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那么火,我們是否需要將所有課程都微課化,便于全體員工來參加微課學習呢?
我認為沒有可能,也沒這么必要,微課無法替代傳統的面授課程,微課的作用、要解決的問題也和面授課程不一樣,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課題適合制作微課呢?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三招,三招過后,課題立現!
遵循“三點式”
微課最大的一個好處是給學習者帶來了諸多便利,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可以根據自我需要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同時,也要看到學習者在學習的時候選擇性還是很大,那些不需要的、不感興趣的根本得不到學習者的青睞。我們會發現,企業內部的“痛點、熱點、知識點”就成為了學習者重點關注的信息。
痛點解決“健康”問題
在員工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學習解決方案,員工會將微課作為績效提升的核心手段。
熱點解決“興趣”問題
利用員工關注度,及時提供能夠吸引員工興趣的學習內容,激發員工對微課的熱度。
知識點解決“必要”問題
微課要能夠提供一些工作崗位中必要的內容,為員工持續提升績效提供基礎保障。
培訓不是萬能的,只能解決員工在知識、技能、以及一部分的態度問題,是通過員工的知識、技能、態度的提升或改變作為績效輔助。微課也同樣。
那么我們在選擇哪些內容作為微課時,這三方面都可以進行微課設計嗎?
我不這么認為。我個人認為微課的選擇要側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關于態度方面建議不要碰,態度本來就不易于改變,需要不斷的強刺激才有可能通過培訓來實現態度意識的轉變,我的經驗來看,微課幾乎是不可能做到。我們選擇微課課題時盡量圍繞知識和技能類的學習內容進行選擇。
技能類
不需要很多操練的技能點
能夠實現跟隨式學習的技能
技能復雜,但練習較為簡單的技能點
非技能類
能夠提供工作完成必要性的知識點
能夠為技能學習(微課和面授課程均可)夯實基礎的知識點
能夠體現前瞻性的知識點
微課的“微”是針對單個課程而言,但從整體學習效果來看,微課也要在系統性設計下,形成一系列的微課課程包才能發揮其更大的作用。當微課以獨立個體存在時,其內容的覆蓋范圍就會成為開發師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宜少不宜多
每一位微課開發師必須要記住,微課是依靠系列內容才能具備深度“打擊”的力量,所以在帶個微課時,內容要非常的精準,一個微課只教一件事(知識或技能均可),知識點信息不能多于5條,以上兩個要求都是希望微課能夠精簡。
微課也要力求精準,微課的設計不需要傳統面授課程所必須的開場設計和結尾的要求,但是更加側重于對內容傳遞的精準性,微課開篇就要直達主題,讓學習者直接獲取需要的信息。
宜深不宜寬
前面介紹到微課的信息傳遞力求精準,如果在課程內容的寬度上有追求的話會給微課的精準性帶來毀滅性的影響,所以微課內容的第二點要做到的是“宜深不宜寬”。鑒于微課內容來源我們建議選擇技能類課題和知識類課題,下面也從這兩方面進行分享。
S類:講解一個完整的操作過程,有開始、有結束,但步驟過程中的信息不做延展。例如:講解如何設置郵件篩選功能,只講解識別收件人、抄送人的按鈕在哪里,不能延伸到“什么是收件人、什么是抄送人”,也不能延伸到“設置收件人、抄送人有何好處”等等。
K類:員工能夠將此知識作為完成某項任務的基礎。例如:針對全員講授績效制度的微課,不能只講到績效考核有分為A-B-C-D四類,一定要深入到“四類情況對應的績效收益內容”。再例如:前面的例子中員工郵件設置的技能,在此之前還需要有知識類的微課,以便讓員工能夠完成設置這個動作,就需要講解到介紹抄送人、收件人是什么,在哪里能夠找到這兩個信息。
4支魔法棒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這是一個爭做標題黨的時代……微課名稱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者是否愿意點擊進入學習課程,我們下面分享四種方法,了解一下如何來設計微課課題。
創造眼球經濟
進行數字化處理。數字有天生的優勢,大眾看到數字都會比看文字敏感,便于更好的告知信息。
展示價值誘惑
直擊信息點。微課價值在于快速實現“知行合一”,絕大多數學習者都是按需就學,能夠以實際價值引導學習者參與也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誘發思考模式
適當采用反問句式。當你在提問的時候,學習者很自然的就被你帶入情境,很自然就選擇該微課。
加載熱點效應
利用熱點詞語。熱點就是大家的興趣點,在大家都感興趣的時候送上一個及時對應的學習標題,大家就已經進入學習過程。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