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學習一詞來源于英文的"Blended Learning"。美國培訓與發展協會(ASTD)將混合式學習定義為應用"合適(right)"的學習技術,配合"好(right)"的個人學習風格,在"適當(right)"的時間轉換成"正確(right)"的技能給"適合(right)"的人,從而完成最佳的學習目標。
我們可以理解為:混合式學習是根據學習內容、學習者需要、學習環境等對傳遞方式進行合理的選取及利用,以提高學習效果,提升工作績效。在互聯網時代,混合式學習需要有效整合碎片化的時間和信息、學習手段、學習者的注意力,使學習成為一種自我持續性的行為。
互聯網時代的學習模式及影響
互聯網時代逐漸成為當代培訓學習的主流,主要產生以下三點影響:
社會化交流習慣漸形成
各種搜索引擎、內容網站、在線圖書、知識分享工具、學習工具、電子設備和終端,都在促進知識的生產和流動,社交網絡使每個人都成為知識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加快了社會化交流習慣的形成。
社會化學習強調學員的自主學習、交互學習和協作學習。
學習形式正在徹底顛覆
隨著互聯網的優化,傳統的以面授為主的課堂學習比例正在不斷壓縮。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革新,使視頻化教程得以廣泛應用,個性化學習需求不斷被滿足。視頻、大型在線公開課(MOOC)、虛擬課堂等多種在線學習形式紛紛出現,方便學習者得以反復學習。
隨時隨地學習得以實現
移動應用和云計算技術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借助于網絡和現代先進的通訊設備,使學習不再受時間、地域或者講師的限制,能有效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講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學習者可以將學習與工作結合,以提高知識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學習元素
隨著學習模式產生的重大變化,互聯網時代具備了一些典型的混合式學習元素。它們有著各自的優勢和特色,適合運用于不同的場景。
訓前測評:有助于加強角色認知、挑戰自我、給予發展支持,在正式學習開始前對學習者進行預熱,需要強大的在線測評系統平臺做支持。
在線課件:通過消除空間障礙,切實降低成本;大規模、寬領域、多層次地進行人員覆蓋;自由性高,靈活便捷,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
訓后考核:通過知識測試對在線學習效果進行評估,考核知識的掌握程度。
圖書導讀:把文章的精華部分提煉編輯,通過手機推送給學習者,或印刷成圖片張貼于學習生活區域,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學習。
視頻資源:在完善的技術平臺支持下,學習者可以在線流暢地發布、瀏覽和分享視頻作品。不必端坐電腦前,也不必實時收看或收聽,享受隨時隨地的自由。
文章案例:提供碎片化學習的一種渠道。知曉知識領域的實踐和動態,體驗鮮活而精彩的文章與案例,掌握實用工具,緊扣前沿。
線上討論:穿插于在線課件學習中,學習者帶著問題研討,結合主題工作任務進行知識點的鞏固,提高了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和交互能力。
面授課程:強調理解與應用,為線上知識與實際應用的遷移搭建橋梁。
工作實踐:即在崗學習(on the job training),又稱"干中學"。使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立即運用于工作并反復練習,有助于迅速掌握實踐技巧。
發展他人:企業中建立"導師制",指導力量必須是某領域中的專家或精英。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對他人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發展提升做出規劃、指導和幫助。
點對點交流:即一對一輔導。通過雙方互動,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和教導,量身定制學習方案,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需要。
我們按照四個維度對這些混合式學習元素進行總結和歸類,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對它們加以運用,使之發揮最佳效果(見下表)。
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學習設計
Bersin & Associates公司的CEO兼總裁Josh Bersin提出混合式學習的設計過程主要包含四個基本環節:
下面我們將結合這四個環節,談談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學習需要考慮的因素。
識別和定義學習需求
在這一階段,混合式學習設計需要強調人的主動性、重視學習動機的支持,學習動機也是推動在線學習進行的關鍵。在學習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來安排學習活動。
制定學習計劃和測量策略
在這一階段,混合式學習設計需要重視以下方面:
開發或選擇學習內容
在互聯網時代,在線學習是混合式學習設計的重頭戲。在線學習的設施通常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執行計劃、跟蹤過程并對結果進行測量
該過程是混合式學習設計的最后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
結合績效目標,對學習結果進行考評,評價學習計劃,強化培訓效果和實現行為改進。
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培訓評估工具為"柯氏評估"。柯氏評估分為四級:反應評估、學習評估、行為評估和成果評估。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內部若可以進行到三級評估就已經很難得了。要實施好三級評估,通常需要在學習結束的一段時間后,借助于一系列的評估表來考察學習者在實際工作中行為的改變。
(本文轉載自《培訓》雜志)
問鼎云學習
移動客戶端掃碼下載
關注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培訓干貨