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里,學生們正在熱議一堂哈佛大學的網絡視頻課;地鐵里、公交車上,隨處可見有"低頭一族"在用手機里的軟件背單詞;普通百姓家里,一位中學生在對著電腦"自言自語"--這是一堂網校視頻課程,老師在北京,學生在廣東、在內蒙古、在全國各地的家里……
這些是否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當一周前北京一所中學的教師們在為究竟以多大比例將線上教學引入課程各抒己見時,北京"四大附中"的學生已通過網絡跨校選修課程……,線上教育從課外輔導轉入教學,正在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由此,從基礎教育、高等學歷教育,非學歷職業教育,乃至到學前教育,教育的"大數據"化時代已然悄悄來臨。
大數據是指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及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當這一概念通過互聯網打破教育的時空藩籬,很多人才驚訝地發現,它已逼近我們身邊,甚至穿越到我們的未來,以至于還來不及問一句"大數據時代的線上教育還有多遠",便要從無數由"0"和"1"編織的二進制線條中去辨認線上教育的圖景。
近景:隨時隨地的教室,兩億人的市場潛力
39%,一個看似不高的比例,2億人,卻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
2013年11月28日,新浪教育和全球知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聯合推出的《中國在線教育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訪者中,過去半年參加過線上教育培訓的比例為39%。尼爾森研究與業務總監高偉表示,中國在線教育的市場已經覆蓋了2億人之多。
數字看似驚人,其實不難理解。線上教育是一系列遠程教育產品的集合,包括在線教育平臺、網校、app(應用軟件)等,從受眾面向的角度而言,又可以進行更細致的劃分,如在中小學課外輔導、英語培訓、職業教育培訓、考研培訓、出國留學培訓,公務員考試培訓等。當教育的各個領域紛紛推出線上教育產品時,一個龐大的市場自然應運而生。
多貝網CEO陳廣濤認為,線上教育的勃興正如電子商務一樣是大勢所趨。他在描述網上課堂時也總喜歡比照電子商務:網上課堂的校長創辦一所學校,卻不用付教室的租金,就好像淘寶網的店主開店不用花錢租店面;網上課堂的學生學習只需呆在家里,就像淘寶網的用戶買東西可以足不出戶。
他創辦的第一個網上課堂,經營模式正是英語網上課堂這一線上教育產品的典型:以每小時15美元的工資聘請一位美國口語教師,教師通過互聯網在大洋彼岸向學生視頻授課,學生花上不多的錢就能與外教直接交流。這家網上課堂當時的流量并不高,學生也沒多少,卻能每月創造出幾十萬元的收益,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公司僅有三五個人,由此節省出的大量成本轉化為了利潤。投資與消費雙向的超高性價比,使得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得以形成。
當在線教育以其便捷性、經濟性、靈活性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同時,線上教學對于傳統教育機構而言也提供了新的契機。韓國上市教育機構大成教育集團社長崔珍榮表示,這家創辦于1965年的老牌培訓機構,目前線下學生人數正不斷減少,而線上教育規模正在不斷加大。
從事8年相關工作、自詡在線教育"老戰士"的新東方在線CEO孫暢認為,在線教育就要站到舞臺的中央了。通過線上教學,新東方在線承擔了為集團向二三線城市拓展業務的任務,但在整個集團所占份額不到3%。接下來的20年,應該是在線教育大發展的時期。
大數據教育之特寫:變不可能為可能,在線教育蓄勢待發
坐在家里、輕點鍵盤實現全球留學的夢想正在實現。今年5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6所亞洲名牌大學加入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始創的EDX免費開放在線課程體系,從而使這一超越國界的"世界大學聯盟"體系進一步壯大。8月12日,華東師大附中與國內20余所著名高中發起的"C20慕課聯盟(高中)"成立,優勢教育資源的整合,在實現教育均衡化、資源共享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巨大的市場潛力驅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在線教育的角逐當中。一位從業者為了融資,不惜賣掉名下的幾套房產。新浪網教育頻道總監梅景松認為,2013年在線教育與大數據應用呈"井噴"狀態,眾多企業紛紛開始關注在線教育,立志在在線教育領域做出一番成績。但是在線教育這座金礦卻需要沙里淘金。
