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一個被用爛了的名詞,幾乎每天都會充斥于各個科技新媒體網站以及其他地方。O2O并不是什么全新的事物,之前就有,攜程與藝龍之前干的就是O2O的活兒,團購也是。在小編看來,O2O只是過去業務模式的一種經驗總結,一種思維方式或分析框架,但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試想著分析一下互聯網人與傳統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狂歡與憂傷這兩種現狀的原由。
從2013年到現在,O2O從自媒體的最愛上升到傳統企業轉型的必修課,如今紅火依舊,也足以說明有生命力的新事物是真能生生不息的。但是,傳統企業的轉型之路僅僅想依靠O2O這種模式就獲得新生那是癡人說夢、本末倒置了的。
沙水關注O2O近兩年時間,現在也算是親身實踐者,其實轉型或者說創業的成功不僅僅是來自于模式,還有更基礎的東西,例如市場需求、用戶體驗、團隊、營銷等許多方面。方向不對,內功不足,即便把O2O的口號喊上了天,那也只是意淫式的自嗨而已。所以如題所示,對于愛恨交加的O2O,沙水想試著揣測一下互聯網人與傳統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狂歡與憂傷這兩種現狀的原由,也給O2O潑潑冷水。
互聯網人到底在狂歡什么?
互聯網的世界很精彩,這里不缺乏傳奇故事,也不缺乏一夜暴富的奇跡。我們仰望著BAT,目視著新貴360、唯品會、聚美優品等。我們也幻想有一天能夠成為互聯網里的一顆明珠,或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因為我們相信互聯網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我們被自己洗腦,我們為自己鼓勁,我們相信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我們身邊的信息與案例都是:XX牛腩、XX太吉用互聯網思維火了,融資多少估值幾億;XX家政公司、XX打車軟件、XX洗衣公司等都因O2O模式的發展前景獲得市場認可拿到了巨額投資……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互聯網人最先耳濡目染,也沉浸其中,還不乏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之士,例如曾經的我。
作為一個互聯網人,我們很榮幸自己能夠最先參與其中,并且見證著這一切顛覆性的事件發生。作為一個互聯網人,我們也很慶幸自己有機會利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做一些滿足用戶需求與體驗的產品,去實實在在的解決用戶生活中的問題。對于一個正在實踐O2O模式的創業者來說,即便你看過很多案例,對互聯網思維駕輕就熟,也選擇對了一個靠譜的市場,但是你會發現創業中還是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狀況、麻煩與困難。正所謂知易行難,只有自己深入創業之中,你才會發現之前所了解到的那些真的都是狗屁,你還是會面臨有心無力的窘境,也會面臨很大可能的失敗,只是因為追求與夢想,我們愿意冒險,愿意堅持,愿意買單。這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我們值得向他們致敬!
最近有一句話很火:"你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與你無關。"套用到互聯網人對O2O的狂歡之上也很應景。即便O2O一詞誕生于互聯網,也是經互聯網人推廣炒作后成為了一種潮流,我們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是這又怎么樣呢?有本事就自己去創業實踐,千萬別擺出一副高姿態來紙上談兵。須不知,多少傳統企業在面臨者轉型之痛,這里面有挑戰,也有機會。如果你覺得你牛逼,要么去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要么自己參與創業去顛覆他們陳舊的模式,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要么請閉嘴,少說風涼話。
也有一群嗅覺敏銳的互聯網人從中發現了商機,于是做起了微營銷培訓、O2O會議營銷等工作,也的確把脈準了傳統企業迫切的剛性需求。但是這些培訓的內容大多是理論層面的東拼西湊完全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也沒有切身的經驗總結,所以在沙水看來只能起到概念普及與案例宣講的層級,完全給傳統企業帶去不了實際的價值。例如一位做電商的朋友所言,"我聽過XX匯管大師的講課,那內容簡直是……你懂的!"的確,我懂了。但是很多互聯網人還是不亦樂乎,因為的確能忽悠到錢啊。"小孩子才講對錯,達人只講利弊。"用在這里真是太對了。
傳統企業正在憂傷什么?
