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EO李彥宏曾經指出:"互聯網最大的機會在于發揮自身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去提升、改造線下的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新的游戲規則。"
關注互聯網屬性,不要光顧著看有利的地方,同時還要警惕危險的地方,我們不要忘了"賠本賺吆喝"也是互聯網獨特的屬性。有人總結過,"如果嫌花錢的速度不夠快,一是去賭場,二是做互聯網"。十幾年前的互聯網泡沫破裂風潮,余溫已消,可我們心里的余悸仍然存在。
E-Learning的硬傷--用戶用不起來,實效性差還沒有解決。E-Learning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個臨界點。要讓E-Learning真正發揮作用,讓學員獲得很好的體驗,學有所得,并在本職工作中產生實效,把E-Learning真正用起來,以前是用戶單方面在努力,以后必須由技術廠商提供服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E-Learning臨界點
E-Learning的互聯網屬性
符合互聯網屬性,具備互聯思維,近來成為許多行業的熱點名詞。那什么是互聯網屬性?
互聯網屬性發展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工具性發展階段,以發展電子郵件等信息交流和傳播為主;空間性發展階段,以發展信息儲存空間為主;社會性發展階段,以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府、虛擬社區和個性化虛擬生活為主。
互聯網有摧枯拉朽之勢,但其實互聯網不會完全摧毀某個行業,而是把互聯網屬性融合進各個行業里,能適應的可以生存得更好,不能適應的就完蛋了。互聯網最有價值之處不在自己生產了多少新東西,而是對已有行業潛力的再次挖掘,用互聯網的思維去重新提升傳統行業。
百度CEO李彥宏曾經指出:"互聯網最大的機會在于發揮自身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去提升、改造線下的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新的游戲規則。"這句話實際意味著,在今天這個世界,要看一個產業有沒有潛力,那么就看它離互聯網有多遠。能夠真正用互聯網思維重構的企業,才能真正贏得未來。
互聯網影響傳統行業的特點有三:一,打破信息的不對稱性格局,竭盡所能透明一切信息。二,對產生的大數據進行整合利用,使得資源利用最大化。三,互聯網的群蜂意志擁有自我調節機制。
人類群體思維模式被稱為群蜂意志,對此的理解可以想象一個人類群體大腦記憶庫的建立:最初的時候各個神經記憶節點的搜索路徑是尚未建立的,當我們需要反復使用的時候就慢慢形成強的連接。在網絡營銷管理誕生之前,這些連接記憶節點的路徑是微弱的,強連接是極少的,但是網絡營銷出現之后,這些路徑瞬間全部亮起,所有記憶節點都可以在瞬間連接。這樣就給了人類做整體未來決策有了前所未有的體系支撐,基于這樣的記憶模式,人類將重新改寫各個行業,以及人類的未來。
與其他行業一樣,教育行業也必將被互聯網改造,融合互聯網屬性,提升效率。與教育一脈相承的E-Learning領域同樣需要仔細研究如何符合互聯網屬性。
E-Learning在中國的發展一向不溫不火,即使許多技術廠商表示去年(2013年)過得挺好,年底更是利好消息頻出,企業MOOC興起,新《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發布,高等遠程學歷教育開放政策即將落地,凡此種種,真是天降甘霖,預示著2014年的興旺發達。
然而,我們仍然需要清醒地意識到,E-Learning的硬傷--用戶用不起來,實效性差還沒有解決。這就像當發動機有問題的汽車行駛進高速路,拋錨的概率有多大,不言而喻。
關注互聯網屬性,不要光顧著看有利的地方,同時還要警惕危險的地方,我們不要忘了"賠本賺吆喝"也是互聯網獨特的屬性。有人總結過,"如果嫌花錢的速度不夠快,一是去賭場,二是做互聯網"。十幾年前的互聯網泡沫破裂風潮,余溫已消,可我們心里的余悸仍然存在。
再做課件沒有前途
課件制作工具,尤其是快速課件制作工具和"傻瓜型"課件制作工具的出現,使企業外包課件的熱情大大下降。課件制作雖然不像制作PPT一樣簡單,但把相應的課程內容揉進課件制作工具本身也不那么復雜,至少課件制作工具提供商派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用戶幾次,用戶也就可以輕松上手了。以前我們都說,客戶討厭自己做課件,課程量大,工作繁瑣,耗時又多。那么現在有沒有客戶喜歡上做課件了呢?有,而且不少。
以至于有業內人士感嘆,現在E-Learning公司再去一家一家大企業銷售代做課件已經沒有前途了。
有人會問,課件制作項目團隊不再被需要了嗎?
