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400-100-7350
    首頁 >資訊干貨 >行業頭條 >培訓工作要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步伐!
    培訓工作要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步伐!
    發表時間:2014-11-05 來源:移動學習前沿 8157閱讀

    移動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整個商業社會,也深刻改變了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培訓是影響人才、發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培訓工作必須先一步適應移動互聯網的改變,才可能引領公司的發展變革。

     

    提到移動互聯網,O2O和SoLoMo是兩個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關于他們的含義,網上的分析連篇累牘。作為企業大學從業者,我從培訓的角度談談我的理解。

     

    Offline(線下)是企業培訓的傳統形態,無論是課堂培訓、行動學習還是體驗式學習,絕大多數都是在線下完成的。Online(線上)是Offline(線下)非常重要的補充手段,如e-learning、M-learning等,至于是否能夠代替后者,還要看技術的發展以及用戶習慣的改變。在培訓領域,談Online to Offline或者Offline to Online都意義不大,而Online & Offline似乎更能體現出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混合式學習所帶來優勢。

     

    再來看到SoLoMo。Social其實反映了成人學習非常重要的動機和促動手段,體現了學員與學員、學員與講師間關系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現在很多學習類的app都有社交功能,都是基于這個出發點。Local對于培訓來說的意義是定制化,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分層教學。從培訓的實踐來看,要兼顧規模效應與針對性的問題,在培訓設計中要給予關注。Mobile極大拓展了培訓的物理邊界,使培訓學習行為不僅僅發生在課堂,而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合適的情境下。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為知識傳遞創造了非常便利的渠道。

        

    限于篇幅,我僅就其中幾個嘗試做個簡述:

     

    Online+Social的典型代表:朋友圈分享。很多企業都會要求學員在課后寫學習心得。出發點很好,但學員的積極性往往不高。如果我們換個玩法,讓學員將學習心得發到朋友圈中進行分享(簡短文字+印象深刻的幾張照片),通過集贊進行團隊比賽,就可以將若干元素融合在一起,往往更能激發學員的表現欲和榮譽感。這樣做的好處,還在于讓很多未參與到課程的員工感受到學習的熱情,提升了主動學習的意愿,實現了學習效果的輻射。

     

    Offline+Local的典型代表: 案例研討會。一個培訓班中,學員很難保證是同一個水平線,這就導致了學習針對性的問題。通過將水平相近的學員歸成一組來研討典型案例的形式,可以實現標準化課程+針對性研討的效果。因為情況類似,往往能提出更適用的解決建議。對于培訓資源有限,無法同時開很多班的企業,這種方法尤其適用。

     

    Online+Mobile的典型代表:碎片化學習(拆課)。現在通過微信訂閱號來推短知識的企業很多,但效果還遠未達到預期。在我看來,問題的根源在于知識的生產者與知識的接受者之間尚沒有深層次的情感互動。在筆者的實踐中,我們會讓學員自組織,輪流分工拆解所學的課程內容在班級微信群中分享,并組織班級成員研討。這個過程中,實現了知識分享和知識的再增值。

     

    在我看來,移動互聯網為企業的人才發展創造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將合適的信息,以合適的形態,推送給合適的人!移動互聯網,真的讓學習無處不在。

     

    如果我們將O2O+SoLoMo做一個組合,就能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培訓嘗試,它能讓我們的培訓設計更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學習習慣。

     

    12條建議,讓企業培訓更具互聯網思維

     

    最近"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很熱的詞,可什么是互聯網思維,似乎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的理解,互聯網思維,是相對于傳統思想的,更創新地重組工作要素、更關注用戶體驗、讓用戶成為中心。

     

    培訓是企業一個傳統的職能,選老師、選課程、組織培訓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人才發展需要。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我們的培訓呢?結合筆者自己的管理實踐,談談一些方法。

     

    一、用電子問卷系統,改進我們的需求調查和講師評價。傳統的發問卷的方式,最大的問題在于學員覺得繁瑣,糊弄了事。通過電子問卷的形式,可以用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展現問題,讓學員通過簡單地按按鈕、投票等方式,完成這項工作。而且,這樣的形式容易引起學員的興趣,讓學員有全新的感覺。

     

    電子問卷,建議與二維碼、手機端結合使用。把電子問卷的地址生產二維碼,然后然學員用智能手機掃二維碼進入手機瀏覽器填寫問卷。問卷提交后,后臺的結果可以實時顯示出來,節省了統計數據的大量時間、人力。

