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400-100-7350
    首頁 >資訊干貨 >行業頭條 >高等教育移動學習現狀及未來發展
    高等教育移動學習現狀及未來發展
    發表時間:2015-04-22 來源:中國教育網絡 5542閱讀

    移動學習是指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及無線移動設備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近期,筆者對國內238所高校進行調研,收回有效問卷227份。本調查重點關注目前國內高等教育移動學習的資源服務、教學應用和政策保障情況三個方面。通過了解目前國內高等教育移動學習的條件及應用現狀,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和討論,旨在探討高等教育移動學習現狀、存在的問題、主要影響因素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高等教育移動學習“資源服務”方面


    資源服務主要分析學校是否提供移動學習平臺、能夠提供哪些學習內容和資源類型、主要服務于何種對象。


    “貴校是否建立了移動學習平臺?”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227所高校中,29%的被調查學校“暫時仍無該方面的規劃”,32%的被調查學校“正在規劃中,但沒實現”,25%的被調查學校“正在規劃中,并逐步實現中”,14%的被調查學校“已經建立并使用”(如圖1所示)。


    在被調查學校中,已經積累一定的移動學習實踐經驗的學校有88所,占被調查學校總數的39%;仍未接觸移動學習實踐的學校有139所,占被調查學校總數的61%。該結果表明,雖然移動學習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多數被調查學校來說,移動學習仍是新生事物,并且存在一定的發展難題。


    將參與調查的學校按照地區、是否為省會(或直轄市)及類型進行劃分后,調查結果顯示:第一,在西北地區被調查的22所高校中,只有13.6%(3所)的高校已經積累一定的移動學習實踐經驗,移動學習進展偏慢;在西南地區被調查的27所高校中,有48.1%(13所)的高校已經積累一定的移動學習實踐經驗,說明西南地區高校對移動學習的認識具有一定高度,發展較快;在東北、中南、華東、華北地區,已經積累一定移動學習實踐經驗的學校基本在40% 左右;


    第二,在省會城市(或直轄市)中,參與調查的高校數量為132所,其中,39.4%(52所)高校已經具備一定的移動學習實踐經驗;其他城市的參與調查的高校數量為105所,其中,33.3%(35所)高校具備一定的移動學習實踐經驗;可見,處于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高校的移動學習的實踐相對發展快速一些,但也未與非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高校形成大幅度差距;


    第三,在被調查的高校中,語文類和政法類院校已有50%具備一定的移動學習實踐經驗;財經、醫藥和工科院校中具有一定移動學習實踐經驗的學校比例也不低,大約在40%以上;師范、綜合和體育類院校具有一定移動學習實踐經驗的學校大約在20%-30%之間,屬于發展起步階段;而藝術、民族類院校仍缺少移動學習的實踐經驗。


    “貴校移動學習平臺主要提供的學習內容?”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88所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學校中,能夠提供課程資源的學校有42所,占48%;能夠提供圖書館資源的學校有31所,占35%;能夠提供校園新聞資訊的學校有33所,占38%;能夠提供問題交流咨詢的學校有29所,占33%;能夠提供網絡學習資源的學校有36所,占41%;能夠其他資源的學校有4所,占5%(如圖2所示)。


    課程學習資源和網絡學習資源的學校略多一些。該結果表明,各個學校的移動學習服務側重點有所不同,沒有在學習內容上形成明顯的傾向。


    “貴校移動學習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源類型?”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88所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學校中,提供講解文本資源的學校有35所,占40%;提供ppt講稿的學校有33所,占38%;提供微課視頻的學校有35所,占40%;提供語音課件的學校有17所,占19%;提供網頁課件的學校有26所,占30%;提供練習題的學校有30所,占34%(如圖3所示)。


    在提供的學習資源類型中,文本資源、微課視頻是主流的學習資源,ppt講稿、網頁課件和練習題也有不錯的需求,而語音課件資源則相對很少。該結果表明,單一的聽覺資源不受歡迎,對于移動學習來說,視覺內容更加重要,這可以為移動學習資源設計開發工作帶來一定的啟示。


    “貴校移動學習平臺服務對象?”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88所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學校中,主要為本校學生服務的學校有55所,占63%;主要為本校教師服務的學校有52所,占59%;能夠為校外學習者服務的學校有10所,占11%;能夠為家長服務的學校有6所,占7%(如圖4所示)。


    多數學校的移動學習服務對象僅為本校師生,極少數的學校能夠為校外學習者或家長提供服務。該結果表明多數學校在服務意識和開放意識方面具有局限性,大多數學校移動學習的服務范疇相對封閉,服務能力相對局限,移動學習資源難以實現校際共享。


