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400-100-7350
    首頁 >資訊干貨 >行業頭條 >互聯網教育3大新變化
    互聯網教育3大新變化
    發表時間:2014-05-29 來源:搜狐教育 4091閱讀

      在由中國經濟網主辦、圈課網協辦的"2014中國教育高峰論壇"上,新東方網絡運營部總監祖騰發表《在線教育破冰之旅》主題演講,在線教育現在到底在哪呢?未來又會去哪兒呢?搜狐教育特將祖騰老師演講PPT及現場文字實錄一并奉上:

      一、以后在線教育公司周均倒閉1-2家

      今天這個話題比較大,為什么叫破冰之旅呢?我們會發現以后平均每周一到兩家在線教育公司的倒閉這樣一個場景。在線教育這個概念炒的很熱,在線教育本身已經不新鮮了,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人開始做了,到底什么是在線教育,在線教育的機會在哪兒,今天跟大家交流這樣一個話題。

      大好機會,大家知道現在有風口,豬都能飛。大家能看得到,30%以上的人口是有教育需求的人群,30%以上家庭收入支出會花在教育上,尤其是孩子的教育上面;大概有24%花費在課外培訓上,也就是商業機構;2013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約9600億,但所有大型上市教育機構的銷售額總和約400多億,包括新東方、好未來、學大這樣的教育機構,至少有上千億規模的市場被零散在全國各地的小機構和個人蠶食,這就是資本和從業者看到的機會。

      從第一次對傳統媒體,第二次對傳統商業的沖擊之后,互聯網目前對教育和金融代表的服務業開始第三次沖擊。一些新玩兒法對行業產生沖擊,到底沖擊在哪兒?

      二、用戶在接觸在線教育公務員線上超線下

      首先,對一個行業產生顛覆,首先要顛覆的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其實在整個教育培訓行業里面,大家知道核心的生產力只能是老師,目前整個傳統教育里面,老師是生產力,老師目前的角色更像教學工具,他是站在講臺上的人,但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目前整個互聯網的出現使得老師從簡單的授課工具可以向擺脫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從而獨立的教學職業者。有的個別課程,教師其實使用在線平臺授課目前來講最大的收入分成可以達到70%。

      整個教育行業里面一個是核心的產能,參與者是我們的客戶。目前在互聯網教育的大環境下,不管是任何年齡群,無論是12-18歲、19-25歲,26-35歲,還是35歲以上,這么多人群去做調查發現,大家都在慢慢地接觸在線教育,或者慢慢的接受互聯網教育這樣一個產品,或者說這樣一個模式。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互聯網教育它其實突破了傳統維度的制約,同時在線教育產品允許人們更自由的根據自己的需求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地點。同時,超越了更多的選擇。

      目前來講,在很多教育品類里面,職業技能培訓大概27個人里面大概有1個人,27:1的比例參與過在線教育。中小學課程31個人里面有1的,英語培訓10個人里面有1,考研15人里面有1個,出國培訓17個人里面有1個,公務員考試培訓里面在線教育的人數參與者超過了線下教育。

      同時,在互聯網教育出現之后有了這樣的新模式,有了新的機會,整個消費習慣會產生轉變。學生需要的教學內容更加貼近自身情況,在考慮其根本目標需求的同時,應該考慮到用戶當前的水平、資金、時間、低于等因素。而不是單純的我講什么你就被動的聽什么就OK了。憑借這樣的低價或者免費的模式,不受時空空間制約的模式等互聯網優勢,在線教育產品將允許人們更好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產品,這是從用戶的角度來講,從學生家長的角度來講。剛才談到了另外一個角色轉換,就是老師的角色轉換。互聯網教育平臺的出現,老師創業的門檻降低了,老師作為這個行業的主要生產力,他獲取商機的成本降低,獲取商機的機會提高以后,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老師和機構之間的關系也會產生變化,原來老師和機構的合作是雇傭關系,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合作關系。這是未來互聯網教育出現之后,老師跟機構之前分成的比例。從單純的10%到30%,上升到50%都是有可能的,單純的一節課一節課的講,反復的復述,到我錄制一個視頻,到反復的去收獲。