     

    二、用微信群建立學員間的交流平臺。我們都知道,培訓一方面要解決知識傳授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解決學員間交流的問題。現在的微信已經非常普遍,通過微信群可以讓學員隨時隨地的交流。提醒出勤、提醒作業,組織活動等方面,減少了很多"管"的色彩,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學員接受。

     

    三、通過通訊軟件(YY、多貝或QQ視頻)解決外地講師試講的問題。從課程品質的角度出發,所有內部課程都必須經過試講。如果有講師在外地工作,我們必須想辦法找到一種盡量能有交互感的試講方式。傳統的電話會議,是一種方式。但其實,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發展,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比如多貝,可以顯示PPT課件,也可以互動討論,基本達到了試講的需求。當然,視頻會議系統,如果硬件條件允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四、讓學員用"淘點點"訂餐吧。培訓組織者都面臨過這樣的難題,無論定什么樣的餐,都會有學員不滿意。那么,索性把選擇權還給學員吧。把餐標確定好,學員自己可以通過"淘點點"定好餐,由工作人員統一買單。這樣,學員滿意,組織者省事兒,何樂不為?

     

    五、視頻直播、錄播軟件。是否遇到過有學員在外地因公無法參加培訓的情況?是否面臨著培訓后轉換視頻然后上傳的繁瑣?其實,只要用對工具,這些都可迎刃而解。現在市面有很多直播系統,可以實現視頻、PPT、互動提問的功能,而且錄制的課程,自動實現了分章節。是不是很方便?

     

    六、培訓產品電子化。作為企業知識管理的一部分,我們一直倡導培訓項目要生產知識,要形成知識產品。作為培訓管理者,我們一定要把培訓的各個環節充分挖掘出來,形成從課程大綱、課件、講師講義、學員手冊到課程視頻、研討觀點、分享案例等的一些列產品。同時,要通過電子化的方式,使知識能夠有效流轉。

     

    七、把累人的設計工作外包給"威客"們吧。成熟的企業大學,培訓項目設計一定少不了設計(平面、視頻)。可以說,設計已經成為了讓培訓項目更具吸引力的一種推廣手段。也許你的團隊還不足以應對復雜的設計,那么,就嘗試外包給"威客"吧。也許算算帳,要比為此加個編制劃算很多哦。更重要的是,集思廣益的智慧,可能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八、把工作"眾包"給班委會吧。"眾包"是最基本的互聯網思維,讓有能力的人承擔相應的工作,最大化效率。其實培訓組織過程也是如此。學員考勤可以讓生活委員做,課間活動可以由文體委員組織,學員作業可以由學習委員跟進,甚至學員評價也可以由班委組織。只要班委會的產生是民主、公平的,我們就會發現,班委會"自治"其實是最優的培訓實施模式。

     

    九、"小黑屋"式的課程集中開發。IT圈有個做法,當要開發一個新產品的時候,會把幾個工程師封閉集中工作,排除外界干擾。其實,企業內部在開發課程時,我也非常推薦這種集中講師、集中備課、集中批課的模式。筆者自己經歷過各種各樣的講師開發過程,集中封閉開發,是目前大家公認的課程質量最高的方法。

     

    十、讓學員選擇想上的課程,讓學員生產課程的主體內容。傳統的培訓,組織者定好培養內容,學員只能被動接受。從實踐看,不是學員真正需要的內容,學員的學習效果一定不理想。筆者的實踐中,在培養項目中開放了一部分模塊,嘗試讓學員選擇課程,選擇講師。從學員反饋看,這部分的滿意度均值確實要高出一截。另外,在培訓項目設計上,要有Q&A這樣的環節,既可以通過萬達學院同行們的"能量集市"模式,也可以通過筆者實踐的"問答接龍"模式,讓學員參與進來。

     

    十一、為優秀學員點"贊"。培訓中,學員評價一直是重點和難點。筆者的實踐中,學員評價由講師、課程項目經理(領域專家)、HR組織發展(干部管理)、企業大學這四部分成員構成。每個學員的照片和信息提前錄入到pad,所有觀察者在培訓過程中,可隨時對表現突出的學員點"贊"。同時,可以通過評論的形式添加評語。整個過程,只有觀察者可見。最后匯集各方意見,可以得出相對客觀的學員評價。

     

