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習型組織而言,是否為績效服務是評價其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本文將從績效地帶(The performance zone)的概念入手,結合當前學習型組織面臨的新挑戰,重點分析學習型組織該如何構建績效地帶,從而取得組織成功。
什么是績效地帶
人力績效工程師Gloria Gery將日常工作比喻為"績效地帶"。這個地帶里員工可以清晰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并能正確地完成目標,在這里員工的需求與企業業務目標達到良好的匹配,這個地帶能夠讓員工和組織的發展方向保持步調一致,就像舞者與舞臺、音樂等融為一體一樣。
Gery認為,在績效地帶概念下,企業能夠有效地判斷和評估學習型組織的工作成果,包括領導力、管理能力、技能發展、培訓學習和績效支持等,這些將成為評估員工能力素質的主要標準,在這個地帶里,績效是員工關心的最根本問題。
學習型組織面臨的新挑戰
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圣吉看來,企業需要具備非常高的適應能力。該能力雖然存在著,但需要被管理者有意識地挖掘。"從長遠來看,組織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就是比對手更好更快的學習能力。"
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彼得.圣吉制定了一套組織學習的方法論,并提倡創建高效率的工作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團隊能夠產生出超乎預想的結果,團隊成員彼此信任,組織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他提倡將企業變成學習型組織。
雖然他的理論值得借鑒,但是現在沒有一家組織能夠真正達到他理想中的狀態。這是因為整個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過去市場環境穩定且可預見度強,組織能夠制定長期戰略計劃。而今天的市場則面臨著諸多的不穩定因素。為了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發展,學習型組織還必須培養一種動態發展的適應能力。
創建動態更新的績效地帶
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學習型組織需要持續不斷地迎接新的挑戰。在戰略調整前,企業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持續關注。
1、關注宏觀環境:在績效地帶里,組織戰略應當是有活力、有依據的、并且透明化的。這一宏觀戰略需要站在全球化、與時俱進的視角來制定。從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中,我們發現任何事情都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從而改變全球經濟體系,改變市場格局,進而重新定義客戶,消除或創造市場機會。所以,只有通過對政治格局、市場環境、顛覆性技術以及不可預知的環境的敏銳把握,組織才有希望找出潛在的威脅或機會,進而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挑戰。
2、培養學習型組織需要的人才:員工除了參加公司日常培訓之外,還必須掌握自己的職業方向。持續學習、不斷提升崗位勝任力,培養應對變化的危機意識是學習型組織的員工必備的素質,此外,他們還需要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積極進取的狀態、高適應能力。
3、從學習思維向績效思維轉變:要培養績效地帶的高水平工作能力,必須要有績效思維,而不是學習思維。
4.與時俱進的學習管理:基于當前的市場環境,學習管理功能必須不斷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并為管理者提供便捷通道,讓他們知道如何應對員工的績效需求。這一功能在績效地帶內有提供及時、可衡量的提高工作績效解決方案的能力。這一解決方案必須是公司一線管理者與績效管理共同制定、計劃、開發和維護的。因此,所有績效地帶必須是動態的、快速的。
5.善用技術的力量提升績效。最后,學習型組織還需要積極行動起來,借助技術的力量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如整合信息、提供指導、建議、援助和培訓工具等。
管理學大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原作者史蒂芬.柯維說過:"學習型組織應該是每一個員工都可以通過一種可引導式的集權組織的方法,獲得知識、技能、期望以及機會來實現個人的成功。"
如果學習型組織還不能構建績效地帶,那么企業分散的人力資源和系統將無法集中打通,從而使自身陷于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所以,在績效地帶內,管理者需要明確績效思維,如果員工的工作不能給組織帶來績效,那么所有的努力將是徒勞。
(本文是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問鼎云學習)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