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有句名言"stay foolish, stay hungry",告誡世人保持謙虛和好學,尤其是我們身處創新速度飛快的互聯網行業,而過去的一年里,在線教育領域創業者也越來越多。在互聯網行業里,我們經常提到用戶體驗和互聯網思維,一定要假定用戶非常懶、用戶不愛學習等前提,并把娛樂、游戲、購物等當做行業的熱門,而愿意深耕在線教育市場的創業者和專注于此的風投也相對比較少。
根據我的觀察和了解,目前在線教育的需求已經非常強,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英語等語言類教育,都有不少公司在嘗試online模式,一方面有線下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房租,另一方面則是現代人很少有大塊時間來集中學習。根據網民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進行自主學習和充電成為主流需求。
但是,由于做在線教育的多數是傳統教育機構或公司在進行嘗試和研發,往往只有少數幾個大教育機構才能開發的起,這也會讓學習成本快速上升,最后還是要轉嫁到學生身上。
在線教育有強大的網民需求,但是,網民僅僅靠 Google 學習還缺乏足夠的知識系統性和嚴謹性,而大多數教育機構沒有研發現代的在線教育系統的技術實力,這樣就迫切地產生了一個技術解決方案和教育模型數據化的解決方案。
教育領域本身是有很高的復雜性,每個不同行業、每種職業類別、每個興趣族群都暗藏著巨大的底層準備工作,這些都決定了在線教育創業的深度,沒有深度就容易被復制和打死,太有深度則容易累死餓死在創業路上。
在線教育最近兩年創新公司不斷出現,BAT三巨頭也紛紛投入其中,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少和單調,原因在于帶寬成本還是太高,影響了視頻類教育創新和高實時協同方面的創新,當然,未來4G的普及和上網資費的下調可能給了我們一絲曙光。同時,教育資源過分集中于大中城市,大學對于在線教育和教育開源的支持力度不夠,影響了在線教育的內容深度和系統性,因為在線教育的目標群體總體年輕稍微大一些。
美國有不少在線編程課程的網站,我使用的感覺非常不錯,簡單易學,容易產生興趣,降低難度系數,這些是只看書或傳統授課方式不具備的,當然這類有特殊性,因為編程非常依賴于PC端。其他領域的在線課程和測試系統也非常多,這些系統會幫助學習者記錄學習路線和過程,同時,學習的整體感和流暢度很高,非常多的領域可以用這類方式實現。
在線教育目前還比較淺層,更多聚焦于K12、學歷教育和職業考證教育,而基于職業發展和興趣激發的在線教育市場還沒有打開,個人覺得,雖然這部分缺乏了強制性,但只要體驗夠好,真正能給用戶帶來價值,這塊市場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
目前,在我看來,大多數商業培訓課程都可以實現在線化,在國內如果在線教育發展的好,會讓那些鼓吹高薪和成為下一個李彥宏的教育忽悠機構失去很大的市場,而在線教育往往不是這些機構所能夠做好的。
在線教育目前來看更適合于內容不是太深度的課程,簡單易學地幫助初學者上手,這些更有大眾市場的,相比之下,深層研究和學習者已經有獨立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經驗,他們還是需要專業書籍和線下交流等更深入、更專業、更有連續性的學習體驗。互聯網可以提供優秀的在線溝通平臺,但多人參與時候,復雜度變得太高,往往實際的回報率很低。
拿數學為例,在線數學討論是沒問題的,但是很多時候在線解題和溝通并不方便,大量的復雜公式會讓人崩潰,相比之下,計算機、文學、哲學、經濟學等無論深層還是淺層,在線教育都足以提供完美場景。大眾學科的在線教育會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每一個領域都可能出現一些專業的在線學習和教育站點,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就會發生在接下來的五六年里。
個人認為,最好的是能直接連接人的大腦的在線教育,當然不是用來復制,而是腦神經和互聯網計算完美結合,實現人機合一,這樣,很多人的大腦通過網絡可以直接交流,而不必再利用笨拙的輸入方式和讀取方式,當然,這種理想化方式的實現需要時間。
很多大學課程應該轉為在線學習,減少對時間的浪費,也讓學生更多地基于自身興趣選擇內容,中國大學沒用的東西太多,在線教育可以把很多課程輕量化,節約出時間,留給興趣聚焦領域。而職場人士相對碎片化的時間也給了移動學習較大的發揮空間,這種興趣驅動的形式、個性化設置的特點以及在線交流的便捷性也給了成人移動學習更多的理由支撐。同時,更重要的是,一個完整的人格,需要多維的價值和知識,在線教育的豐富度、便捷性、移動化都將會提高碎片時間的利用率,并培養出自我觀察和探索的好習慣。
在中國,在線教育給予學生們重塑自我價值體系的機會,也給了職場人士基于興趣和成長需要提升自己的方式。從長遠來看,在線教育勢必會驅動線下教育的自我完善和變革,這應該是一場全民的教育狂歡。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