    十二,培訓中應用精益創業的思想。精益創業三大法寶:"最小可用品"、"客戶反饋"、"快速迭代"。其實培訓項目的不斷升級完善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律。從一個點開始,嘗試新的項目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傾聽客戶的反饋。不斷為自己設定新的目標,不斷升級我們的項目設計。其實,前面十條建議,也許都可以成為大家精益做培訓的一些參考。

     

    讓培訓HIGH起來

     

    這年頭,培訓越來越難搞了。學員需求分散、領導支持有限、效果難以量化、培訓經費縮減,培訓似乎成了一個雞肋。不做吧,肯定不行,大企業怎么能沒培訓?做了吧,食之無味,自己都覺得沒激情。培訓真的走到死胡同了嗎?

     

    在我看來,問題的關鍵,是做培訓的伙伴怎么定位自己在公司的角色。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就容易搞清楚怎么玩好這份工作了。

     

    在我看來,培訓做的是以點代面的工作。什么意思:1、培訓部的人不應該也絕不能大包大攬公司里的所有培訓,培訓的主體在部門、在團隊,如果做就做是關鍵人才和重點崗位的培訓。2、培訓部要做"打樣"的工作,要去琢磨什么樣的培訓模式是最好的,然后復制到各個部門。3、培訓部要做的是"煽風點火",讓公司里有分享的氛圍,讓公司里的能人(內訓師、分享嘉賓等)樂于唱主角,而不是自己又導又演。

     

    這個過程,做培訓的伙伴,自己首先要有"玩"的心態,才可能讓我們的學員受到感染,樂于參與進來。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從去年開始,整個公司開始倡導互聯網思維、倡導產品思維。作為培訓的負責人,我就會去想,如果讓我們的學員不僅僅是聽我們將創新,而是能實際體會到創新,體驗遠比說教來得重要。于是,我們做了幾個培訓設計。

     

    1、簽到環節,我們取消的紙質簽到。每個學員用手機OA生成一個專屬的二維碼,在簽到臺掃碼簽到,同時教室里的屏幕上投出簽到人員的名字、簽到時間,讓學員在上課前就受了一次小震撼。

     

    2、課程中,我們為講師準備了手指鼠標,講師在講課的時候,就為學員展示了這款很酷的產品。為了調動學員的參與積極性,我們還把手指鼠標作為了課程的小獎品,頗受學員追捧。

     

    3、課程結束后,在學員評價講師環節,我們給學員一個二維碼,學員掃碼即可通過手機提交評價問卷。在講師評價學員環節,我們為每位講師準備了一個包含所有學員資料(姓名、照片、座位表)的pad,講師在pad上就可對學員點贊或寫評語。

     

    整個課程期間,我們還組織了"微星人"活動。鼓勵學員將以往寫下來的培訓心得,用"照片+短文字"的形式曬到微信朋友圈,通過集贊來贏取"傳播力大獎"。我們發現,通過這種有PK性質的活動,學員迸發了超乎預期的熱情,很多學員的集贊甚至達到了數百,還影響到了公司的客戶。讓客戶通過看朋友圈了解到公司的精氣神,你說是不是額外的超值回報?

     

    培訓之后,很多學員給我反饋,說是把培訓中看到的好玩的方式、方法復制到了自己的部門培訓中。每每這個時候,我既覺得高興,有覺得很有壓力。學員復制我們,說明我們的嘗試是成功的。但是責任又驅使我們每次帶給學員一些新的不同的體驗,可能這就是培訓這行的魅力吧。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光說不練真的就是假把式。設計有沖擊力的體驗,是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如果想讓學員覺得培訓有趣,做培訓的小伙伴就先自己High起來吧。

    問鼎云學習,大企業信賴的人才培養與發展專業平臺
    友情鏈接:
    400-100-7350
    wdxuexi@wunding.com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紫光信息港C座8樓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

    粵ICP備07037912號 Copyright ? 2012~2021 問鼎資訊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工商網監 電子標識
    獲取課程清單
    確認申請
    獲取培訓方案
    確認申請
    免費體驗在線學習平臺
    確認申請
  • <u id="ms2yq"></u>
  • <s id="ms2yq"></s>
    <u id="ms2yq"><wbr id="ms2yq"></wbr></u>
  • <u id="ms2yq"></u>
  • <code id="ms2yq"><source id="ms2yq"></source></code>
    国产日韩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