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有望成為在線教育爆發年。(1)教育和醫療是最后兩個非市場化的行業,互聯網已經來到顛覆的入口; (2)政府開始重視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教育公平及教育資源共享,有助于培養用戶習慣;(3)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硬件環境更加成熟,10M帶寬讓直播課程普及,4G 加快建設使利用碎片時間學習變為現實;(4)適齡學生的家長更多地集中在 70 后及 80 后群體,對互聯網的態度更加開放;(5)產業鏈逐步完善成熟,內容、平臺及渠道廠商分工明確,涌現出 B2B、B2C、C2C 多種模式;(6)在線教育在一級市場獲得了大量資金的青睞,投資方包括 BAT 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各類創投資金。
K12是最有潛力的細分領域
K12 階段潛在的巨大需求和現有的小規模市場形成強烈反差:我國約有 2 億在校中小學生,根據 IDG 統計, 課外輔導行業規模 2014 年可達 325 億美元,約合 2000 億人民幣。而對比之下,K12 線上培訓目前每年市場份額也就 3 億人民幣左右,線上和線下的市場差距已經接近千倍。在線教育如果能夠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管道,那么市場空間是巨量的。此外 K12 階段家長對于教育投入價格不敏感: "教育消費"占到中國社會中間階層家庭收入的 1/7,家庭課外輔導月支出 2000 元以上的占 54%。
行業逐漸形成明確的產業鏈結構及盈利模式
行業形成了內容廠商以及平臺渠道廠商兩類分工。另外還有針對教育局及學校,參與"教育云"的建設廠商。
內容廠商將成為產業鏈的核心,差異化競爭共享盛宴
需求集中在通過互聯網上課,通過互聯網下載教材習題以及通過互聯網找老師等方面:1)在線授課最容易被接受,教育機構及創業團隊擁有大量優秀的教師資源。錄播缺乏互動,直播時代有望克服硬傷大幅提升用戶體驗。2) "在線教育"最終會走向基礎知識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模式,智能題庫、在線解答以及學習討論社區等模式正在興起;3)應試導向的初高中階段更重視"一對一"輔導,中介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匹配合適的老師和學生,并提供遠程技術支持和其他增值服務。
平臺及渠道幫助內容廠商變現,線上流量及線下學校生源O2O融合
傳統互聯網巨頭以及專注于教育的平臺廠商經過長期積累,已經有顯著的流量優勢及規模效應,能夠幫助內容廠商變現。此外,教育需求的個性化很強,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流量更為特殊,因此線下深入學校的精準營銷同樣重要。在這個層面,長期從事家校互動的教育信息化廠商優勢顯著,已經開始嘗試 O2O 服務模式。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