仍然有需求,只不過必須更專業,更高端。高清錄播視頻課程近年來十分火爆,制作費不低,但是需要技術廠商硬件軟件一把抓,場地設備不斷更新換代,門檻也不低。
以上說的高清錄播主要用于精品大片型課程制作,用于一般課件制作就得不償失了,殺雞焉用牛刀?普通課件制作用快速課件制作工具即可。所以我們以往所說的課件制作項目團隊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曾幾何時,萬人課件制作工廠曾是一些技術廠商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已徹底破滅。
我們應該看到萬人課件制作工廠與富士康模式是有差異的,我們的企業用戶對組裝原器件可能沒有興趣,但動動鼠標的閑情逸致還是有的,別把用戶當傻瓜,更不要把他們當孩子,他們也會成長。
未來服務至上
E-Learning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個臨界點,技術不是問題,終端不是問題,平臺也不是問題,可就是還沒有達到實效。要讓E-Learning真正發揮作用,讓學員獲得很好的體驗,學有所得,并在本職工作中產生實效,把E-Learning真正用起來,以前是用戶單方面在努力,以后必須由技術廠商提供服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服務中我們需要重提互聯網的社會屬性,社區效應。群蜂意志需要點染和加強,否則零零散散的智慧火花永遠形不成滔天大火。近年來有公司提出E-Learning應用生態圈概念,廠商把所有用戶聯合起來,力推E-Learning應用中的成功案例,這樣應用得不好的用戶自然會向應用得好的用戶虛心請教,而我們知道幫助別人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企業用戶在宣講自己的成功案例的同時,不但可以收獲巨大的精神愉悅,還能進一步加強自己對E-Learning應用的理解,從而在整個生態圈內形成良性循環。
創新其實是一種轉變,不要把自己封鎖在技術的小圈子里,那只能把路越走越窄,直至無路可走。參考其他行業的做法,房地產開發商已逐步向商業地產和物業集團轉變,以往開發商把房子賣給我們之后,轉手就把物業扔給了專門的物業公司管理,現在他們則自己做,連同周邊的商業一起開發,一起經營。因為房子賣出去只是一錘子買賣,而房子早晚有蓋完的一天,畢竟一線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為了持續發展,房地產開發商必須轉型。
同理,杜絕跟用戶一筆買賣做成后即結束關系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他們圈起來,E-Learning技術廠商必須轉型為服務于某一類機構,哪怕是中小企業群體,哪怕只局限于一個行業,只要做得精心,做得持久,必然能夠占領一塊陣地,當然前提是有一套專業的運營模式,配備專業的運營平臺。
企業MOOC需要自己推動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執行長廖肇弘說過:運用MOOC群眾智慧進行開放式創新。如果企業能夠運用MOOC課程,吸收全球的群眾智慧進行開放式創新(OpenInnovation),應該是目前最有趣也最不容易導入的一種MOOC企業應用模式。如果企業開設了一門MOOC課程,向全世界公開企業的產品設計需求或者解決問題的考題,作為參與課程學員的作業或討論題目,透過善于帶動MOOC學習熱情的老師及教學團隊,引導學員團隊合作與相互競爭提案,企業最后不僅可能選出最佳創意或者解決方案,也有可能因此而發掘出全世界各地優秀的人才或團隊,不正是一舉數得的好辦法嗎?
專家描繪的前景十分美好,我相信,所有企業看了都會心動,尤其是擁有外向型企業大學的企業。
企業MOOC之路應該怎么走?
首要任務是搭建企業MOOC平臺。在這里我不想討論如何改造現有E-Learning為MOOC平臺的問題,事實上每個企業都建設自己的E-Learning平臺本身就不必要,企業只要會用即可。同樣,每個企業自建MOOC平臺也是不必要的,只發布一門或者幾門MOOC課程,企業完全可以到第三方平臺去。
那么誰來建設第三方平臺?
寄希望于高校推動企業MOOC發展,抱歉,他們沒有時間,目前也沒有這樣的興趣。有人說,中國的MOOC一定要以企業為主導,只看美國的發展現狀就可略見苗頭:我們熟知的三大平臺--Udocity、Coursera、edX,和全球已經推出了的32個MOOC平臺都是企業搭建的。
據悉,我國某知名高校加入美國知名MOOC平臺,一門課程的加入費是20萬美元。相信這個消息會大大刺激本土技術公司敏感的神經。
企業MOOC肯定跟高校MOOC的運作模式不一樣,高校把MOOC捧成了明星,企業要負責讓明星落地,成為照耀大地或者是一方書桌的明燈。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