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面
1、提供一個基于BYOD的設計和內容的泛在學習環境,利用現有的泛在工具(社交媒體,電子郵件……),因此使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工具進行學習。
2、創建一個用戶友好的,一個按鈕能集中訪問學習環境。這個簡單的訪問必須被鏈接到一個明確的課程來增加透明度,用戶友好性和為學習者提供一個結構,這樣她/他可以自定步調地進行學習。
自我導向學習
3、為學習者提供自我導向的學習策略。
4、能夠即時訪問內容以及討論區增加了時間管理選項,便于進行自主學習。
5、在一個明確的時間周期內提供同步和異步的學習活動。這為學習者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同時觀察特定時刻學習者訪問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做出反應。
6、當思考課程嵌入的時間時,為課程提供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7、在過程中允許增加非正式的嵌入模塊,此時自主學習的學習者會享受更多的交互。這樣的結果是:參與者共享、產生內容,并利用他的所有設備參與課程。
數字技能
8、在課程開始時,通過有意義的內容相關活動,提高學習者的必要的數字技能,提供基本的訓練。如果一個課程對于大多數設備易于訪問,它影響(需要)的數字技能,因為多個設備會具有多個特征及功能。
內容
9、提供一系列課程材料,內容由少變多。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的訪問材料會因用戶的移動性而不同,提供如此廣泛的課程材料需要迎合時代的學習者,根據學習者當前的可能性提供定制內容。
10、提供一個關于內容和學習的所有權:BYOD,符合實際的選擇,增加了整體學習動機。
人類學習環境
11、確保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12、提供互動/交流指南,來規定安全討論領域。
13、為課程中心人員作簡介(如課程協調員、課程支持者),讓學員了解這些工作人員。
14、注意學習組的大小。社區感是通過一個媒體中介組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動組來增強,這反過來又會影響學習者的相互作用。
15、允許網絡的出現。基于簡單移動接入的社區感可以增加更持久的專業網絡信息。
課程活動
16、在課程初嵌入破冰活動/或在課程開始前讓學習者進行交互討論。這些活動也應與知識的主題相關。
17、確保討論或交談。隨著參與者對對方的專業背景更加熟悉,談話和交流的思想會導致更多的交互。
18、創造有意義的,情境化的,通用的,主題相關的活動,為學習者創造出一個課程社區環境,因為專業興趣交流會加強學習者的知識需求。
19、增加了涉及非口語交流的活動,來提供另外的認識活動,提高社區感,因為它可能為對話與討論提供額外的洞察力。
20、確保主題相關的學習者差異的例子或行動。學習者可以更容易地參與這些對話,這里他們可以提供一個答案,增強彼此關系。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