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TP在操作項目或與客戶面談的過程中,曾無數次提及企業內訓師的選、育、用、留問題。選、育是我們為企業提供內訓師培養項目時的焦點所在,但用、留對于企業則是一大難題。為了使企業擁有一支穩定高效的內訓師隊伍,我們對這四個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與研究。
內訓師優選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內訓師的選撥應當成為整個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把資歷、資質、意愿作為甄選標準,可以遴選出經驗豐富、熱愛這份工作的人才(見圖表1)。
資歷
資格與經歷,如從業時長、經驗積累等,應作為選擇內訓師的標準之一。
一個內訓師在本企業最好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歷,這有助于他清晰認識本企業的文化,以保證授課時不會出現偏差。內訓師也要有豐富的經驗積累,這能為他們的課程設計和課程演繹增添精彩的一筆。
一位優秀的內訓師不僅要有足夠的人生閱歷、跨專業知識,而且要善于融會貫通,集眾家之所長。
資質
這里的資質并非通常所說的天資聰明、天賦異秉,而是指較強的綜合素質能力(見圖表2)。
意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將內訓師的意愿作為選拔的核心要素。一個內訓師如果能以自己的熱情和興趣感染和影響其他人,可以帶動整個組織文化的建設。
內訓師精育
內訓師培育是件精細的工作,無論是培養方案的系統性,還是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對于教學效果都有直接的影響。
系統的培養方案
建立系統的培養方案,可以兼顧內訓師兩大能力的提升,即課程設計和課程演繹的能力。
知行合一
靈活的教學方式是取得培訓效果的保證,只考慮知識(課程)的輸入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動與靜的結合、思與行的實踐,才能培育出靈活、素質全面的內訓師。
課件優化
很多企業都采取"321模型"來培養內訓師制作和優化課件的能力(見圖表3)。
"3""2"指的是通過三天兩晚沙盤式訓練營,帶領內訓師在課堂上形成課程初稿,訓練其選題分析、課程命名、課程目標設計、課程結構設計、授課手法設計、內容組織的能力。
"1"是指最后1天用來匯報和總結成果,這也是持續完善和優化課件的重要步驟,可以促進內訓師對課件的深度思考以及對知識的領悟。
內訓師的使用
在完成了內訓師的系統培育后,應依據每個內訓師的才干,物盡其用地發揮他們的才能。
因材施用
企業應充分考慮內訓師們的角色屬性,讓他們在匹配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企業人才發展貢獻力量(見圖表4)。
前期規劃
企業可以就內訓師角色做一個前期規劃。通常企業培養內訓師有兩個目標,一是為了培養新員工,二是為了解決某個核心戰略問題。
內訓師留任
讓內訓師愿意長久地為企業人才發展貢獻力量,完善的激勵制度必不可少。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能有效鼓勵內訓師。
需求分析
做好內訓師激勵制度的前提是了解內訓師的需求。企業可以借助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有針對性地滿足他們(見圖表5)。
激勵制度
在激勵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內訓師、高管、人力資源部門都可以參與進來,給予內訓師足夠的尊重和話語權,在企業內形成以學為榮、以教為榮的文化氛圍,鼓勵內訓師盡情釋放自己的激情和才能。
(本文轉載自培訓雜志)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