    高等教育移動學習“教學應用”方面


    教學應用主要分析移動學習主要的應用領域、使用效果和利用率較高的傳播形態。

    “貴校移動學習平臺主要應用于何種活動?”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88所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學校中,主要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學校有18所,占20%;主要應用于課外自主學習的學校有38所,占43%;主要用于混合學習的學校有30所,占34%;主要應用于網絡課程的學校有16所,占18%;主要用于開展教學研究的學校有12所,占14%;主要用于其他的學校有8所,占9%(如圖5所示)。


    移動學習自身具有即時性、參與性、情境性、泛在性和愉悅性等特征。在被調查學校中,移動學習主要用于“課外自主學習”和“混合學習”的學校較多。該結果表明,移動學習主要用于非正式學習,可以在碎片式學習中發揮作用,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貴校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如何?”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88所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學校中,認為使用效果不好的學校有11所,占13%;認為使用效果一般的學校有34所,占39%;認為使用效果很好的學校有10所,占11%;另外,有38所學校棄選,占43%。然而,在31所“已經建立并使用移動學習平臺”的學校中,有3所學校認為使用效果不好,占10%;認為使用效果一般的學校有18所,占58%;認為使用效果很好的學校有7所,占23%(如圖6所示)。


    多數學校認為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效果一般,仍有較多學校持肯定態度,只有極少數學校認為使用效果不好。該結果表明,移動學習有一定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難。認為使用效果一般或不好的那些學校可能遇到某些難題,并且仍未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貴校移動學習中利用率較高的課程成分是?”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88所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學校中,認為沒有使用率高的學校有10所,占11%;認為WAP使用率較高的學校有15所,占17%;認為課程視頻使用率較高的學校有27所,占31%;認為短消息使用率較高的學校有8所,占9%;認為Itunes視頻使用率較高的學校有1所,占1%;認為wiki使用率較高的學校有5所,占6%;認為微博使用率較高的學校有8所,9%;認為微信使用率較高的學校有11所,占13%;認為其他使用率較高的學校有3所,占3%(如圖7所示)。


    與其他形態的課程成分相比,課程視頻是利用率最高的課程成分或傳播形態,是移動學習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其他形態的課程成分中,有些能夠突出“單一”特征,有些能夠突出“社交”特征,有些能夠突出“短小”特征,它們用于滿足不同條件下的不同需求,是對課程視頻的有效補充。


    高等教育移動學習“政策保障”方面


    政策保障主要分析移動學習相關的資金、政策、設計、協調、管理、人才等因素。

    “貴校認為移動學習平臺建設和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88所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學校中,資金投入不足的學校有25所,占28%;缺乏常規資金的學校有24所,占27%;缺乏政策保障的學校有18所,占20%;缺乏頂層設計的學校有11所,占13%;部門間缺乏統籌協調的學校有10所,占11%;信息化需求不強的學校有2所,占2%;業務部門參與不足的學校有9所,占10%;應用軟件跟不上需求的學校有16所,占18%;缺乏專業人才的學校有18所,占20%;教師缺乏意識的學校有11所,占13%(如圖8所示)。


    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移動學習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它的發展依賴于政策、資金、技術、設計等多方面協調一致的支持與服務。在復雜多樣的問題中,資金保障問題最為突出,一次性的啟動資金與長期的維護資金都有待進一步得到保障;其次,專業人才和政策保障的短缺也是較為明顯的影響因素,而事實上,政策保障除了依賴于領導的意識以外,同樣依賴于專業人才的項目設計與計劃制定,因此,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干預是移動學習發展的重要條件。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資金與人才是目前能夠影響移動學習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影響因素分析


    ● 關于“政策保障”


    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移動學習仍處于起步階段,在諸多的問題中,資金保障問題最為突出。除了微觀的移動學習設計研究以外,各級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對移動學習的認識水平和協調一致是能夠制約移動學習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從無線網絡服務,到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再到移動學習活動與服務,這些外部條件都需要合理資金的投入;另一方面,雖然移動學習可以自然地發生,但是如果要保證移動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那么仍需要學校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政策保障,如鼓勵教師開展移動學習的政策,也可以鼓勵學分認證等服務。


    ● 關于“頂層設計”


    專業人才的短缺也是較為明顯的影響因素。專業人才主要用于項目總體設計與計劃制定,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干預是移動學習發展的重要條件。由一個較高層次的專業機構設計和開發一個通用的移動學習平臺,并能夠提供后續的技術顧問與服務支持,這是解決該問題的辦法之一。


    ● 關于“資源服務”


    移動學習主要用于非正式學習,可以在碎片式學習中發揮作用,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然而,目前移動學習資源的數量仍然比較短缺,內容仍缺乏系統性,質量有待提升。


