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消息,教育伴隨著人們的一生。對于出生于80后的同學們,教育是坐在教室里,一紙一筆,課下問問題,課后交作業……電腦也是初中后才接觸的奢侈品。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00后的孩子們要幸運很多:刷題、答疑……如今,老師也有了“減負”的工具,發紙質卷子、一道道的批改習題這些傳統的教學方式,或許正在一步步走入歷史。
2014年誕生或興起的一些教育技術,還并不完美。有的被詬病為抄作業,有的被批正確率不高,有的被評價為無法被人工取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教育技術,已經漸漸走進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一、題庫
在今年在線教育的發展中,題庫類產品是無法忽略的。以往堆成山的輔導資料,如今被集合在手機上一塊半寸見方的地方。手指一觸,旋即打開一個題庫集錦。無論是什么水平的學生,題庫類產品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和個性化學習,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推送題目并給出診斷報告。
猿題庫的出現,似乎戳到了學生的痛點。以猿題庫K12產品“猿題庫高考”為例,據官方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用戶數超過150萬,相當于2014年全國高考學生人數的六分之一。這似乎印證了題庫類應用的受歡迎程度。
手機APP絢麗的交互動畫和科技感,吸引著學生們的注意。個性化學習使得學生答題更有針對性,挫折感降低,參與感和效率提升。未來,題海戰術會被智能題庫所取代嗎?
二、組卷
隨著教育技術的進步,老師大量重復的工作也被簡化。以前老師組卷要挑燈夜戰,將題目精挑細選后,呈現在最后的考卷上,以期檢測出學生的水平。如今,借助科技的力量,老師組卷已經能夠“秒出”一份考卷,甚至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的不同,為學生定制不同的檢測題。
就如長沙培訓機構思齊,每年會為全部學員出一份“藥卷”,每個學生的“藥卷”都不同,會呈現出此學員知識薄弱點以及需要加強的方面。之前,這項工作要花費思齊800名員工一個月的工作量。但如今,使用合作伙伴快樂學的技術,一秒鐘就可以完成此項工作。
除此之外,老師可以調用任意知識點的題目,備課、布置作業、出題,學生交作業后,會生成分析報告,包括錯誤率、弱項、知識模塊得分、綜合能力等維度,將學生“分類”,老師再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這不僅僅是在組卷上降低了老師的工作量,也使得老師的工作變的快捷而高效。
三、答疑
過去,學生遇到家庭作業難題,只有求助父母,若是父母也無能為力,恐怕一個晚上都用在對幾道難題的苦苦思索上,看答案亦不得其解。如今,興起了一批答疑APP,主要分為拍照答疑與人工答疑。學生將題目拍照或者向在線的老師或者學霸提問,就能得到解答。雖然,有些APP的正確率還有待提高,但是顯然,學生們的做作業習慣正在被改變。
從Knowme到學霸君、學習寶等拍照答疑軟件,掃題出答案的功能使得這些應用似乎成了作業神器。當然,這樣的功能下,學生們是否會直接走捷徑,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到底有沒有幫助,需要另當別論。
有一種論調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有可能會選擇更加偷懶的辦法——一抄了事,拍照答疑淪為抄作業神器。但是從另外的層面看,你無法阻止這些抄作業學生的存在,正如無法阻止他們在線下抄作業。
除了拍照答疑,也興起了一批人工答疑工具。有的側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的側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的則是找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來與學生互動解答問題。
這類答疑應用通常還附加有類似朋友圈的社交功能,當學生放學后,如果有什么問題,運用這些答疑軟件,能得到解答的同時也能與其他同學產生互動。家長在一定程度上被解放出來,放學后,在大人們刷朋友圈的時候,孩子們忙著發狀態,求解答。這也成為今年以來的一番新景象。
四、機器批改
繼答題卡之后,英語作文批改技術再一次把老師從茫茫考卷中解放出來。英語作文機器批改,在技術上已經有所突破,使用機器批改的句酷批改網,也在一次創業大賽上獲得了大多數人的關注。
機器批改的出現,使得學生可以自己當自己的老師,根據機器提出的建議,不斷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再找老師把關。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在使用這種批改技術。