      三、夢想照進現實--不賺錢、不盈利、倒閉潮

      我們反觀國內的在線教育公司實際的情況是什么樣呢?大多是不賺錢、不贏利。經過這一、兩年的投資熱,再經過市場的冷靜,消費者的冷靜,會導致目前很多在線教育公司在逐步的倒閉了。有被收購的,有直接把自己的系統賣掉了,有的什么都剩不下的,這是目前的現狀。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狀?問題在哪兒?在線教育的核心并不是說我們是做教育出身的才強調互聯網教育在線教育是核心,但是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是結果。大家認為,在線教育不管是直播的模式、點播的模式,單純的去講,有很多問題存在。但實際上大家能想到在線教育的問題其實都是表象問題,其實核心問題是什么?在線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沒效果。如果我今年已經高三了,我還有三個月時間要高考,我可能一天時間都不能浪費,請問在座的各位在線教育的平臺誰能給我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我要的學習效果。你能給我一個讓我能提分,或者我哪方面比較差我能補上來,誰能給消費者這樣一個明確的答案。其實在線教育的核心很多行業是在消費過程,但是教育行業消費的是結果,需要通過過程服務導致結果的達成,他想要的其實是一個結果。學生們、家長們想要什么?好的老師、好的教材,好的學習方法,好的考試技巧嗎?其實這些也是表象,客戶想要的是考試通過和提分。很簡單,我現在是40分,我要拿到60分的水平,我要考試通過,或者我現在是60分,我要提到100分、90分,要的是這些東西,不是單純的直播、點播,是線上還是地面。

      剛才講了很多,目前從大的環境,包括從業者的參與方式來講,整個在線教育處于冰封階段。為什么?

      四、大公司:圍繞現有小公司:不懂教育

      大公司大都圍繞自身業務在做延伸,包括新東方、好未來,都在圍繞自己的業務在做布局,新東方在往下做,好未來在往上做,上下都做,大家都在做整個產業鏈的布局。但是真正做產業鏈布局,跟你去布局互聯網教育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圍繞自身業務做延伸的話,其實你還保持著傳統教育的慣性,傳統企業的慣性,只不過在利用互聯網的手段當做工具做一些拓展,其實還沒有真正的以互聯網的角度出發做教育。就像手Q跟微信的區別是一樣的,微信是原生在手機里面長出來的,手Q剛開始量很大,但是是想把PC端更好的植入在手機里面,這個出發點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互聯網的一個問題,大家都圍繞自身的出發點去考慮問題。

      小公司:很多人就因為不懂教育才做互聯網教育,如果你不懂教育,不知道學生學什么,你怎么做互聯網教育,我覺得這就是在開玩笑。最近有家上市公司的CEO在講,就因為我們不懂教育,所以我們才做互聯網教育。如果我高二的學生,我英語能力一般,我有一年半的時間備考、復習,我想讀美國的常春藤,你應該給我什么產品、什么服務,如果你連這個都不懂,沒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你怎么做互聯網教育,那是開玩笑。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地面,其實有很多從業者都不知學生到底需要什么產品、哪些服務。很多行業還在利用工廠式、作坊式的模式,互聯網應該改變更多,不僅僅是把講課的模式搬到線上,而是要改變整個產業結構,改變新的玩兒法。

      現在還有更多的公立學校,比如說一些民辦學院,更多的公益機構都加入了互聯網這個大團隊里面,大家其實還是一樣的,單純的把互聯網作為工具,而不是依托于互聯網載體去改變原有產品、服務體系,推出真正的在線教育的產品模式和內容。原來上學的時候,老師在黑板上講話,到后來我們用PPT講課,現在用電子白板,其實現在講的內容、面向對象是一樣的,受眾目標也是一樣,但是內容組成形式,講課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利用互聯網教育載體已經發生變化了,不管是直播、錄播的方式,還是照搬講課的內容,你搬到線上就叫在線教育了嗎?明顯答案是"NO"。