據統計,中國網民已達5.91億,手機網民4.64億,現在,每天新增在線教育公司2.6家,今年前8個月,國內23家在線教育概念公司獲得融資,金額從數十萬美元到千萬美元不等。而最近與在線教育有關的論壇多達20余場,主辦者有互聯網行業,有教育行業,也有投資銀行。一位從事互聯網研究的圈內人表示,自己幾乎記不清參加了多少場相關論壇、做了幾場相關演講了。
業界公認,互聯網行業存在"前三名效應",只有排名前三的企業才能獲得充足的盈利空間,獲取穩定的市場份額。在線教育領域尚是群雄逐鹿,還未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潛在的市場猶如一道資本漩渦,吸引著無數躍躍欲試的投資者參與競爭。E度教育網董事長沈文博認為,投身最前沿的在線教育市場,從業者需要的不僅僅是投資與研判,還要有對這一行業的信仰,"一開始需要無數次嘗試,要有本錢試錯",并在一次次試錯中尋找成功的可能。很多投資最終沒有贏來收益,而只是交了"學費"。
與線上教育資本的"揮金如土"相比,線上教育產品的用戶則顯得精打細算。據統計,66.7%在線教育用戶能接受的每節課程價格在50元以下,再加上互聯網資源的"免費"慣性心理,使得用戶的花費意愿有待提升,更多角逐在線教育的資本尚處于市場培育階段。負責運營"淘寶同學"的裴濱峰甚至認為,還要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把他的項目當成幫助線上教育事業成長的"公益事業"去做。
對大數據時代教育進入"大浪淘沙"時代的說法,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程建鋼表示認同,他認為現在人們看見的只是成功生存下來的品牌,而有大量的資本相繼被它們所追逐的潮流淹沒與淘汰。
大數據教育之遠景:概念不斷創新,內容仍是王道
盡管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教育技術的發展、盈利模式的創新也在不斷為在線教育創造出新的可能。然而,缺乏互動性和現場感這兩大短板,加上互聯網教育產品先天的"黏性"不足,已經為大數據時代的在線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盡管如此,在線教育市場還存在著大量潛在客戶,未來的市場前景無可限量。
信息技術的不斷開發也為在線教育開辟著新的市場、創造著新的需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的推廣,把在線教育的市場開拓進app(應用軟件)領域。"我手腕上戴的手表,每天都在上傳和下載更多數據。未來數據還會進行更龐大的發展。"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認為,大數據成為正在爆發的信息革命,未來的PC會像照明的蠟燭被電燈取代一樣,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更先進的設備所取代。
2011年,年輕的薛淡辭去了清華同方的工作,開始了拓詞聯合的創始工作。當時他覺得對同行說自己在做背單詞的app時還不是那么理直氣壯,而短短幾年內,app在線上教育當中的使用比例就已達到13%。大學里,很多學生換了新手機,第一件事就是下載背單詞的app去準備四級英語考試。
與對單一線上教學的單純推崇者們不同,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認為,大學要在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人文素養、科學視野、好奇心、批判性思維等眾多維度上承擔使命。學習環境、集體活動、社團活動、社會觀察、實踐體驗等都是大學文化和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大數據為特征的在線教育已融入大學教育過程中,但只是體現了教學的多元化而不能替代大學教育。
相比中國,韓國的在線教育起步更早。韓國高麗網絡教育集團總經理文柄喆認為,內容和質量仍然是線上教學企業關鍵的競爭力。韓國計劃2015年逐步取消中小學紙質教材,這將留給在線教育以更多的遐想空間。但是數字教學取代的僅僅是傳統的教學形式,卻無法取代教學內容的質量標準。
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在線教育用戶在近一年內開始使用在線教育成品,這意味著在線教育規模加速擴張的態勢。數據讓人們管窺到中國在線教育這一仍在不斷建構的教育圖景,卻沒有人可以全景式地預覽中國在線教育的未來。我們至少可以預見到一點--未來的在線教育將為人們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務,世界終將成為我們的課堂。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