢,而不是各行各的路,各干各的事。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