      地面教育的痛點是什么?其實地面教育的痛點每個人學習過程中都能感受得到。很簡單,就是不能因材施教。我們幾個維度去分析。一是機會不均等,二是參與不充分,三是交流不及時。這三點是目前中國整個教育環境里面最大的癥結。為什么這么講?咱們在上學的時候都清楚,在一個班級里面50個孩子,可能只有前15名,前10名孩子學習成績還可以,后面那40名孩子智商有問題嗎?或者不聰明嗎?其實不是。是他有可能不適合這個老師對他的教學方法,對不對?地面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機會不均等,本身是教學方法有問題,再一個就是交流不及時,太正常了。參與不充分,學生根據沒有辦法把自己的需求提給老師。這些情況在公立學校是這樣,在商業機構其實也差不多,大家都在講因材施教,但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其實很難,因為老師有老師的教學方法,題型有題型的難度,比如說打上等級的話,有7星級、8星級,到底什么樣的學生適合練什么樣的題,什么時候能練上去。不是每個學生一上來就適合練7星級、8星級的題,而是要從1星級、2星級的題開始,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的問題。

      五、破冰指南:內容為王新行業生態

      未來到底應該怎么做?或者說未來的趨勢是什么?未來的趨勢就是以客戶為導向,未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體系會顛覆工廠式教育體系。從目前大家在經歷的從千人一卷到千人千卷,現在一千個人答的題目一樣的,甚至一萬個人答的題都是一樣的,未來可能從每班一作業到每人一作業,從老師留作業到自己找作業,同時從自己的班級排名、年級排名,到知道自己的全國排名,從只自己自己學習得不好,到知道哪里學得不好,為什么學得不好,怎樣才能學得好。比如說一個患者到醫院看病,說肚子疼,肚子疼是一個癥狀,肚子疼有可能是胃有問題,或者有可能是著涼了。以前出現的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現在出現的卻是頭疼醫腳,腳疼醫頭,互聯網要解決哪些問題?目標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大家都在講差距,我們怎么更好地跟產品連接、跟主體連接,在很多的行業里面不是大數據,而是數據大。大家都認為數據大跟大數據是一回事,但是其實完全不一樣的。從學生來講,我給學生做一個最簡單的畫像,學生有他的基礎能力、學習目標、備考時間,正常來講,我這幾點交叉都能提供給我一個適合的產品,這才是以客戶為導向的互聯網方式。比如說我的英語40分,想達到90分,備考時間三個月;另外一個人是四個月,這個內容是不一樣的。現在在很多培訓機構里面,比如一個高二的物理課程,這個孩子力學完全沒問題,這個課程里面2/3的時間講力學,他的電路有問題,但是只有1/3時間講電路,我們到底是不是以客戶為導向的?這需要行業去考慮。

      如果真正運用大數據應該是什么樣的效率?其實整個學習效果可以實現監控,成長軌跡可以全程記錄,學生家長全面了解學生在"今天"的學習成果和"昨天"的成長歷史。針對學員的學生過程進行分析,了解自己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年齡身份,干自己同樣學習目標人群中的排名水平。今天的學習和昨天的成長歷史,通過在線學習路徑的檢錄,針對學員學習過程的多維數據分析同類學員的狀態。比如這個城市里面大家都在高考,可能考清華是650分,從你這個水平開始要達到650分,可能有10個名額,你跟別人的差距是多少?你在哪方面跟別人有差距?如果用在線的方式,你是完全可以看得到的,跟別人差多少。結構圖化內容和知識切片貫穿在教學的講、學、練、考路徑中并于學生的基礎和目標進行匹配,實現學生的學習進步可視化,學練過程中進行精準的診斷,并且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

      如果講到了互聯網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你互聯網服務的是什么?服務的是消費者,你賣的是什么?是產品。互聯網的產品怎么設計的呢?載體已經發生變化了,你的服務形式、內容還是用傳統的做法嗎?其實完全一樣了。我們實踐過程中得出很多的結論。

