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400-100-7350
    首頁 >資訊干貨 >行業頭條 >互聯網思維下教育思維應走偏激路線
    互聯網思維下教育思維應走偏激路線
    發表時間:2014-09-09 來源:移動學習前沿 8445閱讀

    在教育行業,談教育就不能不談在線教育,在線教育從2013年被公認為在線教育元年,也被很多互聯網教育機構或企業認為是在線教育業務發展元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持續升溫,在線教育還會一直火爆下去,但是筆者同很多有互聯網思維的教育行業思考者一樣,對在線教育的火熱和線下教育的低調有著不一樣的觀看和看法,主要觀點如下:

     

    我看"互聯網思維"

      

    首先,我們簡單普及下什么叫互聯網思維?百度百科給出這樣的定義: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互聯網還根據不同的時期分為Web 1.0、Web 2.0和Web 3.0;泛泛地講,Web 1.0就是有個網站,有人能訪問,我有信息可以放在網上,這樣的概念被很多人打上單向信息無法互動的標簽;而Web 2.0 是有了越來越多的網蟲在網上蹦跶,有了社區,有了博客和論壇等;Web 3.0在近年來被爆發增長的數據所包圍后形成的大數據、大互聯的要求所定義。概念我們就講到這,如果讀者有不同的看法更好。

      

    2009年,筆者有幸為一家純互聯網企業工作,公司的整體氛圍和互聯網思維方式一直影響著我從事IT行業的信心。個人認為,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有幾點:流量,免費,極致的用戶體驗。互聯網流量代表著有用戶流,代表著各種可能。試想,在一片沒人去,沒人生存土壤的空間里怎么有發展,怎么會有競爭?免費,讓一大群人可以隨時、隨性的"把玩";當然互聯網產品也不是完全免費的,盈利在積累了足夠的用戶流量和軟硬件需求的可能基礎上才能完成的。而終極目標是提供極致的用戶體驗,互聯網的產品都是以用戶為中心,用戶使用或感覺怎么好,就怎么設計,不會刻意考慮"條條框框",因為最終的產品要由用戶的反饋說了算。設計要有個性,有內涵,能得到鮮花、掌聲和銀子;設計得不好,用戶用腳投票,扔來雞蛋,設計者也陷于低落。

      

    我們處在一個革新的年代,有時需要以一種可能看起來偏激的思維方式來打破常規,進行變革。從歷史來看,德國、日本、以色列等國家,民族精神中有一些極端化思維、精細化思維,而恰恰就是這種極端、偏激的思維被用來做自己革新的民族事業,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跟世界上普通民族不一樣,甚至普通民族看不懂,學不來,更企及不了。而當下國內的教育模式呈現的是反推力狀態,互聯網環境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客觀環境下,由教育體制外的互聯網企業或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來設計、規劃、引導教育行業的新產品和重新定義教育新思路,反在倒逼教育體制內的不斷革新,這本該教育體制內通過教學方式和教育經驗自行解決的問題,然而這種訴求得不到滿足,而體制外的教育卻風生水起。不斷的新產品和新思維、新教育培訓機構的建立在告訴體制內的專家、學者們,體制外教育是條高速公路,可以有無數新款車型都在路上奔跑;反觀教育體制內則像是在土地嚴重沙化的"石子路"上顛簸,而就是這條"石子路",國家每年還不得不拿出巨額經費定點"保養"著。

      

    互聯網只是提供了一個途經或只是一個工具,互聯網思維也是人類諸多思維中的一種,真正的教育和實踐還是要靠學習者本身的主觀能動。先哲們沒有互聯網、沒有互聯網思維,但卻給后人留下諸多富礦。

      

    線上教育必須和線下教育想結合才有發展前景

      

    搞線上教育的大部分創業者自稱是不太懂教育的,單單依靠互聯網思維的驅動和飽滿的創業熱情,希望改變教育現狀,讓教育平等化,讓更多的人能獲得受教育的機會。然后真正懂教育的人基本都是搞各種出國、考證的培訓機構和教育體制內的教育實踐者和教育方法論研究者們,但這些人中一大部分對互聯網和新型的互聯網產品形態持冷靜圍觀的態度,不溫不火,穩扎穩打,似乎不輕易浪費幸苦賺來的每一分錢。在線教育的投資火爆浪潮卻不是由這些人掀起的,而是由前者發起的。有人不僅要問了,為什么懂教育的不干自己的事,不懂教育的人反而要"多管閑事"呢?這個問題無解,不同立場的人看法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所有投身教育行業的激進者、實踐者、研究者對教育本身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每個人都希望教育在當下是應該被重視的,否則民族精神危矣,子孫后代禍矣!因此,筆者認為,每個行業或領導的精英將自己的能量最大化,為同一個目標或愿景各自付諸實際,并嚴格執行,那將是教育行業的幸事,線下教育理論的實踐與研究與線上教育極速發展的互聯網環境有機的結合,必須是前景光明。

