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6家,按一年365天算,貧道掐指一算,乖乖,一年949家,全民創業的節奏啊。在線教育會成為下一個投機蝗蟲們肆掠的熱土嗎?
早上看新聞,百無聊賴的點開了一則名為《在線教育網站建協會:大佬不參加小機構自己玩》的科技消息,這種消息其實沒啥意思,就是幾個小公司開了個會,然后媒體煞有其事的報道一下。類似這樣的協會多的不勝枚舉,大多就是個草臺班子而已。
但這個新聞中有一句話卻讓我大吃一驚,倒不是因為有個什么龔海燕的梯子網是創始單位之一,更不是曾經搞過世紀佳緣的小龍女龔海燕不做紅娘,改做教師。而是"有數據顯示,國內每天大概有2.6家互聯網教育公司誕生,僅去年就有26家左右具有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和創新商業模式的互聯網教育公司獲得融資。"
真的嗎,每天2.6家,按一年365天算,貧道掐指一算,乖乖,一年949家,全民創業的節奏啊。我頭腦中立刻浮現了當年網頁游戲、電商亂戰、千團大戰、移動App的圖景。在線教育會成為下一個投機蝗蟲們肆掠的熱土嗎?
毫無疑問,在線教育會火,但不會火到能夠讓數以千計的在線教育公司都能吃上飯的程度。沒有核心競爭力,就不過是將一些線下課程搬到了網上而已,變成公開課收費版。
成立這個新協會的主力是三個公司:梯子網、微課網、好學教育網,從很大程度上,他們依然糾結在免費與付費,以及增值服務的問題上。好學教育總經理肖松柏就說,也許未來在線教育課程都是免費的,但不是現在。現在免費大家還不是很認同,因為用戶習慣還沒有完全被我們一起努力改造,只能說現在改造了學習者里面的一小部分人。
這段繞口令下來,核心依然是怎么名正言順的收學生的錢。但愚以為,其實思路不妨顛覆下,即如何讓學生心甘情愿的付錢。
爛大街的教育內容,當然最好是免費。就如YY的100教育用雅思免費等手段直接攻擊新東方的命門,也為自己創造了極好的宣傳效果。但在線教育真正的好處在于眾包。即各種七里八里九里的教育內容都可能在長尾狀態下,獲得收益。
我曾經和朋友舉例在線教育的可能盈利模式,比如英語教學,類似瘋狂英語之流,當然沒多少空間,因為爛大街了,但如果是個木匠呢?比如在線告訴大家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泡制一個屬于自己的書桌,從簡單的木工活教授開始。或許在一個城市里,有這種興趣愛好的人很少,但如果放眼全國,或許就有10個、20個人了,這就是"私房菜",他們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學到這個奇葩的技能,而有了這么個出口,可以學,交點錢也會覺得值得……
這就是創新了,而每天誕生的2.6個互聯網教育公司,或許還在那里挖掘學校資源、挖掘公開課資源、外教資源,卻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的行列,結果,死的總是這些微創新企業。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