      首先,你要知道幫用戶選什么課程,比如我現在高一物理好,我補哪一塊,你幫用戶選擇,他應該選什么,還要告訴用戶應該怎么選,這是用戶的需求。

      未來互聯網教育有所謂線上線下嗎?其實不是了,這個學生的特點、基礎,適合線上就線上,適合線下就線下,無所謂線上線下了。第一是產品模型的設計,幫助用戶選什么、學什么的問題,產品進行多個維度的屬性把握,他是面授還是混合教育,還是在線?課程的設計是傳統的模式簡單適用,還是新穎?還是趣味性?同時是學習理論、技能還是知識?這里有N多個維度,在橫向軸里面有時間自由度、地點自由度、費用預算、時間預算、能力起點、目標終點等N多個參數,不管什么類型的消費者,我們把他的任何維度相加,給他適應的產品才是對的。比如我是學習周一到周五有上課,怎么可能有時間去機構補課呢?有的人就是跨地域的,我就想在偏遠山區聽人大附中老師講的課,我只能線上,根據人的基礎、目標、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給他適合他的產品最重要,無所謂線上線下。

      模型應用距離:我們可以給用戶做一個建模,當產品的屬性跟用戶的出發點匹配的話,他就適合這樣的教學產品和教學方式,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去解決地面教育的問題。不是單純的做一個直播,做一個題庫,做一個答疑沒意義,因為你想單純從一點突破形成一個閉環非常的難。

      還要了解一個問題,就是教學內容的設計,學習過程的設計。他選擇你的產品,基于新的玩兒法就要做兩件事情,基于他的教學能力怎么設計,基于他的學習過程怎么設計。如果這個用戶選擇了適合他的產品,還是無所謂線上線下,適合線上就做線上,適合線下就做線下。我基于他的能力、目標和時間提供這樣一個產品,把產品模塊化、能力模塊化,為他提供不同能力的模塊,以達到他想要的目標,因為有的孩子達到60分就夠了,沒必要達到90分,花那么多時間,那么多錢。有的孩子幾何有問題,或者是方程式有問題,我們就針對性的去匹配適合他的學習模塊。

      再接下來是學習過程的設計:首先選擇學習內容,后面制定學習方案,再往后制定學習計劃,在整個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評估,不斷地糾錯。再反饋,再評估,再學習,再制定學習計劃,再學習,再評估。因為整個學習路徑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適合學什么?第二我怎么學?第三我學練過程中不會的怎么辦?正常來講,在很多學科里面無所謂先練后學還是先學后練,真正要解決的在考的過程中我不會怎么辦?誰來給我解決問題,這是學習過程設計的最重要的環節,怎么通過大數據,怎么通過結構化內容,結構化數據幫助學生在學練過程中,或者在學考過程中不會的怎么辦的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的趨勢:未來的互聯網教育核心還是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內容,內容不止包括講義、練習題,包含基于新的玩兒法、新的載體以及新的內容制造方式。大家經常討論的是視頻應該15分鐘,還是應該30分鐘,還是60分鐘,其實無所謂,只要適合用戶,你給他什么類型的長度都可以。

      依舊是內容"為王",平臺倒逼傳統教學過程和內容加速轉型,大量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教育是在線教育必然的趨勢也是地面教育必然的趨勢。新的行業生態、新的模式會逐漸取代舊的生態,舊的模式,知識可以免費,服務更有價值,教師這個職業從角色到位、從資質、工作內容等方面都會面臨重新的洗牌。

    問鼎云學習,大企業信賴的人才培養與發展專業平臺
    友情鏈接:
    400-100-7350
    wdxuexi@wunding.com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紫光信息港C座8樓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

    粵ICP備07037912號 Copyright ? 2012~2021 問鼎資訊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工商網監 電子標識
    獲取課程清單
    確認申請
    獲取培訓方案
    確認申請
    免費體驗在線學習平臺
    確認申請
  •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国产日韩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