    移動學習的資源設計應充分考慮其即時性、情境性、泛在性的特征,使資源能夠在多種終端上跨屏幕使用,包括PC機、平板電腦、手機,甚至是可穿戴終端。移動學習的資源設計還應充分考慮趣味性,單一的聽覺資源不收歡迎,對于移動學習來說,視覺內容更加重要,與其他形態的課程成分相比,課程視頻是利用率最高的課程成分或傳播形態,是移動學習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的學習資源以外,更重要的是設計有驅動性的學習活動,并提供相關的學習服務。學生的主動性和有效的學習活動是移動學習的發生前提。


    發展趨勢預測


    ● 移動學習前景廣闊,但發展難題不可避免


    移動學習自身具有即時性、參與性、情境性、社會性、泛在性、愉悅性等優勢,同時外部環境為移動學習帶來了外部條件、學習者態度、學習分析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等機遇,因此移動學習的設計研究工作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移動學習的前景是廣闊的,它能夠在碎片式學習中發揮作用,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能夠成為終身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


    雖然移動學習其自身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對于多數被調查學校來說,移動學習仍是新生事物,并且存在一定的發展難題。認為使用效果一般或不好的那些學校可能遇到某些難題,并且仍未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在移動學習發展的進程中,應具有可持續發展觀,應從頂層設計層面和初步嘗試階段便注重資源的高質量和服務的持續性,盡量避免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積累不必要的包袱。

    未來的移動學習更趨向于“開放”


    目前,多數學校在服務意識和開放意識方面都具有局限性,大多數學校移動學習的服務范疇相對封閉,服務能力相對局限,移動學習資源難以實現校際共享。


    實際上,移動學習不僅需要接受性的知識學習,更需要交流式的經驗討論活動。在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去理解和內化知識,在表達和反思中再外化知識。例如,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習元、移動課程APP生成器、國家開放大學的五分鐘課程項目均已在“開放性”上做了很好的嘗試,參與用戶更加廣泛,而且,用戶之間的交流更加充分,學習的有效性更加突出。因此,移動學習的平臺一定要提供更多的參與、學習和交流的可能性。“擴大服務范圍、發展校際共享”是高等教育移動學習的必然發展趨勢。


    ● 職業教育是移動學習的重要實踐領域


    目前,國內外均有案例聚焦于職業教育中的移動學習。職業技能的培養在現代學校教育中遇到了一些難題,例如學生更加注重學習理論知識,而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根據案例分析,發現移動學習的碎片化資源非常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的時間特點,移動學習的可移動性能夠滿足職業教育中的各種工作環境需求,移動學習的視頻資源非常擅長表征職業教育中的程序性知識。綜上所述,移動學習能夠滿足職業教育中時間、地點和知識技能學習的需求,職業教育也是移動學習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情境感知”將成為未來移動學習的研究重點


    “移動”是移動學習的最大特點,在千變萬化的學習環境中,如何提供與環境對應的學習資源,如何提供符合學習者需求的學習服務,這將是未來移動學習研究的主要關注點。目前,已有研究機構開展了少量的實驗,例如,北京師范大學的攝影技術與藝術課程、阿薩巴斯卡大學的移動教育游戲、法國里爾大學的個人培訓助理系統等,都在嘗試利用傳感器、二維碼等技術,基于學習者的位置信息和周圍環境來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或服務,以實現無縫學習空間的創建。因此,依靠收集到的信息對學習者的行為和需求進行更細致的“猜測”,從而幫助學習者完成學習目標,這是未來移動學習發展的重大趨勢。


    ● “個性化”與“人性化”是移動學習的終極目標


    隨著大數據技術、學習分析技術的發展,個性化學習再次掀起熱潮,而移動學習恰恰是基于個性化學習理念的,每個學習者都可以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目標、方法、過程和結果,能夠很好地支持個性化學習。


    在“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移動學習還應注重學習的“人性化”服務。如果說移動學習能夠持久地成為高等教育中常用的學習方式,那么這種移動學習一定是了解和滿足學習者需求的,能夠貼心地服務于用戶的。因此,移動學習應注重采集用戶學習數據,對學習者的學習內容需求和個人學習習慣有所掌握,從而進行基于全量數據的學習分析,為學習策略的選擇和調整提供參考,以達到能夠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分析、判斷、人性化推送與服務的目的。


    問鼎云學習,大企業信賴的人才培養與發展專業平臺
    友情鏈接:
    400-100-7350
    wdxuexi@wunding.com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紫光信息港C座8樓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

    粵ICP備07037912號 Copyright ? 2012~2021 問鼎資訊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工商網監 電子標識
    獲取課程清單
    確認申請
    獲取培訓方案
    確認申請
    免費體驗在線學習平臺
    確認申請
  •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国产日韩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