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筆者朱春雷老師通過對《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的深刻理解,用了淺顯易懂的方式將三類不同的技能分層出來:知識類技能、動作類技能和態度類的教學目標呈現出來,同時加入了學習路徑圖理論,幫助培訓管理者更好地理解與設計學習目標。
一、知識技能學習目標的六個層級
知識技能的學習目標,由低向高發展,分別是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
1、記憶
記憶是最低水平的目標,主要是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再認或回憶:
再認就是見到了認識,相比較而言,再認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單詞比回憶這個單詞要簡單一些,對于信息量特別大的內容,通常要求成年人達到再認的水平即可;
回憶就是背下來
2、理解
理解是把握知識意義,可借助解釋、轉換、推斷三種方式來表達。
解釋是指用自己的話,對某個信息(比如圖表、原理)加以說明或概述;
轉換是指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所學內容,比如用圖畫表達一個概念或原理;
推斷是依照所學知識預測事件的發展趨勢;
3、運用
運用指的是在給定的情景中使用某個規則、執行某個程序。能記住一個單詞與能在日常交流和書面文件中使用一個單詞是不一樣的,前者脫離情景,僅限于知識本身,后者是在情景中,是為了達成一項目標或者解決一個問題。運用是以記憶和理解為基礎的,是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
分析指把復雜的知識整體分解成部分,并理解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包括區分主次、有意義地組織、發現潛臺詞三種方式。
區分主次是指從知識的整體結構或者事件的整個背景出發,決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比如在客戶拜訪中區分出決策者、贊同者和反對者等;
有意義地組織是指在片段的信息之間發現和建立一個系統的、內在的聯系,其替代術語經常是結構化、整合、發現相關性,比如找出員工技能與績效的相關性,將績效模型、任務模型、綜合學習方案以及學習管理平臺整合在一起,使培訓體系更加結構化等;
發現潛臺詞是指發現隱藏在表面文章之后的真正意圖,比如上級布置一項非良構任務給某個員工,但是不給任何輔導和資源,那么其真正的意圖可能不是培養該員工,而是要設計陷阱開除他。
5、評價
評價指依照標準對特定目標給予價值判斷,包括核查與評判兩個階段。
核查是指對被評價的目標進行確認的過程,比如審計工作中對原始票據的真實性的核查;
評判可以是做出正確與錯誤等簡單判斷,也可以是對一項目標做出復雜的評論。比如,在觀看一部電影后(核查),寫出一篇影評,對電影的題材、構思、演員的表現、以及整部電影的藝術和社會價值等進行評論(判斷),指出該作品成功和失敗的地方。
6、創造
創造是指將所學知識重新組合,或者加入自己產生的信息,形成一個新的整體的能力,如在繪畫、寫作、建筑等活動中所做的那樣。創造強調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能力,包括突破常規思維模式,提出一種新的想法,能按自己的想法整理學過的知識,設計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等。
二、動作技能學習目標的五個層級
動作類目標主要涉及骨骼和肌肉的協調運動。1956年布盧姆等創立學習目標分類時,僅僅是意識到這一領域的存在,但未能制定出具體的目標體系,加之在企業培訓領域,一直將動作技能歸于操作工層級的技能,沒有給予重視,因此還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分類標準。學習路徑圖方法論將動作技能分為5個層級:基本、機械、熟練、應變、創新。
1、基本動作
這是指人體天然的條件反射和基本的肢體動作,其中條件反射不是習得的技能,基本的肢體動作如走、跑、跳等,是嬰幼兒時期習得的技能。因此,基本動作不是企業培訓關注的領域。
2、機械動作
機械動作是指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模仿學習,片段化正確,但是不完整不連貫。比如,在演講技巧訓練中,學員分別練習站姿、手勢、表情、聲調和語氣等,在分別練習每個動作時能做到正確,但是當把各個部分一并練習時,往往顧此失彼。
3、熟練動作
是指能連貫嫻熟地表現全套動作,并且保持正確, 甚至達到基本動作的水平。比如熟練的司機、護士、流水線工人、空中乘務員、等崗位都要求動作熟練。為了避免熟練這個詞匯的模糊性,在目標描述時可使用針對動作技能的力度、速度、精確度等詞匯對熟練進行詮釋。
4、應變動作
應變是指能根據情景做出非標準的但是正確的動作。比如焊工在培訓時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的身姿,但是在真實的工程中可能要鉆到一個狹窄的洞里,不能在焊接時保持一個舒服的身姿,這時焊工仍能夠做出正確嫻熟的焊接動作。
5、創新動作
創新動作是指形成一種新的動作的能力。例如改進操作方法使其更加符合人機工程學的要求,發明一套健身操,或者設計新的舞蹈表演方式等。
三、態度類學習目標的四個層級
態度是人對外界刺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里反映,如喜歡、厭惡等。因為人的情感變化更多地表現為內隱的心里活動,而且不是參加一兩次的課堂學習便立竿見影的,所以,態度類目標往往成為培訓設計者不會編寫也不愿編寫的目標。學習路徑圖方法論將態度分為4個層級:接受、喜歡、價值觀、個人特質。
1、接受
接受是情感的起點,表示學習者意識到某件事的意義、默許某種處事規則、承擔某種責任,從簡單注意到選擇性注意。比如,按要求參加義工活動、服從工作指令、輔導新員工、在企業中依照企業的價值觀而不是個人好惡來處理問題等。
2、喜歡
特是指學習者主動、愿意以某種方式參與事件和處理問題,從選擇性注意到興趣,并從中獲得滿足感。比如,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熱心扶貧活動等。
3、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學習者形成了內在的價值體系,做為行事中選擇優先級和判斷是非的標準,從喜好上升到觀念。比如,學習技能比學習知識更重要;自食其力,不當啃老族。
4、個人特質
這屬于情感的最高境界,是指把內化的價值體系變成了性格特征,形成了個人的品性。達到了這個階段后,個人的行為始終是一致的可預測的。比如,保持謙遜,容忍他人的錯誤,表里如一等。
從態度的目標層級我們可以看出,情感從表面的接受到內在的個性,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將外在的價值觀變成學習者內在的個性,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學習、訓練、感召、磨練和環境的影響,不是一兩節課程能夠解決的問題。
所以,通常來說,所謂態度類培訓的目標定位在第一層級的接受比較現實,好的課程可以實現第二個層級。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