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成為投資熱點,大量資本流入屢創新高。小編摘錄了美國10位知名創業家、投資人、業內人士對于教育技術的麻辣點評。他們有的添點柴火,有的潑點冷水。他們解析在線教育泡沫,預言在線教育發展方向。
創業家說
Andrew D’Souza
"教育是主流問題。學生貸款、國際競爭力、失業率、教育公平,這些問題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教育界。如果你的公司能用創新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你將得到整個世界的關注。我相信在硅谷之外(甚至在硅谷之內),更多的人會知道可汗學院,而不是皮特泰爾(皮特泰爾是著名的風險投資者,曾投資Facebook,聯合創立Paypal)。"
摘自Andrew D’Souza的文章《為什么風投不能再忽視教育技術?》
Andrew D’Souza來自Top Hat Monocle
Avihcal Garg
" 多數教育界創業者總是選擇錯誤的商業類別,因為創業者認為教育存在質量問題,而普通人認為教育是成本問題。
教育公司的成長和因特網公司的成長曲線不同。要做教育,你的出發點應該是想要解決未來20年的教育問題。
教育創業的機會在哪兒?在美國要去服務窮人,而不是中產階級,在亞洲倒是該去創建公司。"
摘自Avihcal Garg的文章《為什么教育初創公司不成功?》
Avihcal Garg是Spool公司聯合創始人
Jose Ferriera
"在線課程缺少的是幾乎所有附加學習內容,包括仔細閱讀教科書或其他資料、評估體系等等。而大學和學校提供的其他輔助服務也無處可尋,包括圖書館、助教以及非學術類的服務。這些都是課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成本較高。而慕課無法提供這些元素,所以慕課不是課程,只是講座。"
摘自Jose Ferriera的文章《在線課程的發展方向》
Jose Ferriera 來自Knewton
Julie Petersen
"要在技術方面取得大規模的成功,都是銷售給個人,而不是公司(更別是公共機構)。雖然目前許多K12領域企業的收入來自于政府或學區,但要想提升公司規模,決不能僅限于學校和學區。"
摘自Julie Petersen的文章《寫給教育行業創業者:創新會產生高回報》
Julie Petersen來自Education Next
投資人說
Matt Greenfield
"我的觀點是,對于那些不可行的想法確實存在泡沫。但對于那些可行的想法,卻缺少資本投入。我們首先來說說那些不可行的想法。什么教育技術得到風投的最大熱情和最多現金?那就是新式教科書。"
摘自Matt Greenfield的文章《教育技術沒有泡沫-只對那些有意義的企業來說》
Matt Greenfield來自Stonework Capital/ Rethink Education
Union Square Ventures
" 既要對內容收費,又要搞大規模,從長期來說我們對于這樣的商業模式持懷疑態度。
雖然我們認為資格認證和職業發展是水平集中平臺的兩大機會,但是提供垂直內容或某一教育體驗的教育平臺更能成功。
如果沒有資格認證和職業發展,在線教育似乎有點理想化,脫離人們的日常生活。"
摘自Union Square Ventures的文章《研究在線教育》
Rob Go
"一方面,與直面消費者的銷售模式相比,那些能突破傳統銷售途徑的商業模式總是更能讓投資人感到興奮。但另一方面,真正的買方只有消費者、老師、學校和學區。要讓消費者和老師為核心教育產品買單,并形成規模,說說容易做來難。"
摘自Rob Go的文章《為什么風險投資很少投K12?》
Rob Go來自NextView Ventures
其他業內人士
Michael Feldstein
"風投們對破壞式創新的熱衷和對于體系制度的恐懼,對于教育市場絕非好事。但我沒說對教育有害(但也有可能)。我的意思是這總會導致投資無法盈利。"
摘自Michael Feldstein 《為什么風投們總是弄不懂教育技術?》
Michael Feldstein來自Mindwires Consulting
James Faghmous
"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動機不匹配:一方想要"改變世界",而另一方想要賺錢。目前兩方都沒有達到目的。"
摘自James Faghmous 博士的文章《數字化或消失:高等教育的未來》
Audrey Watters
"即使我們不能、也不應該預設近期教育技術創業大爆發的結局,我認為我們應該嚴肅審視現在教育技術的生態系統-不只是為了可能的泡沫破裂和投資損失,也不只是為了初創企業的興與衰,而是該思考我們是否在助長某種病態。"
摘自Audrey Watters的文章 《這是為什么我們不能擁有好東西…》
Audrey Watters來自Hack Education
(本文轉載自E-learning之家)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