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效果和行為轉化而言,學習項目明顯優于培訓課程模式。但在實踐中,學習項目有幾個突出的挑戰:
1、學習周期長,占用項目經理、學員時間資源;
2、交付復雜。學習項目的學習活動很多,管理起來很費勁,缺乏整合。
這些挑戰剛好是課程交付模式的優點,這就是盡管學習項目有巨大的習得優勢,然而在實際的培訓中,培訓課程模式仍然占主流的原因。
根源在于學習項目是重型應用,這就為學習項目的輕量化帶來了需求。學習項目輕量化的主要工具是移動學習技術。
在介紹具體方法之前,引用一下邱昭良對移動學習應用的分類方法,邱博士將移動學習應用分為自學、社會化學習、培訓交付與輔助、績效支持四類。這四類應用構成一個維度,另一個維度是學習項目設計的四階段,即獲取新知、建構新知、技能訓練和實踐行動,兩個維度共同構成學習項目的輕量化策略。
培訓課程模式中,大部分的教學都是圍繞獲取新知來展開的,導致理解內容、建構經驗、訓練技能的活動嚴重不足。有些課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置了一個培訓前的學習活動,讓學員自學。實踐下來,效果不盡人意,原因在于:
1、內容結構性不強,沒有經過設計,缺乏學習目標;
2、與培訓課程在內容上沒有區隔;
3、信息過載。這是培訓前活動的通病;
其實仔細分析培訓課程的新知,從學習目標出發,就會發現大部分的新知其實是一種學習浪費,也就是沒有必要學習的內容。
FDRO學習項目模式的解決方案是將所有的獲取新知的內容前置,構成第一階段學習,形式為自學和社會化學習,學習方式上遵循內容精益、結構簡單。使用移動學習就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FDRO使用的主要方法有:
● 5分鐘高結構性微課集合
● 3分鐘高結構性圖文驗證性案例
● 社會化案例分享
● 微測試
建構主義的觀點,長期有效的習得,不能單純依賴靠記憶和強化(行為)和信息分類組織(認知),更重要是依賴學習支架將新知與學習者經驗結合起來,賦予新知以意義。
我完全認同這個學習理論,在FDRO中,認為最重要的支架是案例和應用情境,建構新知和技能訓練設計為建構和訓練課程,這個課堂剔除了獲取新知環節,主要是賦予知識以應用場景性的意義,并以綜合形式訓練技能。
這是項目學習的第二階段。
主要形式有:
● 翻轉課堂應用
● 情境應用引導
● 技能訓練
按照組織學習的邏輯,沒有轉化就只有個人學習,沒有組織學習。所以學習之后的行動與實踐實際是學習項目中的關鍵環節,構成項目學習的第三階段。
在FDRO中,行動和實踐是學習轉化的兩種形式,行動就是將學習技能和工作情境的任務結合為行動主題項目(行動學習中的一環),實踐就是在崗實踐。
主要形式有:
● 專題項目
● PARR
● 教練輔導
● 應用工具。場景性的可以是二維碼應用工具
● Quick hit
學習項目產生的學習數據和管理數據量很大,移動學習管理工具就顯得重要。
包括:
● 移動簽到,典型場景就是考勤等
● 學習路徑支持。管理界面和學習界面以一個簡潔的學習路徑進行呈現
● 數據的記錄與整理
● 學習報告與管理報告
● 社群活動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