互聯網對傳統企業來說不是洪水猛獸,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用好了便可以如虎添翼,甚至實現超常發展。但是對于傳統企業來說,對于互聯網還是相對陌生,對于互聯網特性也沒有深刻認知。于是,當互聯網滲透到金融、零售、餐飲、家政、打車等領域所釋放出來的殺傷力立刻讓傳統企業的大佬們有些坐不住了,開始紛紛謀求O2O轉型之路。于是,我們也看到了諸如萬達與蘇寧等超級巨無霸的實體企業也紛紛轉型電商模式,并持續經歷著陣痛與質疑。但沙水認為這些都不可避免,反而它們所表現出來的堅決與勇氣很值得肯定。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不變的是他們固有的優勢,如行業地位、影響力、資源優勢等;變了的是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如消費者更喜歡通過口碑或互聯網工具去獲取產品或服務信息,也更喜歡網購或者直接網上支付再到店消費體驗等。于是,在變與不變之間,整個市場需求狀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直接結果就是消費者從原有的渠道轉移到別處去了。以互聯網人的語言來說就是:這部分消費者都轉移到了電腦上、手機上、平板上,所以這些轉移人群的生意就是互聯網人的機會。這么一來,傳統企業的老板們肯定會感覺到陣陣的憂傷與焦慮。
隨著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傳統的營銷渠道與營銷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企業原有的發展模式逐漸失靈,這才是傳統企業憂傷的原由。因為突然之間他們發現自己曾經所依靠的所擅長的方式都失效了,而新的武器卻還沒有學會,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互聯網擠壓、侵蝕甚至面臨唄顛覆的危險,當然會恐慌。所以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形勢變化,傳統企業無疑要經歷一段陣痛期,所有新生事物與舊勢力的對抗都是如此。但是,這種對抗與較量絕不是你死我活的爭斗,而是最終走向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O2O終究會走向何方?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傳統企業已經走在了轉型的路上。但是,沙水也要友善的提醒一下這些的正在轉型或正考慮轉型的企業老板們,最好先搜索閱讀一下沙水曾寫的一篇文章:《細數傳統企業O2O轉型背后的那些坑》--(1)盲目跟風,隔靴搔癢;(2)思維落后,阻力重重;(3)人才陷阱,噴了夫人又折兵。
對于以上三個"坑",前兩點早已有很多論述,是傳統企業的內因使然,也許沒有新意可言。但是第三點,關于引進的"人才陷阱",這絕對是個最大的坑。沙水認為,盲目跟風也好,思維落后也罷,這都是基因使然,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與外部的教化而扭轉;但若是真招募來一批"如狼飲血"般的職業經理人團隊,那才是引狼入室,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這些風險傳統企業必須嚴格把控,防范于未然。
言歸正傳,O2O終究會走向何方?以下是沙水的幾點粗略看法,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深入展開,請君自辯:
1、 線上與線下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傳統企業必須接受這個事實,管理層必須由上至下去學習了解互聯網以及互聯網能給自身發展帶去哪些影響,并且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權衡利弊后再做規劃,千萬不用盲目跟風。線上企業需要到線下落地,傳統企業需要發展線上,兩邊的需求一旦對接合適就能從競爭轉向合作,而不必費心費力的自己把線上與線下的事情全干了。最近搜房網與21世紀不動產的合體就是如此。
2、 重新認識用戶需求與消費者行為。用戶的需求其實并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用戶的消費行為模式,以及用戶對需求滿足的要求會更好,最好是有超出預期的體驗。用戶網購行為模式已經被廣泛接納,但是要為用戶提供超出預期的驚喜恐怕大多數傳統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3、 重新設計產品與服務體驗。當用戶需求有更高的期待時,傳統企業是時候根據需求變化重新設計自己的陳舊的產品與服務了,例如端午節期間某個廠商推出的個性化粽子和可口可樂的個性昵稱瓶一樣,這些都是面對用戶需求與行為模式變化后的主動變革。對于傳統企業來說,在它們的產品與服務體系中,類似這樣可改變可為用戶創造驚喜的地方還很多。需要記住的是,產品與服務優化無止盡,一切都存在于用心與細節之中。
4、 改變與用戶(消費者)的對話方式。傳統企業最喜歡與消費者對話的方式是廣告,最喜歡的渠道是電視、電臺、雜志、報紙等地方。但是當一切互聯網化,尤其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隨心隨意上網之后,消費者的注意力已經大部分轉移到了網上,于是社會化營銷、新媒體營銷、口碑營銷、病毒營銷等概念異軍突起,運用得當的確能成倍的放大品牌影響力,最近紅火的長沙大學生創業的買買提切糕就是一個好的案例。與用戶(消費者)的對話要由被動填鴨式轉變為主動溝通尤其是互動式。如果要形成社群,玩轉粉絲經濟,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真正做到的也不是一般人。所以沙水奉勸您做好目前能做好的就行了。
5、 勇于嘗試,不斷試錯,快速調整。古人曾教導過我們:"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傳統企業在轉型中也是如此。若要學會游泳,看再多的游泳教程也沒用,還不如親自下水撲通記下喝幾口水領悟得快。O2O轉型這回事無論互聯網人還是傳統企業,都沒有捷徑可走,都是在試錯與探索之中,關鍵是面對錯誤能否更加包容,調整優化的速度是否快速,同時在重復的PDCA循環里是否還能保持淡定的心態。
最后,沙水還想再次提醒的是:無論O2O將要走向何方,線下永遠是根本,產品與服務體驗才是用戶最最看重的地方,這才是真正凝聚用戶實現落地的地方。所以,當傳統企業一味的想要實現O2O轉型時,千萬不要忘記了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