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微課的八字精髓,總算有人說透了!
發表時間:2016-05-11
來源:移動學習前沿
6927閱讀

這年代,千萬別被表面的字義所迷惑了。比如說,微軟,你認為這家公司很“微”嗎?你每天離不開的微信,你覺得它很“微”嗎?大家談很多的微學習,你認為也很“微”嗎?答案很明顯,這年頭,越說自己很渺小的,其實可能才是最強大的。微課,其實是“有所微,有所不微”的。
從我個人的角度觀察,和“企業慕課”一樣,目前“企業微課”在國內也仍處于發展初期,許多企業都還在探索到底微課是什么?為什么要導入微課?微課如何制作?雖然看起來,微課的制作一點都不難,企業只要選定工具和主題,要快速產生數量龐大的微課,應該并不困難。但我一向主張,企業導入微課時,不要只將微課視為一種培訓或教材的形式,因為微課的每一個知識點或許很微小,但以知識管理的框架來定義微課時,卻可以組合出很龐大的企業知識體系。每一個微課的教學者或學習者或許很微小,但當以知識管理體系的框架來定位所有成員時,所有參與在其中的知識工作者,都是企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提升企業人力資本的重要引擎。
如果要給微課提出一些創新的定義或見解的話,或許我們可以從“短、小、精、簡、速、易、自、眾、”這幾個角度來解讀“微”這個字的涵義。
【短】 這當然指得是微課的呈現形式和時間長短。從視頻的長度而言,MIT 的說法是不要超過 6分鐘,否則學員的注意力會急速下降。因此,微課一般大概也就是以 3~5分鐘的短視頻形式呈現。
【小】 我個人認為,企業微課=(移動學習+非正式學習+碎片化學習)。智能手機和Pad的屏幕比較小,要在 Wifi 和3G/4G的環境下可以隨時自由學習、碎片化學習,視頻也得壓縮得小一些,不見得都要到高清或超清畫質,才會在各式不同環境下的讓學生的學習體驗順暢一些。
【精】 正因為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清楚地講解一個知識點,所以更要在講解的方式上手法上更具巧思創意,務必要講得更生動、講得更專業、講得更精采、講得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才不會讓讓學習者有“度秒如年”的感覺。
【簡】既然是微課,當然是要人人都能上手,最好是用簡單的工具就每個人可以制作出很不錯的課件教材。如果只是為了制作微課,砸大錢搞了個專業的錄播團隊和攝影棚來顯示自己的檔次和奢華,那顯然是殺雞用牛刀了。
【速】無庸置疑,要用最快的速度來產生或制作微課,才能凸顯出微課的效益。而速度的快慢取決于兩點 : 第一是老師對于微課制作工具的熟悉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論你用什么工具,都要對這些工具操作非常熟練,才能更有效率地制作微課;第二則是環境和設備的選擇,一般來說,最好是學會用手機或Pad就能制作一門微課,這樣就能隨時隨地創作,隨時隨地上傳,如此就能快速地將微課發布于企業的微課學習平臺上。
【易】從微課的制作工具來說,當然操作要很簡易,最好就像傻瓜相機一樣,只要按個鈕能快速拍出令人滿意的相片,千萬別拿著一臺單眼相機來干傻瓜相機的活兒。從微課的內容來說,每個知識點的內容要切割的妥善一些,每個知識點的講解要讓學習者感受到很容易進行或很容易理解。對于比較復雜的知識點,最好的策略,就是將其分解為許多個較為容易的知識點。總之,由于可能 70%以上的微課學習者都是在移動情境下進行學習,要進行深度的邏輯思考或推理演藝…等活動,的確會比較困難,因此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上,最好能將其設計為簡易一些才會比較容易吸收。
【自】就像是“自媒體”人人都可以自己編輯或發行媒體一樣,“微課”也要是“自微課”,老師自己就要能搞定制作的大小事,不用假手他人,才能很快地將自己在某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夠快速地傳播出去。
【眾】 簡單來說,單一一個人制作微課當然是很不錯的,但對于企業來說,如果能針對某一種職務,例如銷售人員、客服人員、技術人員….等等,針對某一類職務的知識點,讓組織內的部門同仁全面參與微課的制作,“人人微課、萬眾微課”,然后在活動過程中稍加入一些競賽活動或者是相互點評的機制,不僅大大增加了競爭性和有趣性,更能藉此激發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學習型組織文化,也可以快速累積與萃取組織中寶貴的知識資產,發揮聚沙成塔的效應。
最近有朋友對我說 : “廖老師,你也來談微課會不會太大才小用啦?”其實,從企業角度來說,兩者并沒有什么貴賤之分,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或許有朋友覺得慕課和微課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東西,但在組織績效及提升核心競爭優勢的前提下,“企業慕課”和“企業微課”各有不同的應用情境和適用范圍,未來的贏家,肯定是能將“企業慕課”和“企業微課”好好地整合運作的企業。
在我最近與若干企業界朋友交流的狀況觀察,我認為目前國內仍有不少企業對于“企業慕課”和傳統 e-Learning的差異以及導入的必要性,其中的道理還沒仔細想透,要將企業大學好不容易推動多年的員工學習轉向外部的顧客或合作伙伴,其中的思維和視野還沒那么到位,在國內 要大量普及看來還需要一些時間。但“企業微課”似乎比較沒那么多糾結,導入會快一些,普及會快一些,做出成果應該也會快一些。
雖然說,“天下武功惟快不破”,但要克敵制勝,只有搶快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內功深厚,才能穩占先機并掌握優勢。希望本文能讓您更加悟透企業微課“有所微,有所不微”的硬道理。
你以為小鼎只有廖老師這一張王牌?NO NO NO,我還有一場線下免費公開課哦,移動學習平臺玩不轉?面對微課煩惱多?你該來充充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