      

    教育方法論的重構是線上教育能生存的核心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之龐大,信息之錯綜,誘惑之層出,浮躁的人們在這樣的"土壤"里吸收到的關于教育養份只有靠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才能不至于偏離軌道。已經被國內外大量實踐證明成功的教育學方法論可以批量的用在各個教育學科中,而不流于形式。采用多重教育心理學理論,如格式塔的學習理論、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奧蘇貝爾認知同化學習理論等進行重新構建,注入到互聯網產品設計與研發中。比如有教育理論證明,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7至10分鐘,基于此,圍繞某項核心技術完成互聯網產品設計與研發完全可以參考微課的形態進行拓展和衍生。

      

    最近一年,筆者曾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一個國家級的教育試點項目,有關電子書包的,這個課題剛剛開始時被太多的人關注,有說影響孩子視力的,持反對或懷疑態度的;也有思想激進的教育研究人員和教育信息化從業人士持樂觀開放的心態的。筆者對這個課題有濃厚的興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課題里蘊含著諸多成功的教育心理學和教學方法論:發揮學生主觀的自主學習潛力,資源共享,無時無刻學習、移動端碎片化學習等等,但是這個課題最終在一片罵聲中被驗收了,紙質的驗收報告足有半人高,寫報告的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幾乎每日加班,Word文檔和PPT報告不計其數。我不知道官方的課題結論是什么,但我所接觸的所有的關于本項目的用戶(學校教師和教研人員)都對這樣的項目形式"表演"深惡痛絕,這不是在浪費國家資源和浪費教育信息化從業人士的青春嗎?不知道,也不能主觀評價。也許試點工作本身就存在兩面性,失敗有失敗的理由,"開數字化學習的先河"也是一種冠冕堂皇的自找臺階下的說法。我們這些搞教育信息化的,茶余飯后也開玩笑相互問,"你會讓你兒子,用電子書包上課嗎"?結果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NO!"

      

    移動互聯網只是學習者想學習的入口之一

      

    筆者認為學習者有訴求、有興趣,是學習本身最關鍵、最重要的因素。無論學習的途經和入口是什么,都會得到良好學習的效果。當下被吵的火熱的移動互聯網碎片化學習,所謂"利用業余和空閑的時間學習","移動APP","離線學習"等五花八門的"招數"都不是關注學習本身,只是設計不同的途經和入口來滿足學習者的某些好奇心罷了。或者這些途經或入口最多起到的作用是讓學習者了解到了某項工作技能或某些個人修為原來還可以這樣來玩,挺好。筆者個人到目前為止接觸互聯網和計算機有10年時間,至今沒有養成使用手機屏或PC來學習的習慣,紙質書還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的載體。從學習訴求的角度講,我希望學習的途經越多越好,多意味著可供更多人選擇自己習慣的方式來學習。而真正對于學習本身而言,要想學習更多,理解更深,記憶更長久,就老老實實使用既已習慣性的學習方式和多維度思考方式吧。

      

    所以筆者認為互聯網思維下的教育思維核心就是用偏激的思維方式思考,用各領域精英的人才和成果來做融合,來做教育信息化。衷心的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國內教育信息化的突破性進展,這一點也要靠所有讀者和所有關心教育發展的有心人一起共同奮斗。

    (本文轉載自E-learning之家)

     

    問鼎云學習,大企業信賴的人才培養與發展專業平臺
    友情鏈接:
    400-100-7350
    wdxuexi@wunding.com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紫光信息港C座8樓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

    粵ICP備07037912號 Copyright ? 2012~2021 問鼎資訊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工商網監 電子標識
    獲取課程清單
    確認申請
    獲取培訓方案
    確認申請
    免費體驗在線學習平臺
    確認申請
  •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国产日韩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