不過,目前機器批改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機器批改只能修改如語法、單詞等錯誤,對于行文走向和邏輯,卻無能為力。也許,“人機合作”會是一個突破口。
五、語音評測技術
大約十年前,復讀機曾經在學生中間著實火過一段時間,每人人手一個復讀機,立志要學好英語。后來,復讀機被CD、MP3這樣的播放工具取代,但是不變的是,學生跟讀,卻無法知道自己的發音是否標準,只能模仿模仿再模仿。
語音評測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通過語音評測和打分,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出,哪里需要發音不夠標準,需要提高。像英語流利說這樣的APP,一周上了AppStore推薦榜,可見此類應用的受歡迎程度。這款使用了語音評測技術的應用,開始讓人們適應新的可能性,模仿發音,人機對話,機器評分等方式,將在語言學習中的人和機器拉得更近。至此,人們的碎片時間也被充分利用,舉起手機練口語正在成為新趨勢。
六、LBS
這些年,LBS在團購、社交等等產品中都火了一把,如今,LBS蔓延到了教育圈。舉個例子,筆者的某位朋友想在家附近找一個學鋼琴的地方,某次偶然間發現了樓下新開的鋼琴教室。試想,如果這個鋼琴老師不開這個鋼琴教室,在這個小區里面住的人也不會知道,其實在附近就能找到一個不錯的鋼琴老師。
如今,一些公司瞄準了這個機會,開始做LBS的教育平臺,將教育機構和老師都放在平臺上,并通過LBS向用戶推送附近的老師或者機構,目的是讓家長或者孩子能夠快速找到家附近的學習機構或老師。
以前,在家長和優秀老師或者機構的信息不夠對等時,找個合適老師似乎成了一個困難指數5顆星的任務。但是,隨著LBS日漸成熟,老師與機構在平臺上的信息日臻完善,第一批客戶的評價系統搭建順利,家長和學生的習慣可能就會發生改變。
今年,因為陳向東離職創業項目,很多人對此種平臺關注度高了不少,無論是一年之前就開始做相關嘗試的神州佳教,還是以興趣班這個垂直領域進入市場的多學,都處在探索之中。用戶對LBS搜索機構或老師的平臺也還在適應當中,當用戶習慣培養完成,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之后的場景可能會是:找老師,打開手機搜索一下附近。通過資料與其他學生評價選好老師,下單完成,老師上門教課。
七、MOOC
果殼網融資消息剛剛過去,又傳來了國內MOOC平臺學堂在線融資的消息,MOOC在2014年的年末,似乎格外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
從之前的寥寥幾門美國頂級大學的課被人人字幕組翻譯后引起國內后,MOOC似乎開始在中國的爆發式增長,從網易公開課頻道開始,MOOC似乎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后來MOOC學院等平臺出現,在線證書的發放成為可能。之后,紙質證書、換學分,MOOC的發展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
MOOC的發展,讓人們可以輕易學習世界級頂尖高校的內容,之前聽到一個例子,是某人用7門MOOC證書,找到理想工作的事情。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將不再是新聞。
八、AR技術
過去,書店里面關于動物、植物介紹的幼兒讀物琳瑯滿目,在幼教階段,手段多樣。兒童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認識動物,家長通常帶著孩子去動物園,了解動物的長相、叫聲、形態等。
現在,AR技術已經年被運用到了教育領域,通過AR技術,簡單用手機或者其他電子設備掃一掃書中的圖畫,在電子設備就能顯示通過3D動畫技術做出的非常逼真的動物,并有聲音等元素的動畫。
如今,學生上地理課等課程時,掃描教科書上的圖還原真實地理現象或者天氣變化等過程也成為可能。用手機掃一下圖片,軟件將圖片轉換3D動畫形式呈現在電子設備上,并配以講解。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到星體運行、氣候變化等現象的形成和發展。
2014年,新的技術、新的發現都有太多,將來,也會有更多地技術被運用到教育領域中來。科技不斷改變人的習慣,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促使人們延展科技的使用范圍。之前VIPABC有個廣告片,一款眼鏡讓外教可以隨時隨地教授口語,現在也已經被開發出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將繼續創造無限可能,這些技術有的有待成熟,有很多更加先進的技術正在被引入教育領域,還有一些未知的技術正在趕來的路上。之后的教育科技手段會發展成如何,尚不好推測。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的核心與本質并未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希望更多技術的涌現,將教育用高科技的力量裝備起來,讓孩子們去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